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 又称“第三党”。 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政党。1930年8月9日在上海成立。 发起人为从欧洲回国主持中华革命党工作的邓演达。提出通过平民革命,推翻国民党反动政权,建立以农工群众为重心的平民政权,实现耕者有其田,通过资本主义进入社会主义,恢复中苏邦交,联合各弱小民族建立反帝联盟等介于国、共两党之间的基本政治主张。 成立大会选举了中央领导机构干部会,邓演达为总干事。干部会下设组织、宣传、军事、青年、民运、总务、侨务等委员会。中央秘密机关设在上海爱麦尼限路一五九号。随后在上海、北平、香港设立三个直属区干部会,并在各主要省区建立了地方干部会。该党成立后,主要从事以军事工作为主的反蒋斗争。 1930年夏,组织了“黄埔革命同学会”,举办了干部训练班。1931年11月20日,邓演达被蒋介石秘密杀害于南京,该党受到打击,改由黄琪翔总负责。“九·一八”事变后,痛斥蒋介石的不抵抗主义,提出抗日救国十条主张。 此后,策动和参加了察绥抗战、“一·二八”抗战和福建事变。重要成员为邓演达、黄琪翔、章伯钧、季方、郑太朴、李世璋、彭泽民、丘哲、郭冠杰、朱蕴山、罗任一等。1930年9月1日在上海创立中央机关理论刊物《革命行动》(半月刊),邓演达主编,以发表平民的呼声与斗争的意志,唤起中国平民群众,准备向仇敌们决斗为宗旨。1931年4月在上海又创机关报《革命行动日报》,以宣传委员会的政治主张。 1931年8月均被迫停刊。该党虽也举著反对共产党的旗帜,但在中国人民反蒋独裁统治和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起著一定的积极作用。1933年12月11日,曾宣告自行解散。后参与组织生产人民党。 1935年11月10日,在中国共产党八一宣言的鼓舞下,该党在香港九龙大埔道召开第二次干部会议,决定恢复组织,改名为中华民族解放行动委员会。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