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西施舌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西施舌 【概况】: 异名 沙蛤、车蛤。 基源 为蛤蜊科动物西施舌的全体。 原动物 西施舌Mactra antiiquata Spengler 历史 本品历代本草未见记载,为民间用药,《中国药用动物志》收载入药。 形态 贝壳较大,全体略呈三角形。 壳质薄而脆。 一般壳长70mm左右,壳高约为壳长的4/5,壳宽约为壳长的1/2,最大壳长可超过80mm。壳顶位于背缘中央稍靠前方,且高出背缘。 壳顶前方略凹,后方较为凸出。前缘与后缘所成之夹角约90。 ;腹缘略近圆形。 小月面近椭圆形。 楯面狭长,呈披针形。壳面平滑,无放射肋,生长纹细密而明显。 壳表面黄褐色,壳皮发达,具光泽,沿著生长纹有茸毛。壳顶部为淡紫色。腹部黄褐色。壳内面为美丽的淡紫蓝色,顶部颜色较深,铰合部较宽,外韧带小,黄褐色。 内韧带棕黄色,极发达,位于宽而深的三角形韧带槽中。左壳主齿1枚,呈“人”字形,右壳主齿2枚呈“八”字形。前、后侧齿发达,都呈薄片状,左壳单片,右壳双片,两片中间形成一个狭而深的沟。前闭壳肌痕较小,略呈长方形,背缘延长呈带状;后闭壳肌痕略大,呈卵圆形;外套痕明显,靠近腹缘,外套窦宽而浅,半圆形。 生境与分布 栖息于潮间带下区及浅海的沙滩中。埋栖深度约60~70mm。 繁殖于春夏间。 为中国沿海广布种,分布于渤海、黄海、东海(福建南几岛、霞浦、平潭)及南海(福建厦门、东山;广东大陆沿岸)。 。【生药】:采集 在朔、望大潮期间,到海滨采捕,一般鲜用。 【药性】: 性味 《本草从新》:“甘、咸,平。” 功效 滋阴养液,清热凉肝。 主治 肝肾阴虚,腰膝酸痛,目赤。 ❶ 《本草从新》:“补阴,益精,润脏腑,止烦渴。” 用法用量 内服:煮食,30~50g。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