揚揚(扬)Yáng现行较罕见姓氏。今江西之上饶,山西之长治、临汾等地有分布。汉族姓氏。《郑通志·氏族略》 收载并注其源: ❶“姬姓,周宣王子尚义,幽王时封为扬侯,为晋所灭,其后氏焉。” “或曰周景王之后。” “一云唐叔虞之后,至晋武公孙子齐; 生伯侨归,周天子封扬侯。然传言虞、虢、焦、滑、霍、杨、韩、魏皆姬姓之国,为晋所灭,以为羊舌氏之邑,此其明也。扬雄《自叙》 云: ‘伯侨不知周何别也。’ 又云: ‘晋武公子伯侨生文,文生突,羊舌大夫也。’ 又云: ‘晋之公族食邑于羊舌,凡三县: 一曰铜鞮,二曰扬氏,三曰平阳。突生职,职生子: 赤、肸、鲋、虎、季夙。赤,字伯华,为铜鞮大夫。生子容; 肸,字叔向,亦曰叔誉; 鲋,字叔鱼; 虎,字叔罴。号羊舌四族。叔向,晋太傅,食采扬氏。其地平阳扬氏县是也。叔向生伯石字食我,以邑为氏,曰扬石。党于祁盈,盈得罪于晋,并灭羊舌氏。叔向子孙逃于华山仙谷,遂居华阴。’ 又有扬突,后周赐姓独孤氏,隋复本姓; 又有莫胡卢氏改为扬氏。又,炀帝诛扬元感,改姓为枭氏。”综上所述,扬氏之源有三: ❶周宣王 (或曰周景王) 之后以国为氏,系出姬姓; ❷或出姬姓之羊舌氏: 羊舌肸之孙扬石我以邑为氏; ❸北魏莫胡卢氏改为单姓扬。又,古扬、杨或通,后世分为两姓; 又,或改为鲜卑姓独孤氏; 或改为枭氏。 汉代有扬雄、扬乌; 宋代有扬无咎、扬避举; 明代有扬光休,永乐举人。 揚yáng❶飛起,飄動。《文選》司馬相如《子虛賦》:“揚袘戌削,蜚襳垂髾。”《藝文類聚》蔡邕《琴賦》:“繁弦既抑,雅韻乃揚。” ❷激起,掀起。王褒《洞簫賦》:“揚素波而揮連珠。”馮衍《顯志賦》:“聊發憤而揚情兮,將以蕩夫憂心。” ❸高舉。《文選》司馬相如《子虛賦》:“浮文鷁,揚旌栧。” ❹宣揚,使彰顯。《後漢書》班固《東都賦》:“揚世廟,正予樂。”張衡《東京賦》:“宜無嫌於往初,故蔽善而揚惡。” ❺散發,傳播。司馬相如《上林賦》:“應風披靡,吐芳揚烈。”蔡邕《釋誨》:“曾不能拔萃出群,揚芳飛文。” ❻姓。見“揚雄”等。 揚“扬”的繁体字。 上一条: 扬 下一条: 敭 扬揚、颺、敭ㄧㄤˊyáng二1835①动挥;扇。闽语。福建厦门〖 〗。~扇‖~风。②动利用风去秕。吴语。上海〖 〗。场浪场上有几个人勒拉在~米。③动得意;自我陶醉。西南官话。四川成都。沙汀《木鱼山》二:「(汪达非)暗自想道:『现在该你~啊!』」④动举手。江淮官话。湖北广济〖 〗。刘赜《广济方言》:「举手曰~。」⑤动炉门半闭,让火慢慢烧上来。江淮官话。江苏淮阴〖 〗。让火~一~。⑥动愣。西南官话。湖北武汉〖 〗。他看~了。⑦动绑。赣语。江西南昌。张岭坡《南昌儿歌辑解》:「水里一只蛇,吓得先生上岸爬。岸上一条秆,~到先生个卵。」⑧动挑剔。西南官话。云南昭通。姜亮夫《昭通方言疏证・释人》:「~,昭人言挑剔。」⑨形公然。西南官话。湖北武汉〖 〗。他~倒拿。⑩形软弱。客话。广东兴宁。清光绪元年《兴宁县志》:「物软弱曰~。」⑪形眼珠黑,眼睛很美,引申为含情脉脉的情态。古北方方言。《方言》第二:「𱋶瞳之子谓之𥌣…燕代朝鲜洌水之间曰盱,或谓之~。」晋郭璞注:「《诗》曰『美目~兮』是也。」⑫名黄颊鱼。古北方方言。《诗・小雅・鱼丽》:「鱼丽于罶,鱨鲨。」唐孔颖达《五经正义》引陆玑疏云:「鱨,一名黄颊鱼…徐州人谓之~。」   揚扬(7次) ❶飞起;飘扬;升高。~云霓之晻蔼兮《离》 羲和之未~《天》 ❷举起。~枹兮拊鼓《歌·一》 楫齐~以容与兮《章·哀》 ❸炽盛放光貌。皇剡剡其~灵兮《离》 ❹传播。志沈抑而不~《哀》 ❺捐弃。~厥凭而不竢《章·思》 揚❶猶“熾” 也。《周禮·春官·卜師》:“凡卜事,眂高,揚火以作龜,致其墨。” 鄭玄注: “揚,猶熾也。” ❷猶“舉”也。《儀禮·鄉射禮》: “右執簫,南揚弓,命去侯。” 鄭玄注: “揚,猶舉也。” 《儀禮·大射》: “左執弣,右執簫,南揚弓,命去侯。” 鄭玄注:“揚,猶舉也。” 《禮記·檀弓下》: “杜蕢洗而揚觶。”鄭玄注:“揚,舉也。” 《禮記·明堂位》: “命婦贊夫人,各揚其職。” 鄭玄注:“揚,舉也。”《禮記·鄉飲酒禮》: “盥洗揚觶,所以致絜也。” 鄭玄注: “揚,舉也。” ❸越也。《易·夬》:“夬,揚于王庭。”鄭玄注:“揚,越也。” ( 《通德堂經解》) 古代名物 > 水族類 > 脊椎部 > 無鱗 > 鱨 > 揚 揚 yáng
古代名物 > 武備類 > 冷兵器部 > 格鬥器 > 鉞 > 揚 揚 yáng
古代名物 > 樂舞類 > 戲舞用物部 > 戲舞具 > 揚 揚 yáng 形似大斧,即鉞。本爲兵器,亦用作舞具,常與干並用於武舞。《詩·大雅·公劉》:“弓矢斯張,干戈戚揚。”毛傳:“揚,鉞也。”《禮記·樂記》:“樂者,非謂黄鐘、大吕、弦歌、干揚也,樂之末節也,故童者舞之。” 揚yang9350 “扬”的繁体。 揚yángY076 “扬”的繁体。 〖揚〗 粵 yang4〔楊〕普 yáng ❶ 舉起,揚起。許慎《說文解字》:「〜,飛舉也。」歸有光《項脊軒志》:「余區區處敗屋中,方〜眉瞬目,謂有奇景。」(瞬:眨眼。) ❷ 飛揚。漢高祖《大風歌》:「大風起兮雲飛〜。」 ❸ 宣揚,稱頌,有成語「〜名立萬」。《孝經.諫諍》:「若夫愛、恭敬、安親、〜名,則聞命矣!」(聞命:接受教導。) ❹ 顯露。陳壽《三國志.魏書.武帝紀》:「〜兵河上。」(河:黃河。) ❺ 振作。杜甫《新婚別》:「婦人在軍中,兵氣恐不〜。」
揚揚,金文作         ,《説文》古文作 ,小篆作 。 金文字形多樣,基本字形从丮,昜聲。“丮” 象人雙手持物,作爲意符多表示動作。“揚” 的字形或增从玉,或各有簡省,構形意義難以確定。本義似爲舉起、高揚,引申爲彰顯、傳播、贊美等義。銘文多用頌揚義,或用作人名。 楚簡帛文多以“昜”爲“揚”,作 。 揚 ☚ 摇 舉 ☛ 0000395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