拨棹子 拨棹子唐教坊曲,用作词调。见《尊前集》载五代尹鹗词。此调可能源于民间棹歌,《三辅黄图》卷四:“汉昆明池,武帝元狩三年穿。……池中有龙首船,常令宫女泛舟池中,张凤盖,建华旗,作棹歌,杂以歌吹。”注:“棹歌,棹发歌也。又曰棹歌讴,舟人歌也。”北宋用本词作唱道之辞。《词律》卷九、《词谱》卷一三列尹词(风切切)一首为正体,双调,六十一字,上片五句五仄韵,下片四句四仄韵。《词谱》又列别体两种,其中黄庭坚一首(归去来),上片五句两平韵两叠韵一仄韵,下片五句五仄韵,平仄韵通叶;无名氏一首(烟姿媚),上片七句三仄韵,下片六句三仄韵,摊破句法,自成新声。 ☚ 拂霓裳 卓牌儿 ☛ 拨棹子三3296名梭子蟹;抢蟹;蝤蛑。古南方方言。唐刘恂《岭表异录》:「蝤蛑,乃蟹之巨而异者。蟹,螯上有细毛如苔,身上八足;蝤蛑则无毛,后两小足薄而阔,俗谓之~。」   古代名物 > 水族類 > 節肢部 > 蟹 > 蝤蛑 > 撥棹子 撥棹子 bōzhàozǐ 《拨棹子》bo zhao ziWaving the Oars→船子和尚 (Chuang Zi he sha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