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故事三则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故事三则曾子易箦 曾子寝疾〔2〕,病〔3〕。乐正子春坐于床下〔4〕,曾元、曾申坐于足〔5〕,童子隅坐而执烛〔6〕。童子曰:“华而睆〔7〕,大夫之箦与〔8〕 ?”子春曰:“止〔9〕 !”曾子闻之,瞿然曰〔10〕:“呼〔11〕!”曰〔12〕:“华而睆,大夫之箦与?”曾子曰:“然,斯季孙之赐也〔13〕,我未之能易也〔14〕。元!起,易箦。”曾元曰:“夫子之病革矣〔15〕,不可以变〔16〕。幸而至于旦〔17〕,请敬易之〔18〕。”曾子曰:“尔之爱我也不如彼。君子之爱人也以德〔19〕,细人之爱人也以姑息〔20〕。吾何求哉!吾得正而毙焉〔21〕,斯已矣〔22〕。”举扶而易之〔23〕,反席未安而没〔24〕。 苛政猛于虎 孔子过泰山侧,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夫子式而听之〔25〕。使子路问之曰〔26〕:“子之哭也〔27〕,壹似重有忧者〔28〕。”而曰〔29〕:“然〔30〕。昔者吾舅死于虎〔31〕,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夫子曰:“何为不去也〔32〕 ?”曰:“无苛政。”夫子曰:“小子识之〔33〕,苛政猛于虎也。” 嗟来之食 齐大饥〔34〕,黔敖为食于路〔35〕,以待饿者而食之〔36〕。有饿者,蒙袂辑屦〔37〕,贸贸然来〔38〕。黔敖左奉食〔39〕,右执饮〔40〕,曰:“嗟〔41〕,来食!”扬其目而视之〔42〕,曰:“予唯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43〕。”从而谢焉〔44〕,终不食而死。曾子闻之曰〔45〕:“微与〔46〕!其嗟也可去,其谢也可食〔47〕。” 〔1〕本篇第一则故事选自《礼记·檀弓上》,第二、三两则选自《檀弓下》。选文据《十三经注疏》本,标题从一般选本。《礼记》是孔门后学有关礼制文章的汇编,其中,多为战国儒家所作,少数成于秦汉之时。《檀弓》一篇,杂记战国以及前代的轶闻故事,言近意远,笔触细腻,有不容忽视的文学价值。 〔2〕曾子:名参,字子舆,孔子弟子。寝疾:生病不能起床。寝:卧。 〔3〕病:意思是病得很重。 〔4〕乐正子春:人名,以“乐正”为氏,孔子弟子。床下:床前。 〔5〕曾元、曾申:曾参的两个儿子。坐于足:坐于曾参足旁。 〔6〕隅坐:坐在一个角落。 〔7〕华而睆(huan):花纹美丽而有光泽的意思。指曾子所卧的床席。 〔8〕𥳡(ze):用竹片编成的床席。 〔9〕止:停止。乐正子春不让童子说话,怕说这话被曾子听到。 〔10〕瞿然:瞪目惊视的样子。 〔11〕呼:虚弱的吹气声。 〔12〕曰:主语是童子。童子以为曾子没听清他的话,所以又重复了一遍。 〔13〕斯:这。指席。季孙:鲁国的大夫。 〔14〕未之能易:没能换掉它(席)。 〔15〕革(ji):通“亟”,危急。 〔16〕变:移动。 〔17〕幸:希望。旦:天亮,早晨。 〔18〕敬:慎。 〔19〕以德:意思是以高尚的品德要求人。 〔20〕细人:小人。以姑息:意思是以马虎苟且的态度对待其人。 〔21〕得正:意思是坚持正道。 〔22〕斯已矣:如此而已。 〔23〕举扶:指抬起曾参的身体。易之:更换席子。 〔24〕反席:指躺到换过的席上。反:通“返”。未安:尚未躺安稳。没:通“殁”,死。 〔25〕夫子:指孔子。式而听之:伏在轼上去听妇人的啼哭。式:通“轼”,车子前上方的横木。 〔26〕子路:姓仲名由,孔子的弟子。 〔27〕子:你,指妇人。 〔28〕壹:确是,实在。重(chong)有忧:不止一件悲痛的事。 〔29〕而曰:指妇人回答说。而:乃,就。 〔30〕然:对,是的。 〔31〕舅:丈夫的父亲,俗称公公。 〔32〕何为:为什么。去:指离开此地。 〔33〕小子:年轻人。指其弟子们。识(zhi):通“志”,记住。 〔34〕齐:齐国。大饥:饥荒很严重。 〔35〕黔敖:人名。为食于路:在路旁摆了些食物。 〔36〕食(si)之:给人吃。 〔37〕蒙袂(mei):用袖口遮住脸。辑屦(ju):拖着鞋子。辑:拖着不使脱落。 〔38〕贸贸然:昏沉沉的样子。贸贸:犹“眊眊”,目不明的样子。 〔39〕左奉食:左手捧着食物。 〔40〕执饮:端着汤。 〔41〕 嗟(jie):不客气的招呼声。 〔42〕“扬其目”句:这句主语是“饿者”。扬其目:睁大了眼。视之:看着黔敖。 〔43〕以至于斯:指饿到了这个样子。斯:这。 〔44〕从而谢焉:主语是黔敖。从:指跟上饿者。谢:道歉。 〔45〕曾子:曾参。 〔46〕微与:意思是无需如此。微:无。 〔47〕“其嗟”二句:意思是别人呼喝你来吃,是可拒之而去的;人家既已道歉,就可以吃了。 本篇所选三则故事,《曾子易箦》描写了曾参恪守礼制、严于律己、慎终如始的形象;《苛政猛于虎》揭露了统治者横征暴敛、残酷压迫给人民造成的不幸;《嗟来之食》刻画了一个宁肯饿死也不接受侮辱性施舍的人物形象。故事都不长,但叙事简明而婉转,写人物对话颇有传神之处,可约略代表《檀弓》文章的风格。 故事三则其 一 晏子使楚。以晏子短〔2〕,楚人为小门于大门之侧而延晏子〔3〕。晏子不入,曰:“使狗国者,从狗门入;今臣使楚,不当从此门入。”傧者更道〔4〕,从大门入。 见楚王。王曰:“齐无人耶?”晏子对曰:“临淄三百闾〔5〕,张袂成阴〔6〕,挥汗成雨,比肩继踵而在〔7〕,何为无人耶〔8〕?”王曰:“然则子何为使乎〔9〕?”晏子对曰:“齐命使,各有所主〔10〕,其贤者使使贤主〔11〕,不肖者使使不肖主〔12〕。婴最不肖,故宜使楚矣。” 其 二 晏子将使楚。楚王闻之,谓左右曰:“晏婴,齐之习辞者也〔13〕。今方来〔14〕,吾欲辱之,何以也〔15〕 ?”左右对曰:“为其来也〔16〕,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17〕,王曰:‘何为者也?’对曰:‘齐人也。’王曰:‘何坐〔18〕 ?’曰:‘坐盗。’” 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19〕,吏二缚一人诣王〔20〕。王曰:“缚者何为者也〔21〕?”对曰:“齐人也,坐盗。”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22〕? ”晏子避席对曰〔23〕:“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24〕,叶徒相似〔25〕,其实味不同〔26〕。所以然者何〔27〕?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28〕?”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29〕,寡人反取病焉〔30〕。” 其 三 景公使晏子于楚。楚王进橘〔31〕,置削〔32〕,晏子不剖而并食之〔33〕。楚王曰:“当去剖〔34〕。”晏子对曰:“臣闻之,赐人主之前者〔35〕,瓜桃不削,橘柚不剖。今者万乘之主无教令〔36〕,臣故不敢剖。臣非不知也。” 〔1〕本篇选自《晏子春秋·内篇杂下》,都是叙写晏婴出使楚国的故事。选文据《诸子集成》本。《晏子春秋》主要叙写晏婴的生平言行,共二百一十多则短篇故事。作者旧题作晏婴,实当为战国时人所作。 〔2〕以:因为。短:矮小。 〔3〕延:请……进入。 〔4〕傧(bin)者:接待宾客的人。更:改变。 〔5〕临淄:齐国的都城。在今山东淄博。三百闾:七千五百户(周代二十五户为闾)。这里是虚指,极言人口众多。 〔6〕“张袂”句:张开袖子能遮起阳光。这句和以下二句都是形容人多。袂(mei):袖子。 〔7〕比肩继踵:肩膀挨着肩膀,后脚跟着前脚。 〔8〕何为(wei):怎么说。为:通“谓”。 〔9〕然则:那么。子:指晏子。 〔10〕各有所主:各有所负的职责。主:守,职责。 〔11〕使使:前“使”字是派遣的意思,后“使”字是出使的意思。主:指国君。 〔12〕不肖:不贤。 〔13〕习辞:会说话,善于辞令。 〔14〕方:将要。 〔15〕何以:即以何,用什么办法。 〔16〕为:于,当。 〔17〕过王:经过楚王面前。 〔18〕何坐:犯了什么罪。坐:犯罪。 〔19〕酒酣(han):酒兴正浓的意思。 〔20〕诣(yi):至,到……处去。 〔21〕何为者:做什么的。 〔22〕固善盗乎:原来善于偷盗吗。 〔23〕避席对曰:离开坐位回答说。古人席地而坐,“避席”就要站起,以示敬重。 〔24〕枳(zhi):即枸橘。按枳与橘有相似处而并不同种,古人认为枳、橘同种,是一种不科学的观念。 〔25〕徒:只,仅仅。 〔26〕实:果实。按枳实肉少而味酸涩,不堪食用。 〔27〕“所以”句: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什么呢?然:这,指上四句所说。 〔28〕得无:莫非,莫不是。 〔29〕“圣人”句:圣人是不能同他开玩笑的。熙:通“嬉”,戏弄,开玩笑。 〔30〕寡人:楚王自称。病:辱,没趣。 〔31〕进:送上。 〔32〕置:放。削:古代一种小刀(主要用于削改竹简木牍)。 〔33〕剖:破开。并食之:指连皮囫囵地吃。 〔34〕去剖:意思是去其所剖之皮。 〔35〕“赐人主”三句:意思是受赏赐于国君面前,是不应切削水果的(以示对人主的尊敬)。 〔36〕万乘之主:指楚王。无教令:是说虽赐橘而未令剖而食之。 本篇三则小故事,原题分别为“晏子使楚,楚为小门,晏子称使狗国者入狗门”,“楚王欲辱晏子,指盗者为齐人,晏子对以橘”,“楚王飨晏子,进橘置削,晏子不剖而食”。篇中晏子在使楚过程中,处处针锋相对,灵活机智,既遵礼仪、不失使者的身份,又以巧妙的辞令一再勇敢地反击楚王,捍卫了齐国的尊严。三段故事彼此有一定联系,也都可以单独成篇。在写法上,用笔活泼,明白畅达,似不完全拘泥于史实,带有民间传说的色彩。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