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挲铜狄典源出处 《后汉书·方术列传·蓟子训传》:“蓟子训者,不知所由来也。建安中,客在济阴宛句。有神异之道。”“时有百岁翁,自说童儿时见子训卖药于会稽市,颜色不异于今。后人复于长安东霸城见之,与一老公共摩挲铜人,相谓曰:‘适见铸此,已近五百岁矣。’”《水经注·渭水注下》:“魏文帝黄初元年,徙长安金狄,重不可致,因留霸城南,人有见蓟子训与父老共摩铜人曰: 正见铸此。时计其日,似近五百年矣。”《史记·秦始皇本纪》: 收天下兵,聚之咸阳,销以为钟鐻 (ju),金人十二,重各千石,置廷宫中。《汉书·五行志下之上》:“史记秦始皇帝二十六年,有大人长五丈,足履六尺,皆夷狄服,凡十二人,见于临洮。天戒若曰,勿大为夷狄之行,将受其祸。是岁始皇初并六国,反喜,以为瑞,销天下兵器,作金人十二以象之。” 释义用法 仙人蓟子训据说已寿几百岁,曾于霸城摩挲铜人 (即铜狄),说当年曾亲见铸它,至今已近五百年了。后以此典慨叹时光消逝,世事变迁,回首悲感。 用典形式 【铜狄】 宋·苏轼:“五百年间谁复在,会看铜狄两咨嗟。”清·钱谦益:“鸱夷尽日尝盛酒,铜狄他时几问年。” 【蓟叟】 宋·陆游:“灞城逢蓟叟,共语莫匆匆。” 【摩狄】 明·高启:“摩狄年空老,求仙事亦虚。” 【几摩挲】 明·徐谓:“惟余铜狄在,曾受几摩挲。” 【公摩挲】 宋·陈与义:“题诗素壁蛇蚓集,五百年后公摩挲。” 【抚铜狄】 清·黄遵宪:“坐观桑田几兴废,如抚铜狄三摩挲。” 【看铜狄】 清·王士禛:“仙人有恨看铜狄,羌笛何心度玉门。” 【逢蓟子】 清·钱谦益:“五百年前逢蓟子,三层阁上礼茅君。” 【铸狄年】 清·钱谦益:“周郊昔叹为牺地,蓟子今论铸狄年。” 【摩铜人】 宋·陆游:“世间万变更故新,会当太息摩铜人。” 【摩铜狄】 宋·陆游:“惊人亦莫摩铜狄,泰华松风足昼眠。”清·钱谦益:“空传老父摩铜狄,无复宫人记铜箫。” 【灞城翁】 宋·陆游:“早岁知闻久已空,岿然犹有灞城翁。” 【见铜人制】 清·钱谦益:“暂看杯度别,瞥见铜人制。” 【金狄摩挲】 清·黄遵宪:“金狄摩挲事如昨,铅水清泪流已枯。” 【咸阳铜狄】 宋·陆游:“世上年光东逝波,咸阳铜狄几摩挲?” 【铜狄重摩】 清·丘逢甲:“铜狄重摩定惘然,春明旧梦岁周天。” 【铜狄摩挲】 清·王士禛:“颍滨老去东坡死,铜狄摩挲五百年。”清·钱谦益:“情知五百年间事,铜狄摩挲不忍看。” 【摩挲金狄】 宋·苏轼:“流落天涯先有谶,摩挲金狄会当同。” 【摩挲铜人】 宋·苏轼:“摩挲古铜人,岁月不可计。”宋·陆游:“摩挲金铜人,千载寄悠悠。” 【摩挲铜狄】 宋·陆游:“会与高人期物外,摩挲铜狄霸陵秋。”清·丘逢甲:“忏悔金经千劫佛,摩挲铜狄两顽仙。” 【光阴蓟子训】 唐·高适:“光阴蓟子训,才术褚先生。” 【金狄手摩挲】 宋·苏轼:“采药壶公处处过,笑看金狄手摩挲。” 【铜人话畴昔】 宋·苏轼:“每向铜人话畴昔,故教铁杖斗清坚。” 摩挲铜狄 摩挲铜狄《后汉书·方术列传·蓟子训传》:“蓟子训者,不知所由来也。建安中,客在济阴宛句。有神异之道。”“时有百岁翁,自说童儿时见子训卖药于会稽市,颜色不异于今。后人复于长安东霸城见之,与一老公共摩挲铜人,相谓曰:‘适见铸此,已近五百岁矣。’”后以此典感慨时光流逝,世事更迁。刘仙伦《满江红·寿郡幕》:“更摩挲铜狄话当年,真消息。”赵孟坚《感皇恩·初任官所》:“心地平时到头有。摩挲铜狄,祝望比他长久。” ☚ 摩挲髀肉 莫唱骊驹 ☛ 摩挲铜狄❶谓怀念旧物。清黄遵宪 《香港感怀》诗之五: “摩挲铜狄在,怅望宝山回。” ❷谓感叹时光流逝。严复《书愤,次伯远韵》: “玉貌围城成底用,摩挲铜狄但心惊。” ○ 蓟子训 摩挲铜狄【出处】 《后汉书·蓟子训传》:“蓟子训者,不知所由来也。建安中,客在济阳宛句。有神异之道。”“时有百岁翁,自说童儿时见子训卖药于会稽市,颜色不异于今。后人复于长安东霸城见之,与一老公共摩挲铜人,相谓曰:‘适见铸此,已近五百岁矣。’” 【释义】 仙人蓟子训,人见他容颜始终不变。在东汉时有人在长安东霸城见到他,正与一老翁一起抚摸秦始皇时铸的铜人(也称铜狄),说:“当时正见到铸它,已将近五百年了。”后以此典形容时光悠远,世事变迁。 【例词】 霸城翁 抚铜狄 蓟叟金狄摩挲 摩狄 摩挲铜狄 摩铜人 摩铜狄 铜狄摩挲 铸狄年 摩挲金狄 光阴蓟子训 公摩挲 抚铜人 【用例】 〔抚铜人〕 宋·陆游《答交代陈太丞启》:“抚铜人而叹息,方感旧游。” 〔光阴蓟子训〕 唐·高适《赠别褚山人》:“光阴蓟子训,才术褚先生。” 〔金狄摩挲〕 清·唐孙华《读梅村先生鹿樵纪闻》:“铜驼堙没宫门草,金狄摩挲海上尘。” 〔摩挲金狄〕 宋·苏轼《次韵答元素》:“流落天涯先有谶,摩挲金狄会当同。” 〔摩挲铜狄〕 宋·赵孟坚《感皇恩》:“心地平时到头有。摩挲铜狄,祝望比他长久。” 〔铜狄摩挲〕 清·钱谦益《彭城道中寄怀》:“情知五百年间事,铜狄摩挲不忍看。” 摩挲铜狄mó suō tónɡ dí用手抚摸铜铸的狄人。《后汉书·蓟子训传》:“时有百岁翁,自说童儿时见子训卖药于会稽市,颜色不异于今。后人复于长安东霸城见之,与一老公共摩挲铜人,相谓曰:‘适见铸此,已近五百岁矣。”后因以: ❶ 感叹岁月如流,世事已变而旧物依旧。 ❷ 也形容高寿之人经历的时代久远。原作“摩挲铜人”,也作“摩挲金狄”、“金狄摩挲”、“铜狄摩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