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教育经济学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教育经济学 教育经济学jiaoyu jingjixue研究教育与经济关系的科学。介于经济学与教育学之间的边缘学科。教育经济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是近现代经济和近现代教育的产物。随着大工业生产的发展,教育的经济效益逐渐引起重视。英国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1723—1790)正是在探索资本主义经济范畴的内在联系,深入研究资产阶级制度的隐蔽结构中,看到了教育在增加国民财富、提高劳动力在生产中的作用,把“工人增进的熟练程度”看作是一种“固定资本”,认识到为学习一种才能所花的费用是“可以得到偿还,兼取利润”的。在他的《国富论》(1776)一书中已蕴含了教育是一种人力投资的思想,表明教育投资已不只是一种消费性开支。马克思批判继承了亚当·斯密关于教育的经济价值思想。在《资本论》中更明确地说到:“比重较高的复杂的劳动,和社会平均劳动一样是劳动力的运用,不过这种劳动力,比简单的劳动力,包含更多的教育费用,它的生产要费去更多的劳动时间,从而有较高的价值。”马克思从多方面揭示了教育与社会生产劳动内在联系的客观规律,从而为现代教育经济学进一步奠定了理论基础。教育经济学由专题论述向形成独立学科过渡的标志是苏联经济学家C·F·斯特鲁米林于1924年发表的《国民教育的经济意义》专论,斯特鲁米林设计出了教育经济效益的计算方法。此后,比较重要的论著有:美国J·R·沃尔什的《人力的资本观》(1935年)、英国J·维蔡的《教育经济学》(1962)、美国T·W·舒尔茨的《人力资本投资》等十余篇论著(1959—1963)。有人称T·W·舒尔茨为“现代教育经济学的创始者”。我国自1978年以后,也开始重视教育经济学的研究,已出版和翻译了一些教育经济学专著,如厉以宁的《教育经济学》、杨葆焜主编的《教育经济学概论》、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教育经济学》研究组的《教育经济学》等。现代教育经济学的主要论点是:人的能力是社会的最重要的财富;加速技能资本(人力资本)的积累将会加速经济增长率的提高;教育投资是人力投资的核心;教育是经济发展的源泉,教育是巨大的产业;等等。它所研究的内容涉及到如何精确地计算用于教育的物力与财力及其效果,如何合理规划教育经费,如何保持各种形式教育之间的平衡,等等。随着现代科技和社会的发展,教育日益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前提,教育经济学亦日益成为促进教育事业发展的一门重要学科。 ☚ 教育社会学 教育统计学 ☛ 教育经济学 教育经济学Jiaoyu jingjixue用经济学的原理和方法研究教育投资及其经济效益的一门学科。它是介于教育学和经济学之间的边缘学科,是教育科学的分支学科之一。中外的一些古代哲学家和教育家,早就有过关于教育与经济相互关系的论述,但教育经济学的形成却经历了一个发展的过程。1924年,苏联经济学家C·T·斯特鲁米林发表了《国民教育的经济意义》一文,论证了教育的经济作用,设计出教育经济效益的计算方法,而后又通过运算的结果说明教育所创造的经济效益在国民收入中占的比重是很大的。这些成果的取得成为教育经济学由专题论述向形成独立学科过渡的开端。1935年,美国的J·R·沃尔什发表了《人力的资本观》论文。1959—1963年间,美国经济学家T·W·舒尔茨连续发表了十多篇论著,用“人力资本”的观点,论述了教育投资的经济效益,并以计量的方法计算教育的收益率,从而为教育经济学奠定了形成学科的理论基础。1962年,英国经济学家J·维蔡首次出版《教育经济学》专著,标志着教育经济学的确立。70年代末,我国的经济学者和教育学者开始重视以马克思主义观点从事教育经济学的研究。目前已经出版了全国教育经济学研究会筹备组编的《教育经济学概论》(1984)、厉以宁著的《教育经济学》(1984)、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教育经济学》研究组编写的《教育经济学》(1984)等。由于各国的政治经济制度不同,经济学家和教育学家的主张各异,因而这门学科的理论基础不同,体系及其内容也不尽相同。我国的教育经济学者认为:这一学科应研究教育投资及其经济效益,论证教育在国家经济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探讨教育如何适应国民经济发展水平的需要,及教育投资的合理分配和有效使用等问题,以促进经济的发展。随着教育经济学研究的深入发展,出现了许多分支,其中主要有:国民教育经济学、中等教育经济学、高等教育经济学、职业教育经济学和技术教育经济学等。当前国内外的教育研究工作者,正在寻求科学的方法,研究出一套数量指标体系,揭示教育对经济发展的作用。 ☚ 教育社会学 教育统计学 ☛ 教育经济学用经济学原理和方法研究教育投资与经济效益的一门学科。教育科学分支学科之一。20世纪60年代初形成独立学科。代表人物有美国T.W.舒尔茨等。主要内容为:阐明教育发展的经济资源和条件;探讨教育投资的经济效率;论证教育成果的经济成效等。 教育经济学见“教育”中的“教育经济学”。 教育经济学 教育经济学研究教育和经济的相互关系以及教育投资的经济效果和经济规律的学科。20世纪20年代,斯特鲁米林、沃什、舒尔茨等学者明确指出了教育在促进经济发展中的作用。1962年,英国学者韦锥出版了《教育经济学》一书,标志着这门学科正式形成。教育经济学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 教育与社会生产力、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相互作用的规律,教育的投资方向及内部结构,教育结构中各种因素的平衡,教育领域中劳动的特点与分配原则,教育投资的经济效果,教育人员的供求问题,教育经济计划的制定方法,教育经济学的方法论等。70年代末,教育经济学的研究在我国开始兴起。 ☚ 乾嘉学派 菲律宾通讯社 ☛ 教育经济学研究教育和经济的相互关系以及教育投资的经济效果和经济规律在教育领域发生作用的性质、特点及其表现形式的科学。经济学与教育学之间的边缘学科。 教育经济学 教育经济学Economics of Education研究教育与经济的关系,特别是从教育对劳动力培养和科学知识传递、积累、发展的作用,来研究教育对社会生产活动和对国民经济增长作用的一门学说。教育经济学起源于本世纪20年代的苏联,1924年,苏联经济学家斯特鲁米林发表了《国民教育经济意义》,首先用数量形式、计量方法来阐述教育的经济效益。1959年,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西奥多·舒尔茨提出了教育投资收益计算法,他用国民收入中教育贡献所占的比例,作为衡量教育社会经济效益的指标。1962年,教育经济学这一名字正式使用,并公认为一门新的学科。 ☚ 发展经济学 管理经济学 ☛ 教育经济学 教育经济学economics of education研究教育与经济之间的相互关系、教育对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的作用,以及教育投资的经济效益及其提高途径的科学。教育经济学作为经济学的一个新的分支学科,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初,70~90年代有较大发展。1960年前后,美国经济学家西奥多·舒尔茨(Theodore W.Schultz)、加雷·贝克尔(Gary S.Becker)分别从人力投资的角度阐述了教育的经济作用和教育的经济效益等问题,而英国经济学家约翰·维泽(John E.Vaizey)则在1962年首次以《教育经济学》(Economics of Education)书名出版专著。从此,教育经济学得到国际学术界的认可,并日益受到重视。 ☚ 经济史学 消费经济学 ☛ 教育经济学 教育经济学研究教育与经济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西方教育经济学把教育投资当作生产性投资来研究其分配和经济效益,研究内容主要有:(1) 教育的“生产性”; (2) 教育投资与国民生产总值、国民收入、财政支出之间的比例关系; (3) 教育投资在各类教育内部结构中的合理分配; (4) 教育投资的经济效益。我国教育经济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是: 教育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国民经济发展对教育事业发展所提出的客观要求以及相互之间客观存在的比例关系; 教育投资在国民收入分配、财政分配、基建投资分配中应有的比例关系; 教育投资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等等。教育经济学是20世纪60年代形成的一门学科。美国经济学家西奥多·舒尔茨在其著作《人力投资——个经济的观点》(1959年版) 以及《教育经济价值》(1962年版) 中,提出了教育投资是一种资本的理论,对教育经济学的形成和发展起了重要作用。英国经济学家约翰·韦锥于1962年首次以《教育经济学》 为书名发表专著,并与罗宾逊一起于1966年共同主编了国际性的《教育经济学论文集》,使这门学科得到国际学术界的公认。我国教育经济学的研究是从80年代起步的。 ☚ 服务经济学 旅游经济学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