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凯风》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凯风》
凯风自南,吹彼棘心。 棘心夭夭,母氏劬劳。 凯风自南,吹彼棘薪。 母氏圣善,我无令人。 爰有寒泉,在浚之下。 有子七人,母氏劳苦。 晛睆黄鸟,载好其音。 有子七人,莫慰母心。 ——《诗经·邶风》 本诗中的“凯风”(暖风)和“寒泉”,几乎成为两汉六朝诗文中“母爱”的经典故实。如“汉明帝《赐东平王书》曰,今送光烈皇后衣巾一箧,可时奉瞻,以慰凯风、寒泉之思。” “陶潜《孟嘉传》云,渊明先亲,君之第四女也。凯风、寒泉之思,实锺厥心。” (引自王先谦《诗三家义集疏》)等。直至宋代苏轼《为胡完夫母周夫人挽词》中还用了这一典故:“凯风吹尽棘成薪”。由此可见,诗歌有着极为鲜明的主题:儿女颂念慈母的辛劳,并自责未能尽心以报。然而,由于儒家大师孟轲曾率先有过“《凯风》,亲之过小者也。”的议论,这就引起了后世经师们对此诗旨义的猜揣演衍。《毛诗序》:“《凯风》,美孝子也.卫之淫风流行,虽有七子之母,犹不能安其室。故美七子能尽其孝道,以慰其母心,而成其志尔。”郑玄对之又作了进一步地充实:“不安其室,欲去嫁也。成其志者,成言孝子自责之意。”甚至连反“序”最力的朱熹也毫不含糊地申明“序”旨:“母以淫风流行,不能自守,而诸子自责,但以不能事母,使母劳苦为词。婉词几谏,不显其亲之恶,可谓孝矣。”(《诗集传》)这可真是“凿空妄论”,对本诗作了适应加强封建统治需要的曲解。 “凯风”和“寒泉”是本诗用作起兴的二种自然物,为什么能成为历千古而不废的人们爱用的典实呢? “凯风自南,吹彼棘心。”“凯风自南,吹彼棘薪。”诗人描绘的是一幅万物向荣的春景。画面的中心,棵棵酸枣树嫩苗,在和煦南风吹抚下,生气勃勃地成长,终于挺拔独立成薪成林。夭夭:树木嫩壮的样子。由此起兴,引发出下文“母氏劬劳” “母氏圣善”的颂叹,情感的抒发极为挚朴自然。这个比兴,引起了人们的丰富联想:慈母的爱犹如这温暖的南风,幼儿们是在母亲的辛勤哺育下健康成长的。这样,起兴的象征喻义与诗歌颂扬母爱的中心主题,紧密切合。不仅如此,这个“兴”与诗歌的中心部分,还在形象上达到了完美的统一。于是,不朽的艺术生命力也就由此而产生了。这里的“令”指才德。 第三章 “爰有寒泉,在浚之下”——那里涌有清冽的寒泉,源头就在那浚邑城边,这个起兴也同样成功。清人范家相说得好: “寒泉之在浚者一,而汲之甚众。犹母唯一身,而待育者七焉。母氏其劳苦矣,敢不思而自奋乎!”(《诗瀋》)以清纯润物的寒泉,兴宽厚无私永不衰竭的母爱,二者之间又是联结得何等和谐。 最后一章诗,“晛睆黄鸟,载好其音”、以黄雀宛转清和的歌声,来反衬兄弟七人的生不能慰藉慈母:“言黄鸟犹能好其音以悦人,而我七子,独不能慰悦母心哉。”(朱熹《诗集传》)在这沉痛的自责声中,诗歌结束了,留下了永难消弥的哀伤和遗憾。 《凯风》凯风自南,(一) 和风南方吹过来, 吹彼棘心。(二) 吹那枣树小树苗。 棘心夭夭,小树苗儿多姣好, 母氏劬劳。(三) 母亲真是太苦劳。 凯风自南,和风南方吹过来, 吹彼棘薪。(四) 吹那枣树成薪柴。 母氏圣善,(五) 母亲为人真正好, 我无令人。(六) 我们一个不成材。 爰有寒泉,寒泉水,冷又清, 在浚之下。(七) 在浚邑下边流不停。 有子七人,七个孩儿的母亲, 母氏劳苦。她还那样的辛勤。 睍睆黄鸟,(八) “咭咭咶咶”小黄鸟, 载好其音。鸣出美妙的声音。 有子七人,七个孩儿的母亲, 莫慰母心。没人安慰她的心。 注 释 (一)吴闿生《诗义会通》:“凯,乐也。南风谓之凯风,乐夏之长养。” (二)陈奂:“《小笺》云……棘心,对下棘薪言,谓棘之初生萌蘖,故云难长养者。棘心至于夭夭然盛,则母氏之劬劳可知矣。” (三)毛亨:“劬劳,病苦也。” (四)陈奂:“棘长成薪。” 朱熹:“棘可以为薪,则成矣。然非美材,故以兴子之壮大而无善也。” (五)马瑞辰:“善,本众善之名。此诗以连圣言,则圣善二字平列而同义,与母氏劬劳,母氏劳苦句法正同。《尔雅·释言》:‘献,圣也。’《庄子·大宗师篇》《释文》引向秀曰:‘献,善也。’……是圣、善义近之证。” (六)郑玄:“令,善也。” (七)毛亨:“浚,卫邑也。在浚之下,言有益于浚。”启华按:浚,在今河南省濮阳县之南。 (八)朱熹:“睍睆,清和圆转之意。” 注 音 劬qu瞿 睍xian现 睆huan缓 《凯风》吹彼棘心①。吹在枣树嫩心上。 棘心夭夭②,棵棵幼苗长得旺, 母氏劬劳③。我娘辛苦善教养。 凯风自南,习习和风自南来, 吹彼棘薪④。滋育小苗长成柴。 母氏圣善⑤,母亲明智又善良, 我无令人。我们儿女不成才。 爰有寒泉⑥? 我娘之魂在哪方? 在浚之下⑦。就在浚邑寒泉下。 有子七人,母亲生育七个儿, 母氏劳苦。含辛茹苦倍劳忙。 𪿐睆黄鸟⑧, 树上黄鸟叫得勤, 载好其音⑨。 𪿐睆黄鸟鸣好音。 有子七人,我娘空有七个儿, 莫慰母心。无人能慰慈母心。 [注释] ①棘(ji):酸枣树。②夭(yao)夭:生机勃勃的样子。③劬(qu)劳:劳苦。④棘薪:酸枣树长到可以当柴烧。《孔疏》引《月令》注曰:“大者可析谓之薪。” ⑤圣善:贤明有美德。⑥爰:焉,疑问代词,在哪里。⑦浚(jun):卫国地名。《鄘风·干旄》:“在浚之郊。”诗经中邶、鄘、卫三风凡39篇,所言之事皆卫事,所记地名皆卫地,故皆曰卫诗。⑧𪿐睆(xianhuan):黄鸟的叫声。又作间关。⑨载:语助词。 [赏析] 关于《凯风》的主题思想,古今学者,聚讼纷纭。《诗序》、《诗集传》以为是“美孝子”的,因“卫之淫风流行,虽有七子之母,犹不安其室。故美七子能尽孝道,以慰其母心,而成其志尔”,所谓“成其志”,即成全其母守节之志。魏源、王先谦等以为是“事继母之诗”(魏源《诗古微》),“孤子为人所苦,人即继母”(王先谦《诗三家义集疏》)。闻 一多先生则认为诗中所写皆“喻母受父之虐待”,“名为慰母,实为谏父耳”(《诗经通义》)。现代学者多以为是人子感念母亲抚育的辛劳,自责不能安慰母心。此说大致不差,但尚未能尽合诗意。从作品实际出发,我们认为这是一首悼念亡母的诗歌。 诗的前二章均以凯风起兴。凯风,即南风。《尔雅·释天》:“南风谓之凯风。”《孔疏》引李巡曰:“南风长养,万物喜乐,故曰凯风。凯,乐也。”这里以凯风吹抚棘树,喻母亲抚育孩子。和暖的南风吹抚着初生的嫩棘,幼小的棘芽旺盛茁壮,一派欣欣向荣,逐渐长成了能作柴薪的树木。《孔疏》曰:“棘,木之难长者。”《诗集传》曰:“棘,小木,丛生,多刺,难长。”以难长之棘木比喻孩子成长不易,以和煦的南风比喻母亲的宽仁慈爱,形象鲜明。诗歌没有详细铺叙棘树生长的过程,只以“薪”易“心”,一字之易,暗示棘树长大成材,隐喻孩子在母亲抚育下已长大成人。用语简括凝练,含蕴丰富深厚。恰如钟惺所云:“易 一字而意各入妙。”它启发读者去想象,慈爱的母亲是如何含辛茹苦,年复一年,在孩子身上倾注了全部的心血,全部的爱。想到母亲的贤明、善良、劳苦,想到母亲的养育之恩,深感做儿子的不能报答于万一。“我无令人”,联系后两章看,当是说七子中没有一个有善德的。反躬自责之意十分恳切。 诗的第三章哀悼母亲去世。寒泉,历来解释含混不清。有以为指地名“寒泉岗”(陈奂《诗毛氏传疏》),有以为“喻其子”(孔颖达《毛诗正义》),有以为“喻其父”(闻一多《诗经通义》),或以为“寒泉,似喻忧患”(余冠英《诗经选》),皆觉不甚妥切。实际上“泉”,本义为地下水,可借指地下,冥间,古今皆然。地下之水色黄,故以“黄泉”喻地府。典见《左传·隐公元年》:“不及黄泉,无相见也。”地下之水性寒,又可称寒泉。《诗·曹风·下泉》:“冽彼下泉”,孔颖达疏,“冽,寒也。”闻一多曰:“水出地下者尤寒,故此曰‘寒泉’。”(《风诗类钞》)在《凯风》中,用如黄泉。浚,地名,即今河南浚县。“在浚之下”,亦即指母亲坟墓在浚邑寒泉之下。王先谦引《诗·齐说》曰:“凯风无母,何恃何怙?”认为七子之母已亡,是寒泉实为黄泉为证。此外,历代关于寒泉一词的用法,也多涉及死亡、悼丧之事。如《三国志·蜀志·二妃子传》:“今皇恩夫人宜有尊号,以慰寒泉之思。”谢脁《齐敬皇后哀册文》:“思寒泉之罔极兮,托彤管于遗咏。”《晋书·孝友列传序》:“洒风树以隤心,頫寒泉而沫泣”等等,皆足可佐证。这里七子感念母恩,“爰有寒泉?在浚之下。”通过一问一答,点明亡母之墓在浚。后两句“有子七人,母氏劳苦”,叙述母亲因过度劳累而亡故。原来她抚养了七个子女,吃尽了苦,操碎了心,最后身心交瘁而死。从字面看,没有直接自责之辞,而那种感念母亲鞠育深恩,体恤母亲劳苦艰辛,深责人子未能尽到赡养责任的惭疚哀悼之情,已充溢在字里行间。 作者正沉浸在哀伤中痛苦不能自已时,耳旁突然传来清脆悦耳的鸟鸣,原来是棘树上的黄鸟在𪿐睆啼叫。《秦风·黄鸟》曰:“交交黄鸟,止于棘。”可见,黄鸟经常栖息在酸枣荆条之类树上。诗人想到黄鸟啼鸣,尚能使人赏心悦耳,而我们七个兄弟却不能安慰母亲的心,相比之下,真是连鸟都不如啊!不禁悲从中来,悔惭不安之意,更是有增无已。诗的第四章以反衬手法来表达情意,言简意赅,情在言外。“有子七人,莫慰母心。”全诗至此结束,而七子自艾自怨、哀哀哭诉之声,犹久久萦绕于耳。 全诗四章,基本上采取风诗通用的重章迭句形式,而整齐中又有错综变化之妙。一二两章前二句句式完全相同,只以 一字之易,突出母亲抚育幼子的全部艰辛。三四两章第三句“有七子人”完全相同,但并非简单的重复。前一句意在突出母亲生前的劳苦,后一句重在人子不能安慰母心的自责。无拖沓重复之嫌,有情深意切之感。全诗四章中,三曰母氏“劬劳”“圣善”“劳苦”,二曰“我无令人”“莫慰母心”,正言直叙与设问作答的语气交错运用,回环往复,把人子热爱、眷念慈母的拳拳深情和深自惭疚表达得质朴、深切、感人肺腑。 本诗用凯风象征母爱,新颖贴切。试想,农历四五月间,天气和暖,百草丰茂,习习南风吹来,多么温柔亲切,多么舒适惬意。花草树木在南风吹拂下,显得更加神采奕奕,葱翠蓊郁。它们各自都在向自己的成熟期迈进。如果你走在田边,还可以听到和风中传来庄稼拔节的脆响。啊! 南风化育万物的作用,实在不亚于春雨春日! 诗歌从对生活的深切体验中,提炼出这一人人最熟悉、最易感知的景象,以之来比喻母亲对子女的生育、抚养、温存、爱抚,多么新鲜,启发人们丰富的联想。陶潜有诗云:“平畴交远风,良苗亦怀新”(《癸卯岁始春怀古田舍》)、“有风自南,翼彼新苗”(《时运》),朴素自然而又蕴含着勃勃生机,与《凯风》似有一脉相承之妙。正因为《凯风》吟颂了一种极平凡普通而又极伟大的人性美——人子孝亲爱亲,因而引起了无数读者的共鸣,“凯风”也从此被注入了丰富的美学意蕴,具有人子思母爱亲的特定含义。曹植《叙愁赋》即引用本诗成句歌颂母亲:“遭母氏之圣善”。其《鞞舞歌·灵芝篇》又曰“退詠南风诗”,“南风诗”即指《凯风》。古乐府《长歌行》曰:“远游使人思,游子恋所生。凯风吹长棘,夭夭枝叶倾。”《后汉书·章帝八王传》:和帝诏曰:“诸王幼稚,早离顾复,弱冠相育,常有《蓼莪》《凯风》之哀。”晋潘岳《寡妇赋》曰:“览寒泉之遗叹兮,咏蓼莪之余音。”苏轼的“凯风吹尽棘成薪”则更是化用此诗成句来歌颂母亲的养育之恩。唐代诗人孟郊写有歌颂母爱的著名《游子吟》,以寸草心的深沐阳光厚泽而终难答其恩赐,以明子女们终生难报母德。在构思上,似乎也受此启迪。这些都可见出本篇对后世文学的深刻影响。《小雅·蓼莪》为悼念父母之作。和帝诏书及潘岳的赋把它与《凯风》并提,又堪为《凯风》系悼念亡母之诗的又一佐证。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