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三乘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三乘sān chéng佛教指引导教化众生脱离尘缘,升入天界的三种方法、途径或教说。一说是声闻、缘觉、菩萨(或佛)为三乘。又一说是大乘、中乘、小乘总名为三乘。 三乘 三乘佛教术语。这是引导教化众生达到解脱的三种方法、途径或学说。分为声闻 (听闻佛言而觉道者) 、缘觉 (自我思想佛理而觉悟者) 、菩萨 (不仅自觉,自度,而且觉他,度人者) 。据此,分为小、中、大三乘。乘,即载运的意思,认为三乘可度往佛国的众生有多寡的区别。 ☚ 天花乱坠 三家 ☛ 三乘 三乘北周无名氏《魔王歌章》:“三乘通便路,清虚无尘滓。”三乘,佛教名词。佛教比喻修道的方法为三乘,一:小乘,修得阿罗汉果,又称声闻乘;二: 中乘,又称缘觉乘,修得辟支佛果;三:大乘,修得无上菩提果,又称菩萨乘。 ☚ 三有 三灾 ☛ 三乘 三乘净圆《远望江南》,“华下和鸣歌六度,光中哀雅赞三乘。”佛教名词。佛教比喻修道的方法为本乘,一:小乘,修得阿罗汉果,又称声闻乘。二:中乘,又称缘觉乘,修得辟支佛果。三:大乘,修得无上菩提果,又称作菩萨乘。 ☚ 三途 万劫 ☛ 三乘 三乘武术功夫用语。指武艺演练所达到的三种程度。 《少林拳术秘诀·气功阐微》:“三乘为何?即刚柔变化之深浅,即上中下所由判焉。上乘者,运柔成刚。及其至也,不刚不柔,亦柔亦刚。如猝然临敌,随机而动,变化无方。所谓中乘者何?……未蒙名师之传授指点,流于强使气力,刚柔无相济互用之效。或用药力或猛力等,强练手掌臂腿之专技……此刚多柔少,之所以非上乘也。至于专使气力,蛮野鲁劣,出手不知师法,动步全无楷则,既昧于呼吸运使之精,复不鲜刚柔虚实之妙……此下乘之拳技。” ☚ 精手 擂台 ☛ 三乘佛家语。指小乘 (声闻乘)、中乘(缘觉乘)、大乘 (菩萨乘)。亦泛指佛法。《魏书·释老志》:“初根人为小乘,行四缔法; 中根人为中乘,受十二因缘; 上根人为大乘,则修六度。虽阶三乘,而要由修进万行,拯度亿流,弥历长远,乃可登佛境矣。”《全唐诗》一○六郑愔《奉和幸大荐福寺》:“旧邸三乘闢, 佳辰万骑留。”又五三六许浑《赠闲师》:“东林共许三乘学,南国争传五字诗。” 三乘(一)佛教引导教化众生达到解脱的三种方法、途径或教说。一般称声闻、缘觉、菩萨(或佛)为“三乘”。(二)中国伊斯兰教部分学者,依据苏非派修炼道路宣称认识和接近真主的三个过程或三个等级。亦称“三程”。包括:(1)教乘(阿拉伯文Shar i′a,音译“沙里亚”),亦称“礼乘”、“常道”,指一般穆斯林通过教法规定的念、礼、斋、深、朝等礼仪和途径认识和接近真主。 (2)道乘(阿拉伯文Tarika,音译“塔里卡”),亦称“中道”。指通过清、廉、保、养、念等功修,弃绝尘世,严守纪律,并通过七种障碍,昼夜坚持,躬行实效认识和接近真主。(3)真乘(阿拉伯文Hakika音译“哈基卡”),亦称“至道”。即通过明心尽性等修炼步骤,达到“浑然无我,心不纳物,唯独一主”及性与天道合一的状态。认为达教乘者,可以涉世;达道乘者,仅能忘世;达真乘者,才能出世称为圣人。 三乘Triyāna;the three vehicles(/orders of Buddha's disciples)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