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文以载道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文以载道

文以载道

宋道学家提出的文学主张。语见周敦颐《通书·文辞》: “文所以载道也。”此说直接承袭唐韩愈、柳宗元“文以明道”而来,但其所谓“文”只是指语言文字而非文章,所谓“道”只是指心性义理之学,即道学家的封建伦理准则,所谓“文以载道”,即凡文字必须用来宣扬道学家的封建伦理准则,表现出十足的落后性和反动性。他们重道轻文,甚至认为“作文害道”,把文只是当作传达道学家思想的简单工具,从根本上否定文学的存在,对后世产生十分有害的影响。

☚ 文以明道   以文为诗 ☛
文以载道

文以载道

载:表达、阐述。道:思想、道理。旧时多指儒家思想。文章是用来表达思想或阐述道理的。语出自宋代周敦颐《通书·文辞》。

(文)

☚ 风清骨峻   心游万仞 ☛

文以载道

文以载道

意谓文章是用以记载、阐述道理或思想的,这样才有实际意义。语出宋周敦颐《通书·文辞》: “文所以载道也,轮辕饰而人弗庸,徒饰也,况虚车乎?”题注曰: “此言文以载道,人乃有文而不以道,是犹虚车而不济于用者。”文以载道,是古代文艺美学的一条重要理论。

(甲)

☚ 大朴不雕   文奇理正 ☛

文以载道

 传统文学的基本观念之一。北宋理学家周敦颐《通书·文辞》: “文所以载道也,轮辕饰而人弗庸,徒饰也,况虚车乎?”题注: “此言文以载道,人乃有文而不以道,是犹虚车而不济于用者。” 从字面上说,“文以载道” 不过就是说文章要表达某种思想,“文” 是形式,“道”是内容,但这里的 “道” 是一个专门名词,特指儒家之道,并非泛指一切思想。将文章作为 “载道” 的工具,并非始于周敦颐,在宋代以前,文坛就有所谓 “明道”、“贯道”、“宗经”、“征圣”一类的主张,周敦颐只是最早用“文以载道” 四字来表述这一观念而已。此后,随着理学被尊为官学,“文以载道”便成为正统文学的 “最高指示”。其基本精神是:将 “道” 视为目的,“文” 只是手段,作文的目的就是为了 “载道”。尽管某些理学家如程颐对“道” 的理解相当狭隘,甚至排斥对文章的艺术追求,比为 “玩文丧志”,认为 “作文害道”,但一般对 “文以载道” 的理解还是比较宽泛的,如理学家朱熹,他将司马迁等人的文章都视为 “载道之文”。这样看来,“载道” 并不一定言必称孔孟,而是要表达一种符合圣人之道的思想,至于怎样才算符合圣人之道,各人的理解并不相同。古代所谓 “正统文学” 即诗与文,“文以载道” 与“诗言志” 便构成了 “正统文学”的两大基本观念。

文以载道

参见“唐代儒学”条。

文以载道

文以载道

宋·周敦颐 《通书·文辞》:“文所以载道也。”这样论述“文”与“道”的关系,是把“文”比作车,把“道”比作物,文之用即为载道。关于“文”与“道”的关系,最早孔子即提出“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论语·述而》),指出“文”的作用在于“明道”。其他诸子也都持“文以明道”的观点。魏晋之后,有的作家、理论家把“文”与“道”对立起来,重“文”而轻“道”,崇尚雕琢的形式主义。为此,刘勰在《文心雕龙·原道》 中提出“辞之所以能鼓天下者,乃道之文也。”在理论上强调了“道”的重要性。到了唐代,韩愈指出“思古人而不得见,学古道则欲兼通其辞,通其辞者,本志乎道者也”(《题哀辞后》)。他批评了六朝以来的重“文”而轻“道”的绮丽文风,重新把“文”与“道”的关系加以正确的解释。所以唐以后论及“文以载道”往往先提到韩愈。韩愈的学生李翊提出“文以贯道”,强调既要重“道”,又不轻“文”。宋代的道学家把“道”与“文”的关系再次分离,重“道”而轻“文”。周敦颐的“文以载道”即表现了这种观点。但他还提出:“笃其实,而艺者书之;美则爱,爱则传焉。”可见还没有完全否定形式的作用。形式是十分重要的,但形式要为内容服务。优秀的作品应该做到内容和形式的统一,才能发挥积极的社会作用。

☚ 兴、观、群、怨   诗言志,歌永言 ☛
文以载道

文以载道

文章是用来表达思想、阐明道理的。载:装载,引申为阐明。道:旧时指儒家思想,这里泛指道理。

☚ 文思敏捷   芜词俚曲 ☛
说理

说理

校理 理说 说话
说明理由:申说 声说
 再次申说:重言
 极力申说:盛言
辨析义理,说明道理:辨理
用打比方的方法来说明道理:取譬引喻
文章是用来说明道理、表达思想的:文以载道 文以明道
经书、经文是用来说明道理、表达思想的:经以载道
言辞畅达,说理清楚:词畅理达 辞达理顺 词诣理达 理明词畅 理明辞达
言辞不多而说理畅达:词少理畅
言辞简约,说理充分:词约理丰 词约理胜
 言辞严正,说理充分:词正理直
用词严谨,说理周密:词严义密
说理严密:盛水不漏
说理周全:理至
言辞简单而说理深刻:辞简理博
说理充分而文采不足:理过其辞 理过其词 理胜其辞
(说明道理:说理)

☚ 说明的方面   说明的程度 ☛

文以载道

中国古代艺术伦理命题。认为艺术的作用在于表现伦理道德,以表现伦理道德为目的。语出《通书·文辞》:“文所以载道也,轮辕饰而人弗庸,徒饰也,况虚车乎?”“文辞,艺也;道德,实也。笃其实,而艺者书之;美则爱,爱则传焉。”意思是文章如空车,而道德如实物,车的作用是负载实物,文章的作用是负载道德。文不载道,就如车不载物,修饰再好又有什么用呢?这种观点继承了韩愈文道合一的美学观:“思古人而不得见,学古道则欲兼通其辞,通其辞者,本志平道者也”(《题哀辞后》),故后人论“文以载道”,往往先及韩愈。在文道关系上,从孔子、扬雄、刘勰至唐萧颖士、柳冕等,都强调文的教化功能。韩愈虽然重道,但又没舍文。周敦颐的“文以载道”,不同于古文家之文——词章之学或艺术形式,而只是言辞本身。这不仅无视文道的区别,而且用道德来取代文学。清朝桐城派的艺术伦理主张,显然受其影响。

文以载道

文以载道

宋代理学家周敦颐关于文道关系的主张。语出《通书·文辞》:“文所以载道也。”意思是文如车,道如物,文的作用是“载道”。周敦颐在文中说:“文所以载道也,轮辕饰而人弗庸,徒饰也,况虚车乎?”这里的“文以载道”与古文家所说的“文以明道”、“文以贯道”,从表面看,似乎并无多大差别,但所指的实际内容是有区别的。以“文”来说,道学家周敦颐指的是语言文字,即发表思想的工具,而古文家则指文章;以“道”来说,道学家指身心性命的义理之学,而古文家除指儒道之外,还可看作与形式相对的内容,与艺术性相对的思想性。古文家重道而不轻文,周敦颐则表示出重道轻文的思想。他在文中把“不知务道德而第以文辞为能者”说成“艺焉而已”。当然,他没有完全否认文饰的作用,曾说:“美则爱,爱则传”。到了程颐就变本加厉地提出了“作文害道”的观点,从而形成了与古文家相对立的观点。

☚ 风行水上,自然成文   以适用为本 ☛

文以载道文以載道wén yǐ zǎi dào

文章是用来说明道理的。《赤水玄珠·序》:“余曰:文以载道,文而无道,焉以宰之,吾人所羞称也。”

文以载道

文以载道

是我国古代儒家文学理论的一个基本观点。作为一种观点,自《尚书》、《礼记》开始,已存在两千年以上;作为一个概念,它最早出自北宋周敦颐的《周子通书·文辞》,书中写道:“文,所以载道也。”“文辞,艺也;道德,实也。”这种观点认为,文章是用来说明“道”的,服务于“道”的,而“道”即是当时社会的儒家伦理政治准则。根据这种理论,所有文章,包括文学作品,都要言志、尽情、载道、立政、适事,为倡导和维护儒家道统服务,成为宣传儒家思想的工具。“文以载道”的观点得以成为一种文学理论观点,是由于唐代韩愈、柳宗元发起的古文运动。这一运动反对汉魏六朝脱离现实、浮艳颓靡的形式主义文风,强调文学同政治的密切联系,注重文学的思想内容,在当时有一定进步意义。尔后宋代人总结历史时,已开始呈现一种僵化状态,从而抑制了我国思想文化的活力。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文以载道”受到普遍的批评。陈独秀写道:“中国学术不发达之最大原因,莫如学者自身不知学术独立之神圣。譬如文学自有其独立之价值也,而文学家自身不承认之,必欲攀附《六经》,妄称‘文以载道’,‘代圣贤立言’,以自贬抑。史学亦自有其独立之价值也,而史学家自身不承认之,必欲攀附《春秋》,着眼大义名分,甘以史学为伦理学之附属品。音乐亦自有独立之价值也,而音乐家自身不承认之,必欲攀附圣功王道,甘以音乐学为政治学之附属品。医药、拳技亦自有其独立之价值也,而医学、拳术家自身不承认之,必欲攀附道术,如何养神,如何练气,方‘与天地鬼神合德’,方称‘艺而近于道’。学者不自尊其所学,欲其发达,岂可得乎?”(《学术独立》,1918年)

☚ 文化馆   文学艺术的两个标准 ☛

文以载道wén yǐ zài dào

writings are to convey truth
❍ 古人说:“~”,用现在的话说,写文章就是表达思想。(郭沫若《关于文风问题答 〈新观察〉记者问》) The ancients said,“Writings can expound ethics and moral concepts.”In modern terms,writings express one’s thoughts.

文以载道wen yi zai dao

writings are meant to convey truth

文以载道wen yi zai dao

writings are meant to convey truth

文以载道wén yǐ zài dào

载:记载。文章是用来记载道理的。writing are for conveying truth

文以载道wén yǐ zài dào

【解义】载:装载,记载。文章是用来记载道理的。
【用法】形容文章可以宣扬道德的用语。
【例句】~,所以就要求我们的作家写文章要正确引导。

文以载道wén yǐ zài dào

用文章说明一定的思想道理。旧时常用以指儒家思想。“载”,装载,指担负。宋·周敦颐《周濂溪集·通书·文辞》:“文所以载道也,轮辕饰而人弗庸,徒饰也,况虚车乎?”注:“朱子曰:‘文所以载车,犹车所以载物。故为车者必饰其轮辕,为文者,必善其词说。”《元史·儒学传》:“六经者道之所在,文则所以载夫道者也。”

文以载道wén yǐ zài dào

【释义】文章是用来阐发道理的。
载:??.
??? ?(道)? ???? ??.
??? ??? ???.
?? ??? ????.
【例句】儒家强调文以载道。
????? ?? ?? ??? ??? ????.

文以载道wén yǐ zài dào

载:记载。文章是用来表达思想、记述道理的。三毛《我的写作生活》:“不知不觉就写出来了,并没有所谓的‘使命感’或是‘~’,我都没有。”
〔出处〕宋·周敦颐《通书·文辞》:“文所以载道也。”题注:“此言文以载道,人乃有文而不以道,是犹虚车而不济于用者。”

文以载道wényǐzàidào

载:负载,记载。道:道理。指文章是用来记载道理、阐明思想的。

文以载道wén yǐ zài dào

用文章来阐发道理,表达思想。也作“文以明道”。

文以载道wén yǐ zài dào

【解义】 载:装载,记载。文章是用来记载道理的。
【用法】 指文章可以宣扬道德的用语。
【例句】 ~,所以就要求我们的作家写文章要正确引导。

文以载道wen yi zai dao

载:装,引申为阐发、说明。道:旧时指儒家思想。文章是用来表达主张和学说思想的。
【也作】文以明道
【近】经国大业
【反】无病呻吟 无的放矢
【注意】载,不读zai。

4614【文以载道】wén yǐ zài dào

文章是用来阐明思想、道理的。载:记载,记录。

文以载道wényǐzǎidào

〔主谓〕 道,旧指儒家思想。文章是用来记载道理,阐明思想的。语出宋·周敦颐《周子全书·通书·文辞》:“文所以载道也,轮辕饰而人弗庸,徒饰也,况虚车乎?”题注:“此言文以载道,人乃有文而不以道,是犹虚车而不济于用者。”清·黄宗羲《李呆堂墓志铭》:“文之美恶,视道合离,~,犹为二之。”
△ 多用于写文章方面。指文章是用以表现、记载学说、思想的。
【近义】文以明道

诗以言志;文以载道

诗以言志;文以载道shī yǐ yán zhì;wén yǐ zài dào

【上】以:用以。志:志向,志趣。诗是作者用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志趣的。
◆也作“诗以道志”。南朝宋·谢灵运《山居赋》:“诗以言志,赋以敷陈,箴铭诔颂,咸各有论。”
【下】以:用来。载:记载,阐发。文章是用来记述、阐明道理或思想的。郭沫若《关于文风问题答〈新观察〉记者问》:“古人说‘文以载道’,用现在的话说,写文章就是表达思想。”
【综】写诗来表达自己的志向,著文来阐发自己的思想,不同的体裁有不同的功用。
【例】诗以言志,文以载道,毛泽东同志诗文盖世,文采风流,是两者兼长的身体力行者。

☚ 设言托意;咏桑寓柳   拾陈蹈故;袭常缀琐 ☛

文以载道wén yǐ zài dào

北宋·周敦颐《通书·文辞》:“文所以载道也。”文:文章。载:装载,引申为阐明。道:原指儒家思想,现指道理和思想。即文章是用来记载、阐发道理和人的思想的。郭沫若《关于文风问题答<新观察>记者问》:“古人说‘文以载道’,用现在的话说,写文章就是表达思想。”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14:4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