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放射性沾染的监测 |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
释义 | 放射性沾染的监测 放射性沾染的监测对落下灰沾染地区,应该进行放射性沾染监测,了解沾染的程度,作为提供防护措施或估计可能停留的时间的依据。监测的主要对象是人员、物体(包括武器、装备、粮秣、物资等)及环境受放射性沾染的程度。具体可分为二大类:一是环境沾染监测;二是人员接受(内、外)照射的剂量的监测。 D=3.33(P1t1-P2t2) (1) 步行通过时所受的照射量 D= D=( 空气沾染浓度的监测 一般采用空气抽滤采样法。抽滤一定体积的空气,把滤材上收集的放射性物质作成测量样品,用辐射探测仪器进行测量,测得放射性代入公式(4),即可计算空气中放射性沾染浓度。 C=N·S/L·T·A·K·Ec·μ (4) 式中C为空气沾染浓度(dpm/m3);N为滤材样品测出计数率(计数/分,ct/min);S为过滤器面积(m2); A为测量所用的滤材面积(m2);L为抽气流量 (m3/min);T为抽气时间(min);K为探测器测量几何效率; Ec为滤材收集气溶胶粒子的效率; μ为样品中的β射线的吸收系数。一次够量的采样,需要采集空气的体积,在30分钟内不得少于30m3。根据空气中放射性浓度,按照战时控制量的规定,确定部队应采取的防护措施。食物、饮水以及物体表面沾染的监测 可采用两种方法。一是直接测量法,即用β-γ射线探测器直接检测受沾染物表面的β或γ放射性;二是间接测量法,即取样检测。例如取一定体积的水、或用滤纸、棉花等擦拭受沾染物表面,然后测量样品的放射性。这类沾染的监测应在地面γ照射量率低于0.1 mR/h地区进行,以免外来的照射影响测量结果。战时为了处理大面积和大量的粮、菜、水的沾染,多采用大样品测量,即用成堆、成桶的样品,测量落下灰的γ放射性。此法虽不能准确定量,但简便迅速,足可发现沾染的大概程度,有助于迅速采取消除沾染和控制摄入体内量等措施。 人员接受内、外照射的剂量监测 是指测量处于落下灰沉降过程中或停留在沾染区内的人员受到的γ外照射的剂量,体表沉积落下灰后受到的β射线外照射,和在无防护情况下吸入或食入落下灰所致的内照射。 个人接受外照射剂量的监测一般采用佩带于上衣口袋内的个人剂量计测量。例如笔式电离室个人剂量计、荧光玻璃个人剂量计和热释光剂量计等。这些剂量计除电离室个人剂量计可直接读数外,其它均需要专门测读装置。此外,还可用γ辐射探测器测量照射量率,按上述(1)和(2)式计算受照的剂量。这种方法对预计群体受照的剂量尤为有用。 体表沾染量的监测 体表沾染量的监测的方法与测物体表面沾染方法相同。用β射线探测器,距离体表1cm处进行测量。检测方式是从上到下,从前到后。当发现体表某一部位沾染时,要对该处仔细测量。另外也可用间接擦拭测量法来监测。根据测量结果,参照战时控制量确定是否采取防护措施。如果已受到沾染,测出皮肤或伤口的沾染量Q(dpm/cm2),然后根据开始受沾染的时间t1(爆炸后小时)和沾染持续时间t2(爆炸后小时),查表1可粗略地求出β射线对皮肤的外照射的剂量,以判断皮肤受β照射的程度。 表1 核武器爆炸后不同时间人员体表受落下灰(1μCl/cm2)沾染的β累积剂量
体内放射性沾染的监测 体内放射性沾染的监测对象是,从沾染区执行任务出来的人员怀疑有吸入或食入落下灰者。测试方法有两种:直接体外测量和间接测量生物样品(包括尿、便、血等)的放射性来推算体内沾染量。应根据测量对象和要求选用相应的方法。 战时,可从体外测量甲状腺部位的放射性活度来估计体内落下灰沾染量,这是测定早期落下灰内沾染的主要方法。体外测量的结果是测量时刻的体内或器官内的存积量,如要得知初始进入量,还必须根据核素不同摄入方式和不同物理状态,以及在体内的代谢参数才可推算出落下灰的初始进入量。计算时除了利用已知的有关代谢参数外,还要对影响因素进行修正。表2给出食入或吸入1 μCi落下灰,对甲状腺剂量的理论计算值。 表2 核爆炸后吸入或食入|μCi落下灰所致甲状腺剂量
间接测量法为测量尿、便、血等生物样品的放射性,并根据各种放射性核素不同摄入方式和理化状态,应用排出分数及滞留分数方程来估算体内沾染量。但排泄物中放射性活度很低时,制备样品测量很费时。此法在食入放射性物质两、三天内还可应用,如时间太久,则很难确定是否有内沾染。另外,收集样品要严防交叉污染。 ☚ 放射性落下灰的防护 核爆炸复合伤 ☛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