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推敲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推敲

推敲

形容反复研究措词,斟酌字句。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十九引《 刘公嘉话》:“(贾)岛(唐代诗人)初赴举京师,一日,于驴上得句云:‘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始欲着‘推字’,又欲着‘敲’字,练之未定,遂于驴上吟哦,时时引手作推敲之势。时韩愈吏部权京兆,岛不觉冲至第三节。左右拥至尹前,岛具对所得诗句云云。韩立马良久,谓岛曰:“作‘敲’字佳矣。’”贾岛的这段故事,《隋唐嘉话》和《唐诗纪事》中亦有记载。

☚ 袅袅婷婷   阴阳二气 ☛
推敲

推敲

中国古代笑话。嘉靖中,一进士初仕推官,性极执拗,尝以贾岛“推敲”之字作“吹敲”,或告之日:此是颓字音。”进士曰:“这等说,我做的是秃官。”赞曰:“此进士见做推官,无怪乎其下更读也。郑三娘不识四字,岂容有散音乎?大抵一字止可一音,一物止可一名,何须谐声假借,惑乱后学,此亦古人之过也。

☚ 捶胸献上   接僧 ☛
推敲

推敲

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一九引《缃素杂记》:“余案刘公《嘉话》云:‘(贾)岛初赴举京师,一日,于驴上得句云: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始欲着推字,又欲着敲字,练之未定,遂于驴上吟哦,时时引手作推敲之势。时韩吏部权京兆,岛不觉冲至第三节,左右拥至尹前,岛具对所得诗句云云。韩立马良久,谓岛曰:作敲字佳矣。遂与并辔而归,留连论诗,与为布衣之交。”故事亦见于五代何光远《鉴诫录》卷八《贾忤旨》。后遂以“推敲”指对某种意见、事情的反复斟酌。宋楼钥《蒋慈谿鸮挽词》诗:“推敲诗益练,骈俪语尤工。”明吴炳《画中人》传奇十《之任》:“(小旦)问他也总是不明白的。枉费推敲,喉间格格浑难了。”清黄宗羲《周公谨砚》:“剩水残山字句绕,剡源仁近共推敲。”清孔尚任《桃花扇·投辕》:“你的北来意费推敲。”清李渔《曲话·宾白》:“笠翁宾白当文章做,字字俱费推敲。”

☚ 藕断丝连   前程万里 ☛

《推敲》

宋·胡仔

《刘公嘉话》云:岛初赴举京师,一日,于驴上得句云:“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始欲着“推”字,又欲着“敲”字,练之未定,遂于驴上吟哦,时时引手作推敲之势。时韩愈吏部权京兆,岛不觉冲至第三节。左右拥至尹前,岛具对所得诗句云云。韩立马良久,谓岛曰:“作敲字佳矣。”遂与并辔(11)而归。留连论诗,与为布衣之交(12)

【注释】①选自《苕溪渔隐丛话》。胡仔(1110年—1170年),字元任,南宋初绩溪(今安徽绩溪)人。本文引自宋黄朝英《缃素杂记》。

②〔刘公嘉话〕即唐韦绚《刘公嘉话录》。“刘公”指刘禹锡,本书记录的是刘禹锡讲述的事。现在的传本名《刘宾客嘉话录》(刘禹锡曾任太子宾客),其中并无此条。

③〔岛〕即唐代诗人贾岛(779年—843年)。字阆仙,一作浪仙,范阳(今河北涿州)人。曾任长江主簿,著有《长江集》。

④这两句诗出自《题李凝幽居》。全诗为: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⑤〔练〕中国文学理论和批评、创作的术语“练字”、“练句”的简称。对诗文中的用字遣词进行锤炼、改易。

⑥〔引手〕手前后动,仿佛拉弓射箭的样子。

⑦〔权〕唐以来称试官或暂时代理官职为“权”。

⑧〔京兆〕京兆尹,京城的地方长官。

⑨〔左右〕侍从。

⑩〔具对〕详细应答。

(11)〔并辔(pèi)〕坐骑相并着走。辔,驾驭牲口的缰绳。

(12)〔布衣之交〕本指贫贱之交。这里意为不拘身份地位高低而结为朋友。布衣,麻布衣,一般为平民所服,借指平民。

【译文】《刘公嘉话》里说,贾岛初次到京城参加科举考试时,有一天,他在驴背上想出了两句诗:“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开始想用“推”字,后来又想用“敲”字,反复思考也没有定下来,就在驴背上吟诵着,还不时地伸手做着推和敲的姿势。当时吏部侍郎韩愈代理京兆尹,贾岛不知不觉地冲进了韩愈出行的仪仗队的第三排中间。侍从推搡着把他带到韩愈面前,贾岛便把自己想出的诗句,正在考虑的用词全都对韩愈作了回答。韩愈停下马想了好一会儿,对贾岛说:“按说敲字好。”于是他和贾岛一块儿并排骑着坐骑回去。他们在一起谈论诗歌,舍不得分手,两个人成了朋友,建立起像平等的老百姓那样的交情。

字数:1000

何小宛 主编.中学生古诗古文阅读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13.第387-388页.
推敲

推敲

五代·何光远《鉴戒录》卷八:“(贾岛)忽一日于驴上吟得‘鸟宿池中树,僧敲月下门’,初欲著推字,或欲著敲字,炼之未定。遂于驴上作推字手势,又作敲字手势,不觉行半坊。观者讶之,岛似不见。时韩吏部权京兆尹,意气清严,威振紫陌。经第三对呵喝,岛但手势未已。俄为宦者推下驴,拥至尹前,岛方觉悟。顾问欲责之,岛具对:‘偶得一联,吟安一字未定,神游诗府,致冲大官,非敢取尤,希垂至鉴。’韩立马良久,思之,谓岛曰:‘作敲字佳矣。’”后以此典形容锤炼词句,或指遇事反复思考。张榘《木兰花慢·次韵孙霁窗赋牡丹》:“便飞书倥偬,运筹闲暇,何害推敲。”

☚ 抟风九万   颓玉成山 ☛

推敲

岛赴举至京,骑驴赋诗,得“僧推月下门”之句,欲改“推”作“敲”,引手作推敲之势,未决,不觉冲大尹韩愈,乃具言。愈曰:“‘敲’字佳矣。”遂并辔论诗久之。或云吟“落叶满长安”之句,唐突大尹刘栖楚,被系一夕,放之。(《唐诗纪事》卷四十)

推敲

推敲tuīqiāo

━━ 后蜀何光远《鉴戒录·贾忤旨》载,贾岛忽一日于驴上吟得“鸟宿池中树,僧敲月下门”诗句,用“推”或“敲”未定。反复推敲之,神迷而犯京尹韩愈,愈久思其诗句,谓作“敲”字佳。后以“推敲”喻写作时反复斟酌字句。宋·张孝祥《念奴娇》词:“忍冻推敲,清兴满,风里乌巾猎猎。”

☚ 浮想联翩   梦笔 ☛

推敲

❶特指对诗文词赋字句的反复斟酌。清李渔《曲话·宾白》: “笠翁宾白当文章做,字字俱费推敲。”
❷泛指对问题的反复分析研究。鲁迅 《祝福》:“觉得偶尔的事,本没有深意义,而我偏要细细推敲。”
●五代何光远《鉴戒录·贾忤旨》: 唐诗人贾岛骑驴赋诗,吟得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句。初拟用 “推”字,又思改为“敲”字,在驴背上引手作推敲之势,不觉冲撞京兆尹韩愈的仪仗队,随即被人押至韩面前。韩问其故,贾岛俱言之。韩立马良久,便对贾岛说,“敲” 字最好。

推敲tuīqiāo

源于唐代诗人贾岛作诗炼句的故事。
典出宋代胡仔的《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十九引《刘公嘉话》: 岛初赴举京师;一日于驴上得句云:“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始欲着“推”字,又欲作“敲”,炼之未定,遂于驴上吟哦,时时引手作推敲之势。时韩愈吏部权京兆,岛不觉冲至第三节,左右拥至尹前。岛具对所得词句云云。韩立马良久,谓岛曰:“作‘敲’字佳矣。”
贾岛于夜间访友不遇,在驴背上作诗《题李凝幽居》。其中一句“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他一直不知道用“推”字还是“敲”字更好些,于是在驴背上苦苦思虑。不知不觉地,就骑着驴闯进了大官韩愈的仪仗队里。韩愈得知情由后,不仅没有责怪他,反而代他思索,最后认为“作敲字佳矣”。为什么“敲”比“推”好呢?因为李凝是幽隐之士,与外界绝少交游,作者(也就是诗中的“僧”)深知其为人,一定在家,所以带有自信,径直敲门。另外,既是夜间,怎能知道“鸟宿池边树”呢?想必是敲门声惊起了宿鸟,引起噪动。贾岛听了连连点头。这段故事已被后人传为美谈。
后人便用“推敲”一词来形容写文章斟酌字句,反复琢磨;或指对问题多方面考查、反复研究。

推敲;斟酌tuīqiāo zhēnzhuó

【同】 都是动词;都有反复考虑的意思;书面语。用于语言文字时大多可换用,例如:“写作时,要认真推敲(斟酌)字句”。
【异】 “推敲”强调仔细地、反复地考虑;语义较重;推敲的对象多为文章、词句、结构、思想意图等。[例]在文章未写以前,应对立意和布局反复~。“斟酌”也指反复考虑;但语义较轻;斟酌的对象既常用于语言文字,也常用于事情,适用范围较大。[例]摄影家挺喜欢这些古老门窗,他们~着光和影,摄成称心满意的照片。

推敲tuīqiāo

指反复琢磨措词或斟酌字句;也指对问题反复认真,分析研究
 △ 在遣词造句上~一番|那提案还要~~。
【同】斟酌
故事唐代诗人贾岛对“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诗句中用“敲”还是用“推”犹豫不决,边吟边做推、敲的手势,不巧挡住了韩愈的路。韩愈是大诗人,问明了原因,建议用“敲”字。

推敲tuīqiāo

〈动〉比喻斟酌文字,琢磨措词:反复推敲│推敲文句│经得起推敲。
【同义】斟酌│琢磨。

推敲tuīqiāo

【释义】
比喻斟酌锤炼字句。

【色彩】
含褒义。

【近义】
斟酌︱锤炼︱琢磨。

【扩词】
推敲一番︱仔细推敲︱反复推敲︱认真推敲。

【造句】
 ❍ 这篇文章很重要,他正在仔细~。
 ❍ 这两句诗值得~一番。

推敲

唐代诗人贾岛,有一年在赶考的途中,坐在驴子上想到了两句诗: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他开始想用 “推”字代替 “敲”字,但觉不妥: 月夜人静,鸟已归宿,庙门应该关了,“推门”有谁知呢? “敲门”会有声,里面的人听到敲门声就会来开门了。于是又想用 “敲”字,并用手不断做出 “推”与 “敲”的姿势,而且坐在驴上反复吟哦起来。不知不觉间,撞上了迎面而来的一顶官轿,里面坐着的便是有名的大文学家韩愈。
韩愈得知此情后,原谅了贾岛的冲撞,并呵呵笑着说: “作‘敲’字佳唉! ”( 当然是用 “敲”字好啊!) 这个故事见于南宋·胡仔 《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十九引 《刘公嘉话》。
后人根据贾岛锤炼诗句的这个故事,把反复琢磨、考虑叫做“推敲”。

推敲

贾岛赴京途中,得“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之句。吟诵间,觉得敲字似可以推字置换。正在犹疑不定之际,巧遇权为京兆尹的韩愈。韩愈听过贾岛陈说,沉思良久,认为用敲字更为合宜。 见五代何光《鉴戒录·贾忤旨》 及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十九。后据以称斟酌字句,反复考虑之为“推敲”。清李渔《曲话·宾白》:“笠翁宾白当文章做,字字俱费推敲。”

推敲

对诗文词赋的词语反复斟酌。 源于贾岛骑驴作诗的典故。 贾岛得 “鸟宿池边树, 僧敲月下门” 两句诗。 初拟用 “推” 字, 又思改为 “敲” 字, 在驴上引手作推敲之势, 以至冲撞了京兆尹韩愈。 韩愈问明原委, 立马思考良久, 认为还是 “敲”字好。 (见五代何光远 《鉴戒录》和宋胡仔 《苕溪渔隐丛话》)后来,“推敲” 便成了锤炼词语的代名词。

推敲tuiqiao

比喻斟酌字句,反复琢磨:你应该把他说的活好好~一下|请你帮我~一下这份报告,看看有没有写得不妥的地方|最后一段文字还需要好好地~~|这篇论文有好几个地方经不起~。

推敲

(同)斟酌

推敲tuī qiāo

对字句反复琢磨(本唐代诗人贾岛故事):史湘云一心兴头,等不到~删改,一面只管和人说着话,心内早已和成。(三七·856)

推敲

多指写诗作文斟酌字句,反复琢磨。唐代贾岛是著名的苦吟派诗人,相传有一天他骑驴外出时忽然想出两句诗:“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他一开始用“推”字,又想改为“敲”字,一时难以决断,于是随手在驴上做推、敲的样子,无意中冲撞了时任京兆尹的文人韩愈的马队。贾岛说明原委并向韩愈请教,韩愈思考良久说:“还是用‘敲’字好。”(见五代·何光远《鉴戒录·卷八·贾忤旨》)

推敲

推敲

写作中认真锤炼语言、字斟句酌、反复修改的一种严肃态度。宋·阮阅《诗话总龟》引《唐宋遗史》:“贾岛初赴举,在京师,一日于驴上得句云:‘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又欲‘推’字,炼之未定。于驴上吟哦,引手作推敲之势,观者讶之。时韩退之权京兆尹,车骑方出,岛不觉,行至第三节,尚为手势不已。俄为左右拥至尹前,岛具对所得诗句,‘推’字与‘敲’字未定,神游象外,不知回避。退之立马良久,谓岛曰:‘“敲”字佳。’遂并辔而归,共论诗道,留连累日,因与岛为布衣之交。”贾岛这种呤哦忘我的状态,长期被看作是苦吟炼字的典型,写作态度严肃的典型。因之推敲也成为锤炼语言、斟酌字句、反复修改的代词。

☚ 割爱   炼字 ☛

推敲

典出贾岛“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诗句用“推”或“敲”的选择,后比喻斟酌字句。张孝祥《念奴娇·再用韵呈朱丈》:“忍冻~清兴满,风里乌巾猎猎。”

推敲

推敲

斟酌字句,反覆琢磨。袾宏《答虞德园铨部》:“今柬条达明利,~藻绘,与前不类。”叶茵《次出郊韵》:“剩喜此行诗有料,吟来浑不费~。”林则徐《与怡良》:“来教复读两过,实已十分周妥,无可~。”萧乾《与傅光明》,“搞文字工作,功夫就在反覆~上。”

☚ 揣摩   得体 ☛
推敲

推敲

敲(敲推)
推敲诗句:敲句 敲诗
推敲诗文字句:琢句
推敲诗文中的用字遣词:练字
写作时推敲用字,以求工稳:炼字
斟酌字句,反复琢磨用意:推敲字句
推敲词语,使之精练:炼句
写作时琢词炼句:金淘汰拣 金淘沙拣
苦心作文,选词炼句非常艰难:贫于一字
斟酌推敲文章:分章析句
苦苦推敲:哀叩
仔细推敲,精益求精:刮垢磨光 刮垢磨痕
写作时字斟句酌,用心推敲:钩章棘句 钩章刿句
写作时反复推敲、琢磨:百锻千炼
写字、作文时字斟句酌,反复推敲:一字不苟
写作时在文字上反复推敲:一字百炼
写作时冥思苦想,反复推敲:拈断髭须
过分推敲字句:咬文嚼字
对每一字、每一句都仔细推敲:字斟句酌字酌句斟 字雕句镂
读书、写作时侧重推敲词句,不深究义理:寻章摘句 摘句寻章 搜章摘句 挦章扯句
(斟酌字句,反复琢磨:推敲)

☚ 琢磨   锤炼 ☛
推敲

237.推敲(p1282.2)

释文述典之后,出示所据云:见五代·何光䓕《鉴戒录·八·贾忤旨》、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
按:书证题名不确。《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十六卷、后集四十卷,不确标卷次、篇目,既违背《辞源》修订本之一贯体例,又令读者无法覆按原文。故当确标作:《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一九·贾浪仙》引刘公《嘉话》。

☚ 推伏   提耳 ☛

推敲tui qiao

weigh (one’s words)

推敲tui qiao

deliberate

推敲

scrutinize; deliberate; weigh (one’s words)
经得起~ can stand close scrutiny/再三~weigh one’s words repeatedly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16:1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