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捶丸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捶丸Chuiwan

中国古代运动项目。由唐代“步打”发展而来,宋、辽、金、元时均盛行。元世祖至元十九年间著有《体育捶丸》,共32章,对捶丸活动的场地、设备、竞赛方式与裁判原则等均有详细记载。根据地形选择场地,作成球穴,球以坚固的木料制成,棒为木、竹合制。竞赛人数可3~10人,双数可分2班比赛。竞赛方法主要为以棒击球进穴,以筹计胜负。山西省洪洞县水神庙明应王殿壁画《捶丸图》,描述了元朝2个捶丸者,右手均握球杆,其中一人作击球状,一人注视前方地上的“窝”,旁边有一侍者持掏球棒,反映了当时捶丸活动的情景。上海博物馆藏有《仕女图》卷局部,此图生动地描绘了明代仕女进行捶丸活动的场景。


捶丸图壁画

捶丸

古游戏之一。在旷野之处,划线为基,纵横各约一尺。在基的前面掘一浅洞,用棒敲击放在基中的球,将球击入洞穴即为胜。元宁志老人著有《丸经》二卷。《丸经序》:“捶丸,古战国之遗策也。宋徽宗、金章宗,皆爱捶丸。”

古代名物 > 遊戲類 > 體育部 > 雜藝 > 捶丸
捶丸  chuíwán

遊戲名。以杖擊球之戲。類似今之高爾夫球。相傳起於戰國,多見於元、明典籍記載。由古弄丸演變而來。丸以木爲之,杖呈“L”狀。其法於曠地劃一球基,離球數十步至百步,作一定數目之球窩,以杖擊球入窩。比賽按人數多寡分“大會”、“中會”、“小會”等,分别以先得二十籌、十五籌、十籌者爲勝。元·寧志老人《丸經序》:“捶丸,古戰國之遺策也……至宋徽宗、金章宗皆愛捶丸。盛以錦囊,擊以綵棒,碾玉綴頂,飾金緣邊,深求古人之遺制,而益致其精也。”元·佚名《百花亭》二折:“折莫是捶丸、氣球、圍棋、雙陸,……買快、探鬮。”《通雅·器用·戲具》:“捶丸,弄丸之遺也。”

捶丸圖

捶丸

捶丸

徒步持杖打球的运动。由唐代的“步打”发展而来。王建《宫词》: “殿前铺设两边楼,寒食宫人步打球。一半走来争跪拜,上棚先谢得头筹。”此诗即写步打。从步打发展而来的捶丸,把直接对抗竞赛改成间接对抗竞赛。捶丸和欧洲高尔夫球基本相同。宋代以后盛行。元世祖至元十九年(1282),有一位以“宁志斋”为室名的老人,著《丸经》2卷,把捶丸活动的场地、设备、竞赛规则以及历史详细地记载了下来。球以硬木制成,球杖用木竹合制。选择场地作成球穴。竞赛人数可3—10人,如双数可分成两队。胜负以击球进穴多少来决定。《丸经自序》认为捶丸是“训将练兵之一伎”,并有强身怡神的作用。明人周履靖《丸经跋》谓:“予壮游都邑间,好事者多尚捶丸”,反映了明代城市中爱好捶丸的风尚。

☚ 马球   角抵 ☛
捶丸

捶丸

徒步持杖打球的运动。由唐代的“步打”发展而来。王建《宫词》: “殿前铺设两边楼,寒食宫人步打球。一半走来争跪拜,上棚先谢得头筹。”此诗即写步打。从步打发展而来的捶丸,把直接对抗竞赛改成间接对抗竞赛。捶丸和欧洲高尔夫球基本相同。宋代以后盛行。元世祖至元十九年(1282),有一位以“宁志斋”为室名的老人,著《丸经》2卷,把捶丸活动的场地、设备、竞赛规则以及历史详细地记载了下来。球以硬木制成,球杖用木竹合制。选择场地作成球穴。竞赛人数可3—10人,如双数可分成两队。胜负以击球进穴多少来决定。《丸经自序》认为捶丸是“训将练兵之一伎”,并有强身怡神的作用。明人周履靖《丸经跋》谓:“予壮游都邑间,好事者多尚捶丸”,反映了明代城市中爱好捶丸的风尚。

☚ 马球   角抵 ☛
捶丸

101 捶丸

类似现代高尔夫球,是盛行于宋代的一项徒步打球活动。捶丸是从步打球发展演变出来的一项活动,唐代步打球到宋代改称步击,是分队竞赛活动。捶丸取消了分队竞赛,它使用了古代蹴鞠的球穴,与多样化的球杖,以个人击球入穴次数较多者为胜,是一项修养身心的球类活动。

☚ 步打球   丸经 ☛
捶丸

捶丸

一种徒步用棒击球的运动,从宋至明代都十分盛行。捶丸是从古代的一种球类游戏——击鞠(马球)演变而来,唐代又称步打球。球是由硬木制成(宋代有用骨角制成的),棒由竹木合制,下端弯曲而成。玩时在旷地上画一球基,距球基数十步至百步远的地方,挖一定数目的球穴(也叫“家”),穴旁竖有彩旗,人在球基处用棒将球击入穴中。有二人和多人分队的玩法,与现代国际上流行的高尔夫球很相似。元代宁志老人著二卷《丸经》,载有捶丸的玩法规则等内容,今山西洪洞县广胜寺水神殿内还留有捶丸的壁画。明代宫庭中此戏也十分流行,《明宣宗行乐图》中绘有宣宗朱瞻基便服捶丸的实景。到清代渐渐衰落。

☚ 相扑   霸王鞭 ☛

捶丸

中国古代球类游戏。流行于宋元明3代。由步打球直接对抗改为非直接对抗而来。以棒击球入穴。近似高尔夫球运动。参见“步打球”。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1:13: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