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吏sǎn lì多余闲散的官吏。干宝《晋纪总论》:“王弥者,青州之~~也。” 散吏sǎn lì州郡无固定职事的属吏。《后汉书·胡广传》:"广少孤贫,亲执家苦。长大,随辈入郡为散吏。"晋朝干宝《晋纪总论》:"王弥者,青州之散吏也。" 散吏郡国吏员类别之一。《晋书·职官志》说:“郡国户不满五千者置吏职(应作职吏)五十人,散吏十三人;五千户以上,则职吏六十三人,散吏二十一人;万户以上职吏六十九人,散吏三十九人。”此种职吏与散吏的区分,始于汉代,郡守除了选拔郡内一些人才担任各种职吏分曹理事之外,对于郡内另一些人,或德行高妙,或志节清白,或才能出众,而又不愿充任职吏者,则以散吏的名义养在郡府之中,待以师友之礼,其名称有祭酒、议曹、从掾位、从史位、待事掾、循行等名称。汉代郡府散吏的员额不少,故有各种不同名称。汉代县廷亦有散吏,如祭酒、议曹、从掾位等。此种散吏制度当是战国养士、养客风气的余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