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放线菌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放线菌actinomycetes形成分枝丝状体的革兰阳性细菌,属原核微生物。菌丝体极短或发育良好,直径0.5~2.0μm,能形成孢子。 放线菌actinomycetes形成分枝丝状体的革兰氏阳性细菌,属原核微生物。菌丝纤细,分枝,常从一个中心向周围辐射生长,形态上分化为营养菌丝,又称基内菌丝、气生菌丝、孢子丝和孢子。有的还形成孢子囊,囊内产生孢囊孢子。菌落较小、致密、干燥、坚硬而多皱,不易被接种针挑起,当孢子成熟后,表面呈不同颜色的粉末状,而基内菌丝常产生不同颜色的色素或不产色素,因而菌落正反面颜色不同,有些还能产生水溶性色素扩散到周围培养基内,常作为分类的依据。许多种类能产生抗生素、维生素和各种酶类,但以产生抗生素著称,已发现的抗生素约85%来自放线菌。少数放线菌能引起人和动、植物病害。 放线菌形成真的菌丝或分枝丝状体的革兰阳性细菌。菌丝直径0.5~2.0 μm。产生抗生素的最重要微生物,约85%的抗生素来自放线菌。放线菌目分为8科50多个种。嗜热高温褐色放线菌可产生纤维素酶分解木质纤维素浆,在55℃条件下24 h降解率70%。 放线菌 放线菌fangxianjun这里指放线菌目的总称。由于它们不具核膜、核仁,仅具核物质,所以也属于原核生物,通常归入细菌门中。其主要特征是:菌体为不规则分枝的丝状体,但菌丝无隔,所以,应视为单细胞结构。放线菌的菌丝又通常分为基内菌丝和气生菌丝两部分。前者伸入培养基(或基质)内吸收养料,故又称做营养菌丝,它们大多呈黄、橙、红、紫、蓝、绿、灰、黑等各种颜色,也有的无色。气生菌丝是由基内菌丝发育到一定阶段后,伸出培养基表面的菌丝,一般比基内菌丝粗,分枝直,或呈弯曲状。气生菌丝在成熟时又分化出孢子丝。孢子丝有各种形状,有的轮生,有的呈疏松或紧密螺旋状等。孢子丝可以断裂为许多球形的、椭圆形的、杆形的孢子。所以孢子丝也就是生殖菌丝。孢子散落后,在适宜条件下萌发成新的菌丝体。放线菌多为需氧呼吸,而且多为腐生,广布于土壤中,也存在于淡水和海水中。绝大多数种类适于在中性偏碱(pH(6.8~7.5)的土壤中生活,每克土壤中所含孢子数可达数万至数千万个。特别是其中的链霉菌数量最大,约占放线菌总数的70~90%。放线菌可产生多种抗生素和酶。目前已知抗生素约2500多种,其中放线菌产生的占56%。如链霉素、氯霉素、土霉素、金霉素、四环素等,已广泛用于医药上。此外,还可用于生产维生素、类固醇化合物的转化、石油脱蜡、污水处理等。但也有少数种类可引起人和动植物的病害,如一些皮肤病和肺部感染等。由于放线菌在形态上和一般细菌不同,又具有重要的医药和经济价值,所以许多学者常将其作为独立一类原核生物予以描述和研究。
☚ 厌氧性细菌 真菌 ☛ 放线菌 放线菌Fang xian jun一类介于细菌和真菌之间的单细胞微生物。属原核生物。与细菌的细胞结构相似,不同之处在于菌体为分枝的丝状体,菌丝纤细,多数以无性分生孢子进行繁殖。菌落小而致密、与培养基质结合紧密。广泛分布于自然界,多数为腐生、好气菌,少数为厌气、寄生菌。已从中开发出数千种抗生素及其衍生物,常用的链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四环素等均产自放线菌。所谓抗生素主要是指微生物产生的、能抑制或杀死其它微生物的特殊化学物质。广泛应用于医药、农业及食品工业。这些能产生抗生素的微生物称为抗生菌。除外,还产其它代谢产物,如维生素、氨基酸、酶制剂等。放线菌种类繁多,现已报道有近70个属,其中,链霉菌属是最大一属,产抗生素的菌最多;其菌丝体有明显分化,区分为基质菌丝。气生菌丝和孢子丝,其分生孢子常连成链状故得名。其它产抗生素的菌还有小单孢菌属、诺卡氏菌属等。还有能与非豆科植物共生固氮的放线菌,如弗兰克氏菌。少数放线菌可致病,如牛型放线菌可引起牛颚肿病等。 ☚ 细菌 酵母菌 ☛ 放线菌微生物的一类。为制造抗生素的重要来源。其中衣氏放线菌和星形诺卡菌对人有致病性。前者为寄生于人口腔的正常菌群之一,可致面颈部放线菌病,是条件致病菌的内源性感染;后者存在于自然界,可致诺卡菌病,主要侵犯肺及脑,是外源性感染,但少见。参见“生物”中的“放线菌”。 放线菌形态上差别极大的一个革兰氏染色阳性的细菌类群。菌落多呈辐射状,故名。大多是腐生菌,少数为寄生菌,广布于自然界,尤其是土壤中。是产生抗生素最重要的微生物。部分放线菌对人和动植物有致病性。 放线菌Actinomyces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