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理伤手法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理伤手法

理伤手法

理伤手法是医者用双手施于患者体表,对骨折、关节脱位以及筋肉损伤等进行整复移位、理筋、恢复功能的手法操作。《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云:“夫手法者,谓以两手安置所伤之筋骨,使仍复于旧也。”它通过对患者肢体施加有目的的牵拉、挤压、扭转、提捏、屈曲以及杠杆等作用力,使局部及相关的组织产生被动的伸延、变形、回旋、滑动、对位等运动而产生各种效能,取得疗效。故《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云:“既知其病情,复善用夫手法,然后治自多效。诚以手本血肉之体,其宛转运用之妙,可以一已之卷舒,高下疾除,轻重开合,能达病者之气血凝滞,皮肉肿痛,筋骨挛折,与情志之苦欲也。……是则手法者,诚正骨之首务哉。”手法可以单独使用而收效,也常与其他治疗方法联合使用。
古代理伤手法包括在按摩疗法中,《史记·扁鹊仓公列传》称为桥引、案抏,《素问·至真要大论》也云:“摩之浴之,薄之劫之,开之发之,适事为故。”说明春秋战国以前,理伤手法已被广泛应用。蔺道人对理伤手法加以发展,总结出“揣摸”、“拔伸”、“捺正”、“撙平”、“入”、“屈伸”等手法,对骨伤科学的发展作出一定贡献。宋、元两代,有关伤科的论著不少,而对理伤手法论述较详细的是危亦林,他在已有的手法基础上,发展了借助器械整复骨折和脱位。以后历代尽管流派不同,手法名称不一,但其原理和目的是一致的。《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吸取了历代的经验,将理伤手法归纳为“摸、接、端、提、推、拿、按、摩”,后世又称为“正骨八法”。五十年代后,经过整理,成为一套比较完整、具体的理伤手法。
理伤基本手法 大致可归纳为拔伸、旋转、屈伸、分骨、折顶、回旋、捺正、挤压、分筋、理筋、弹筋、拔络等。其中拔伸、旋转、屈伸、分骨、折顶、回旋、捺正、挤压等是属于正骨手法,大多用于骨折、脱位的整复;按摩、推拿、理筋、分筋、弹筋、拨络等则属于理筋手法,用于治疗软组织损伤,具体手法可参见“伤筋”条。临床上,因骨折、脱位往往并发软组织损伤,故两类手法往往联合使用。《诸病源候论》卷三十六云:“断皮肉骨髓、伤筋脉,皆是卒然致损,故血气隔绝,不能周荣,所以须善系缚,按摩导引,令其血气复也。”
理伤手法效能 大致有如下几种:
(1) 活血散瘀,消肿止痛: 骨胳、关节和筋络等组织损伤后,血脉受损,血液离经,瘀积停滞,阻塞经脉,经气不通,而致成瘀肿疼痛。或瘀血积于筋肉之间、关节腔内,久之则血肿机化,影响关节和肢体功能。理伤手法可以增进局部血液循行,使气血畅通,消除瘀滞,退肿止痛而恢复功能。故《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云:“因跌扑闪失,以骨缝开错,气血郁滞,为肿为痛,宜用按摩法。按其经络,以通郁闭之气,摩其壅聚,以散瘀结之肿,其患可愈。”
(2) 减轻或解除肌肉痉挛: 人体损伤之后,常使有关部位的肌肉发生反射性痉挛,而致患处产生疼痛和功能障碍。也有因伤而致营卫运行滞涩,血脉失荣,肌肉不得濡养而发生挛缩、肢体麻木。施用理伤手法可疏通受伤部位血脉并通过牵拉、按摩患部的肌肉,达到减轻或解除痉挛和挛缩的目的。
(3) 整复移位: 损伤后,人体的肌肉、肌腱、骨胳均可发生断裂和移位,因而患处产生畸形、疼痛和功能障碍。施行理伤手法,可以使断裂、移位的组织回复正常位置,如使断裂的组织对正、滑脱的肌腱回复、脱位的关节及移位或成角的骨折复位,有时还可使椎间盘纤维环破裂后的突出物还纳,因而促进损伤局部的组织修复和肢体功能的重建。
(4) 宣通散结、剥离粘连: 软组织损伤引起局部出血后,若瘀积不散,则血肿机化而产生粘连。或因风、寒、湿邪侵袭,加以长期劳损或体质衰弱,使局部经脉阻滞而发生病变,因而产生疼痛、关节活动不利甚至丧失功能。如能恰当运用理伤手法,可以起宣通散结、剥离粘连的作用,疼痛因而得止,关节功能恢复。
(5) 行气血、调阴阳: 人体局部损伤之后,一方面可造成局部的气血阻滞,另一方面可引起全身症状如《正体类要》陆序所指出的:“肢体损于外,则气血伤于内,营卫有所不贯,脏腑由之不和。”理伤手法可以使气血畅通、瘀散肿消而恢复功能。另方面,还可在经络穴位上施行迎随补泻,而达到调和阴阳,营卫之气得贯,脏腑因而安和,改善损伤组织营养,促进其康复。
理伤手法施行原则 因为损伤情况有异,人体虚实有别,施行手法除需遵循辨证施治的原则外,同时还要遵循稳妥、准确、轻巧、适时四个基本原则。
(1) 稳妥: 操作者事前要细致分析病情,制定完善的操作方案,操作时患者和医者应采取合适的体位和姿势,医者应思想集中,态度从容沉着,动作稳健妥当,手法的范围、动作的轻重、快慢均要适度。
(2) 准确: 就是辨证和对局部解剖结构了解得准确,因而使用准确的手法于患者身上,做到手随心转,法从手出,迎随补泻得当,组织移位的整复一次成功,有利损伤修复,而不会给患者造成再次损伤。
(3) 轻巧: 就得施行的手法要轻柔而灵巧。特别是对骨折、关节脱位的整复和粘连组织的剥离,往往要用较大的力,在准确选用手法的前提下,适当地控制力量,切忌鲁莽,力求做到《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所云:“法之所施,患者不知其苦。”
(4) 适时: 就是施行手法的时机要适宜。当骨折、脱位、肌肉和筋络受伤时,应力求早期施行手法治疗。如果拖延整复时间,常因血肿机化或新骨形成等,使整复困难,增加患者痛苦。若伤后就诊不及时,伤处已形成严重肿胀,则可适当推迟手法施行时间。在组织粘连的情况下,施行剥离粘连手法不宜过早,否则被剥离部位的纤维组织再次增生而使粘连更严重。而在骨关节损伤后,按“动静结合”原则,适时地运用理伤手法以配合患肢体的功能锻炼,往往可使功能得到最大程度的修复。遇到患者处于昏迷、危证状态或并发严重内伤时,则先要抢救生命,待全身情况好转后,方可施行理伤手法。
为了保证手法的成功和减轻患者的痛苦,可酌用针刺、指压或药物麻醉。
理伤手法因有较好效果而在损伤治疗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但是,由于各患者的全身及局部情况有很大的差异,所以对年老体弱、病情严重、妊娠期、局部有传染性皮肤病、感染、类风湿或恶性肿瘤者,应慎用或忌用。

☚ 填骨术   拔伸 ☛
00019493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1:3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