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大体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大体

 古之全大体者: 望天地,观江海,因山谷,日月所照,四时所行,云布风动;不以智累心,不以私累己;寄治乱于法术,托是非于赏罚,属轻重于权衡;不逆天理,不伤情性;不吹毛而求小疵,不洗垢而察难知;不引绳之外,不推绳之内;不急法之外,不缓法之内;守成理,因自然;祸福生乎道法,而不出乎爱恶;荣辱之责在乎己,而不在乎人。故至安之世,法如朝露,纯朴不散,心无结怨,口无烦言。故车马不疲弊于远路,旌旗不乱于大泽,万民不失命于寇戎,雄骏不创寿于旗幢;豪杰不著名于图书,不录功于盘盂,记年之牒空虚。故曰: 利莫长于简,福莫久于安。使匠石以千岁之寿操钩,视规矩,举绳墨,而正太山;使贲、育带干将而齐万民,虽尽力于巧,极盛于寿,太山不正,民不能齐。故曰: 古之牧天下者,不使匠石极巧以败太山之体,不使贲、育尽威以伤万民之性。因道全法,君子乐而大奸止。澹然闲静,因天命,持大体。故使人无离法之罪,鱼无失水之祸。如此,故天下少不可。
 
 〔注释〕 ① 大体: 指事物的整体和根本。 ② 权衡: 秤锤和秤杆,这里指法制。 ③ 天理: 指自然的法则。 ④ 难知: 指难以察知的隐微的东西。 ⑤ 绳: 即木匠用来取直的墨线,比喻准绳、法。 ⑥ 骏: 通“俊”。幢(chuáng): 指羽盖葆幢,古代的一种旗帜,竿头上有五彩鸟羽做成的羽葆,垂下其形如盖。 ⑦ 盘盂: 青铜用具,先秦时常在上面铸文字,记录功名。 ⑧ 牒: 古代的书板,这里代指史书。 ⑨ 匠石: 人名,古代的著名工匠。钩: 古代石匠用的一种工具。 ⑩ 规: 指圆规,画圆的工具。矩: 画方形的工具。这里都借指法。 ⑪ 太山: 即泰山。 ⑫ 贲、育: 孟贲和夏育,卫国人,战国时期的大力士。干将: 古代的宝剑名。 ⑬ 天命: 指自然的定数或法则。 ⑭ 离: 通“罹”,遭受、触犯。
 
 上不天则下不遍覆,心不地则物不必载。太山不立好恶,故能成其高;江海不择小助,故能成其富。故大人寄形于天地而万物备,历心于山海而国家富。上无忿怒之毒,下无伏怨之患,上下交朴,以道为舍。故长利积,大功立,名成于前,德垂于后,治之至也。
 
 〔注释〕 ① 必: 通“毕”。 ② 小助: 指为江海增加水量的细流。 ③ 大人: 这里指君主。 ④ 历心于山海: 指像泰山那样不立好恶、像江海那样不择小助。
 
 【鉴赏】 “大体”是整体和根本的意思,即法家治理国家的根本观点。韩非把封建君主应遵循的总的治国方略或原则叫做“全大体”。“全大体”就是要按照天地万物运行的规律行事,不违背自然发展的法则,也不违反人之常情。比如说,野兽都喜欢在山野中自由自在地生活,你就不能去破坏它们的生活环境,把它们关进城市的笼子里——即使是金丝编就的笼子里;因为按照自然的本性来说,野兽乃是自然界自由的精灵,戕害它们的人类是不知道它们在大自然里真正的快乐的。
 当然,治国、齐家要因循自然,一切按自然的规律办事,这还只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如何体现更具体、更实际的“依法治国”的策略呢?关键的一点,是要去“主观”偏私而尚“客观”的公平。可以说,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凡带有主观色彩的,就是偏私的。因为凡主观的东西,都是经过了人类以自我为尺度进行选择的。对我有用、为我所好,我就保留、就亲近、就奖赏,这样就把那些原本浑然一团的自然物打上了“我”的烙印。只有伟大的自然总是无声无息的,“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保留什么,淘汰什么,它从来没有表明过自己的偏向,而只是听任自然万物自己去优胜劣汰,这不是最客观最公正的态度么?所以,韩非说,“因道”或“因自然”的具体化方法,是要“全法”:“寄治乱于法术,托是非于赏罚,属轻重于权衡。”即一切严格地依法行事,而不要出乎个人的“爱恶”,“不以智累心,不以私累己”。我们平常说,应该学习中国古代的道家效法天地的智慧。其实,韩非早就这样说过了。他说:“上不天,则下不遍覆;心不地,则物不必(毕)载。”即是说唯有心如天地,才能兼容并包,也才能客观公正。
 按照韩非的设想,君主治国如果真正实行了“因道全法”,则“天下可运于掌矣”。不仅君主本人可以澹泊闲静,坐享清平,而且可以国泰民安,“长利积,大功立,名成于前,德垂于后,治之至也”。
 《汉书·霍光传》记载,有位客人见主人家烟囱很直,灶边堆满了柴,便劝主人把烟囱改弯,把柴搬开,以免发生火灾。主人不听,后来果然失火,邻里都来救火。主人事后宴谢救火者,却不请这位客人,以致使人感慨:“曲突徙薪亡(无)恩泽,焦头烂额为上客。”韩非给封建君王所献的“全大体”的方略,有似《汉书·霍光传》所载的那位客人“曲突徙薪”的建议,乃是人主应遵循的总的治国原则和精神,可谓治世宏纲,但如何发挥则全在各人自己了。故历代君主欣赏他的并不多,帝王们要奖赏的都是那些斩将杀敌的功臣,至于这种根本原则和宏论,则如韩非自己所说画犬马难而画鬼易,君主们怎么会真的把它当成救世的秘诀呢?
大体0242规矩;体统。闽语。福建漳平〖 〗。无一个~没体统。

大体dàtǐ

❶从总体着眼的大道理
 △ 识~,顾大局。
❷大致
 △ 收支~平衡。

大体dà tǐ

体统;规矩:这些没营生的妈妈们也宽裕了,园子里花木也可以每年滋长蕃盛,你们也得了可使之物。这庶几不失~。(五六·1319)凡有些余利的,一概入了官中,那时里外怨声载道,岂不失了你们这样人家的~。(五六·1319—1320)也作“大体统”: 虽是兴利节用为纲,然亦不可太啬。总再省上二三百银子,失了~也不像。(五六·1319)

大体

大体

大要,概貌。宋玉《高唐赋》:“惟高唐之大体兮,殊无物类之可仪比。”——高唐观概貌,没有任何同类的事物能够和它相类比。

☚ 大人继之以照四方   大宛之马 ☛
不定的数量

不定的数量

些(些个;这~;那~;有~) 若干 如干 若如 若而
表示大约的数目:数(数个;概数;荒数;约数) 庶(庶几) 来(二十~岁;两个~月;五尺~长) 谱 论 恕几 大约 大体 大致 八成 左右 上下 光景 模样 内外 前后 摸边儿 差不多 八九不离十
一千与八百之间:千儿八百
表示不定的少数:数个
表示一至十的不定数:几(几多;几何;几许;十~年;~十岁) 两(过~天;说~句)
表示少量的不定数:点(一点;有点;一点儿;吃~再走) 些(些些;些子;些儿;些须;些少;些微;些许;些子儿)
数量很少的一点儿:一丝一缕 一丝半缕半丝半缕
极微小的一点儿:一丝一毫
表示数目不大的约数:头(十~八块)
表示弹性较小的约数:十来个
表示不定的多数:些(好些) 九(~十)百(~十)
表示整数后还有大概的零数:余(四十有~) 多(四十~岁) 有零(四十~) 挂零 出头 冒头 冒尖
表示数量近于这个单位数:把(千~人;个~月) 可(近~四十)
表示大约接近某个数:许(一里~)

☚ 各种数量   数量多 ☛

概况

概况

概观 概状
大概的内容或情况:大概
表示某种约略的情况:粗(~略;~泛) 约(约略) 大致 大体 亡虑
事物的概况:轮廓
设想的大致轮廓:大谱
大体上有了轮廓:粗有眉目
事物有了一个大致轮廓:粗具梗概
距离太远,只能看到模糊的轮廓:远人无目
某些场面的大致情况:掠影
(大致情况:概况)

☚ 隐情   详情 ☛

表示估计

表示估计

有(~丈多宽) 恐 吧(夠了~) 怕(怕是;怕畏;只怕) 无虑 勿虑 亡虑 那么(买~点)更还 多咱 想必 也许 莫非 别是
表示估计、担心或疑虑:恐怕
表示对数量不肯定的估计:大多 率多 率皆
表示大致的估计:约(约计;约莫;约摸;大约摸) 把(万~元) 可(年~六十)
表示估计会出现某种好的结果:可能 或许
估计多数情况会这样:率(大率) 梗(~概) 可 殆 大概 大约 大凡大略 大致 大体 大都 大抵 大部 大半 多半 多分 多数(~如此) 为多 居多 基本 八成 多一半 差不多
 不分高下,差不多:不差上下

☚ 估计   估量 ☛

各种程度的道理

各种程度的道理

一般的道理:经(经理) 常理 常道 彝伦
普通的道理:通理
人与人相处的常道:伦常
共同的道理:通方
普遍适用的道理:通道
普遍适用的道理或法则:通义
一般人都懂的普通道理:人之常理
天然的道理:天理(~昭然) 天道
天理和人欲:天人
充足的道理:满理
大的道理:譬大 大道理
有关大局的道理:大体(识~)
真实的道理:谛(真谛) 真理 至理 诚理 真诠 贞诠
包含在精辟言辞里的深刻道理:微言大义微言精义 微言大旨 微言大谊 微言奥义 微言奥旨 微言妙旨 大义微言
切中要害的言论,精妙深刻的道理:要言妙道 妙言要道
片面的道理:一面理
被歪曲的、不正确的道理:歪理(净说~)
狭隘的道理:咫尺之义

☚ 各种道理   义理 ☛

事物的内容

事物的内容

底蕴
事物、论点或问题的实在内容:实质
事物的内容、实质:精神(会议~)
事情的内容和原因:情由 长短 情旨
其他情由:别情(另有~)
事情的内容和结果:名堂
蕴含在里面的内容:内蕴 藏蓄
基本内容:要领
主要内容:要点 要领
未充分显露的内容:余旨
实际内容:实(名副其~)
大概的内容或情况:大概 大抵 大略 大体 大致 大率
事情从头至尾的详细内容:子丑寅卯 子午卯酉 子丑卯酉
峻厉严肃的内容:风霜
内容生动充实:有血有肉
内容丰富,应有尽有:包罗万象 包罗万有 包罗万汇 包括万象 包含万象 苞笼万象 万象包罗 山包海汇 至大无外 森罗万象 包罗甚广
内容丰富,包罗万象:地负海涵 地负海含 涵海负山 海酿山负 海涵地负 海含地负
内容空洞:空乏 阔疏
内容陈腐:腐敝 腐败
内容不一致:出入
内容变化:移宫换羽
(事物内部所含的实质或存在的情况:内容)

另见:内容2 包含 包括 情况 事物

☚ 内容1   要点 ☛

大体dà tǐ

❶身体的重要器官,如心脑之类。《孟子·告子》:“从其~~为大人,从其小体为小人。”
❷本质,要点。《三国志·魏·陈矫传》:“操纲领,举~~。”
❸大礼,原则。《淮南子·汜论》:“由此观之,见者可以论未发也,而观小节可以知~~矣。”
❹大概,大致。《史记·货殖传》:“山东食海盐,山西食盐卤,领南、沙北固往住出盐,~~如此矣。”

大体thanosoma

瘿螨尾体前面的一个体段。从头胸板后缘至第3腹毛着生处为止,其中包括足、已退化的后足体和末体的前段。

大体大體dà tǐ

大要;纲要。《素问·异法方宜论》:“治所以异而病皆愈者,得病之情,知治之大体也。”

大体

❶cardinal principle;general interest
❷roughly; more or less; on the whole;by and large;for the most part
实际控制线和传统习惯线~一致。The line of actual control coincides in the main (or roughly)with the traditional customary line./收支~平衡。Income and expenditure roughly balance./我~上同意你的看法。On the whole I agree with you./识~,顾大局have the cardinal principles in mind and take the overall situation into account/不识~ ignore the major issues;fail to keep the general interest in mind;be petty-minded/~说来 generally speaking/~上roughly speaking/~相似more or less the same;about the same/~一致roughly in line with

大体

大体

与“小体”相对。指心之类身体的主要器官。出自《孟子·告子上》。

☚ 小体   天官 ☛
00001429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1:3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