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马腧穴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马腧穴acupoints of horses对马属动物行针施灸治病的刺激点。现存的古籍中,较系统的马穴位文献资料首见于唐代的《司牧安骥集》,其后是明代的《元亨疗马集》。经过长期的发展积累,现在马体全身各类穴位共计有213个(图1~4),按中兽医通常的体躯分部列穴。 图1 马背侧穴位 马头部穴位 共有穴名65个(正中一穴的5个,其余为左右侧对称取穴)。其中大风门、上关、下关、大眼角、睛明、睛俞、三江、姜牙、分水、承浆、开关、玉堂、通关、耳尖、天门等穴,临证较为常用。三江、大脉、眼脉、太阳、血堂、鼻俞、通关、玉堂等穴为血针;姜牙、松骨、鼻管、槽结等穴为巧治施术部位。耳根、眶孔、面麻、听宫、岩池、颌溪和下翳风等穴是针刺麻醉常用的穴位。此外,神门、小肠、大肠、三焦、胸、腹、肾、交感、大孔、肺、皮质下、治结等穴是近代发展的耳针疗法和耳针麻醉所筛选的新穴。 图2 马头部正面穴位 图3 马后侧面穴位 马躯干部穴位 共有穴名75个(正中一穴的19个,断血一穴三针,左右侧对称取穴的56个,总共133个针灸刺激点)。其中除鹘脉、带脉、尾本和尾尖为血针外,其余各穴多采用毫针或火针。风门、伏兔、九委、鹘脉、大椎、鬐甲、肺之俞、肝之俞、脾俞、关元俞、百会、肾俞、肾角、肾棚、八窖、带脉、穿黄、尾根、尾本、尾尖和后海等穴临证较为常用;百会、断血、鬐甲、中委、肋间一穴、肋间二穴、尾根、尾干等穴常为马针刺麻醉手术所选用。 马前肢穴位共有穴名34个(均为左右肢对称取穴)。其中膊尖、膊栏、肺门、肺攀、肩井、抢风、胸堂、肘俞、前缠腕、前蹄头等穴临证上较为常用。抢风、三阳络、夜眼等穴是针刺麻醉常采用的穴位。 图4 马前肢蹄部穴位 马后肢穴位共有穴名41个(均为左右肢对称取穴)。其中巴山、路股、环中、大胯、小胯、邪气、汗沟、仰瓦、牵肾、掠草、肾堂、阳陵、后三里、后缠腕、后蹄头等穴临证较为常用;肾堂、曲池、鹿节、后缠腕、后蹄门、后蹄头为血针。后三里、环中、路股、巴山等穴被筛选为针刺麻醉的有效穴位。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