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放射性事故的处理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放射性事故的处理

放射性事故的处理

放射性事故即辐射事故,是指由于操作不当、设备失灵、源的错误放置、大量放射性核素的错误施用、以及火灾爆炸等引起的非计划发生的事件,在此类事件中,工作场所或周围环境的辐射水平升高,或人员体表或体内的放射性核素增加,导致工作人员或周围人群受到不应有的外照射或内照射,其剂量明显或可能超过通常的安全范围。
放射性事故常是突然发生而又需要采取紧急措施进行处理,这就要求每个可能发生这类事故的单位事先作好准备,包括应急设备的准备及工作人员的训练。
放射性事故处理的几个主要方面 放射性事故的处理包括放射源和污染环境的处理及受照人员的初期医学处理,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首先应立即辨明并切断有害因素的来源,使之不致于再加重已发生的事故。例如将加速器关闭,将输送放射性核素的管道漏洞堵住,将高活度的钴源送回水井等。这项工作危险性较大,应由熟练的技术人员承担,并应有有效的个人防护服装和设备。如果有γ(X)线或中子源,应控制抢险人员进入危险区的时间,防止接受过量的辐射。
(2) 立即封闭现场,防止事故向周围蔓延。如事故现场的范围暂时不能确定,应将封闭的面积适当放宽。所谓封闭现场,是指禁止一切人、动物、物品的出入,停止从现场排放污水及污染的空气至周围环境; 如已经或可能发生火警,还应切断电源。如果在事故发生后到封闭现场时,已有人、动物或物品离开现场,应立即设法追回。但对已知受到大剂量照射的人员应以抢救为主,迅速用专用交通工具送专门的医疗机构作医学处理。
(3) 迅速报告领导及有关部门,组织有关人员制订严密的事故处理方案,并尽快付诸实施。方案中应包括:事故原因的调查;现场及受照人员的剂量监测和污染监测;受照人员的医学处理;现场封闭后的进一步处理,特别是去污染措施; 以及如何向工作人员及周围人群说明事故的情况等。
(4)对受照人员及可能受照的人员,包括抢险人员中的受照者尽快进行初期医学处理。首先在现场封闭的情况下将受照人员转移到安全地带,凡有污染可能的事故,均应给受照人员更换内外衣并进行初步的体表去污染(参见“放射性污染的清除”条)。然后将一切受照人员用专门的交通工具运送到专门的医疗机构,一面进一步去污染,一面综合各方面的资料对每个人所受外照射剂量及进入体内的核素的数量品种作出估计,及早采取抗放射病的防治措施及促进放射性核素从体内排出的措施。(5)组织一支具有放射防护知识和经验的队伍,清理现场。主要是对现场进行去污染(参见“放射性污染的清除”条),无法去污染的设备、物品则作为放射性废物处理(参见“放射性废物的处理”条)。经剂量监测合格后方可重新开放。
(6) 向有关部门作出事故发生经过、事故性质和原因、危害程度以及处理结果的报告,从中吸取经验教训。
初期医学处理的几项主要措施 初期医学处理是指受处理的对象业已受到外照射或已受到放射性核素的污染,但尚未发生放射性损伤的期间,医务人员所采取的医学措施。主要目的是尽可能减少放射性损伤的发生几率,即使发生,也可使之尽可能减轻。主要措施有:
(1)去污染: 体表去污染的措施见“放射性污染的清除”条。放射性核素已进入消化道者,应及早催吐及洗胃,摄入15分钟内催吐和洗胃可排出80%,若在摄入后1小时才进行,仅能排出15~20%。此外还应采取措施减少放射性核素的吸收,使之随粪便排出,例如用吸附剂或沉淀剂使核素难于吸收,用缓泻剂加速核素排出,或用去甲肾上腺素使粘膜血管收缩以减少吸收等。放射性核素已被吸入呼吸道者,应及早清洗鼻腔及鼻咽部,鼓励受害者排出呼吸道分泌物。也可口服刺激性祛痰剂以促进排痰。
(2)估计受害程度: 放射性事故中每个受害者所受外照射剂量或进入体内的放射性核素的量往往很难确定,只能作出大概的估计。
现场调查、现场剂量监测及模拟照射试验常可提供有价值的资料,帮助医务人员对受害者受到多大剂量的外照射,或有什么品种的核素进入体内,其数量有多少等作出估算。
对外照射剂量,还可通过密切观察早期症状及早期的血象变化而作出估计。早期症状中,呕吐的发生率较有价值。不发生呕吐者常为轻度(吸收剂量在200rad以下),照射后三天内出现呕吐者常为中度以上,呕吐越频繁,常提示吸收剂量越大。血象变化包括白细胞总数、淋巴细胞数及血小板数。淋巴细胞数的变化出现最早,也最显著,通常在受照后1~2天就可提供有价值的信息,降至900/μl者常提示吸收剂量在200rad以上,降至600/μl者常提示吸收剂量在400rad以上。此外,外周血淋巴细胞的染色体畸变率及微核率常在一定剂量范围内与受照剂量呈线性关系,也是有价值的指标。
测定尿、粪、痰或血中的放射性及其射线能谱可以帮助估计进入体内核素的品种及数量。有条件时也可作全身计数。
(3)对体内放射性核素的促排: 放射性核素进入体内后,内照射剂量是累计性的。因此促排是重要措施之一,尤以早期应用效果较好。常用的促排药有: 乙二胺四乙酸(EDTA)、二乙撑三胺五乙酸(DTPA)及三乙撑四胺六乙酸(TTHA),他们对重金属及稀土元素效果较好。此外,柠檬酸钠和氯化铵能促排锶,一些二巯基化合物能促排钋,柠檬酸锆能促排钚、锶和钇。碘化钾能减少放射性碘进入甲状腺,促进放射性碘的排出,多磷饮食能促进机体排出放射性磷。
(4)急性放射性损伤的早期预防性治疗: 对于估计受照剂量较大,而有可能发生急性放射性损伤的人员,应尽早转移到无菌病房进行监护。除一般性治疗及护理措施,如给予适当的镇静剂、改善微循环及注意营养和休息外,现已有一些“预防性治疗”的药物,在症状出现前早期使用能在一定程度上使病情减轻。急性放射病的治疗需由经过专门训练的内科医师负责,受照人员一旦出现急性放射病的征象,就应请有关的专家主持其治疗工作。

☚ 放射性废物的处理   加速器 ☛
00018669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17:2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