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敖东城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敖东城历史文化名城。在今吉林敦化市附近。是渤海国肇基之地。公元698年,粟末靺鞨首领大祚荣率众摆脱唐军追击,东进至奥娄河(今牡丹江)上游地区,以东牟山山城为都建立震国。随后,建都于敖东城。该城分外城内城二重,平面呈回字形。开元元年(713),唐崔忻出使至此,册封大祚荣为左骁卫大将军渤海郡王,加授忽汗州都督。震国遂改称渤海。渤海以此为都达50余年,政治、经济、文化迅速发展。清代自康熙二十年(1681)起,封禁达200年之久,致大片土地荒芜,人烟稀少。直至光绪七年(1881),才由知县赵敦诚另建新城于该城西北面,曰敦化县 (即今敦化市)。 敖东城 敖东城敖东城位于敦化市东南角。濒临牡丹江,为渤海国都城。明清时,被称作敖东城。政治、经济制度仿拟唐代。城垣土筑,有内外城。内城方形,外城呈长方形,为渤海国初期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渤海国有不少王子与贵族子弟往长安学习中原文化,唐代著名诗人温庭筠有《送渤海王子归国》诗记录该段史实。 ☚ 北山 长春电影制片厂 ☛ 敖东城 敖东城位于市东南牡丹江畔。为渤海国早期都城。唐代我国东北以靺鞨粟末部为主体,结合部分高句丽人于武后圣历元年(698)建立振国(亦作震国)。玄宗先天二年(713),唐朝廷派崔忻封其国主大祚荣为左骁卫大将军、渤海郡王,置忽汗州,加授大祚荣为忽汗州都督,始称渤海,并定都于此。至第三代王大钦茂(738—793),迁都上京龙泉府(今黑龙江省宁安县东京城)。渤海按唐制建立政治、经济制度,使用汉文,全盛时“地方五千里”,史称“海东盛国”。城垣土筑,有内、外二城,内城方形,外城长方形,为渤海初期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附近六顶山南坡有渤海古墓80余座,曾出土陶器、玉璧、鎏金铜饰、石狮和墓碑等,从中可见中原文化对边陲地区的深远影响。 ☚ 10. 敦化市 六顶山古墓群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