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拓跋思恭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拓跋思恭?—895唐末党项羌族拓跋部中的*平夏部大首领。拓跋乾晖孙。懿宗咸通(860—874)末年占据宥州(治所在今陕西靖边县东),自称刺史。中和元年(881)参加镇压唐末农民大起义,因功封为武卫将军,暂代夏(治所在今陕西靖边县境)绥(治所在今陕西绥德县境)银(治所在今陕西米脂县西北)留后。翌年因攻打为起义军占领的长安有功, 封京城四面收复都统、暂代知京兆尹事等职。三年同雁门节度使、沙陀族将领李克用一起攻入长安, 以战功擢升为夏州节度使,晋爵夏国公,复赐姓李。自此,夏州(辖境相当今陕西大理河以北的红柳河流域及内蒙古杭锦旗、乌审旗等地区。)拓跋氏改姓李,夏州地方亦获“定难军”称号,正式统辖夏、绥、银、宥四州地方。 拓跋思恭 拓跋思恭?—895唐代党项拓跋部首领。党项族。唐末党项平夏部夏州刺史拓跋乾晖裔孙。咸通(860—873)末,据宥州(今陕西靖边),自称刺史。中和元年(881),他率部助唐镇压黄巢起义,平黄巢后,被进为京城四面收复都统,权知京兆尹事。中和三年(883),随雁门节度使李克用攻占长安,以功加太子傅,封夏国公,赐姓李。统夏、绥、银、宥、静五州之地。此后,夏州党项拓拔氏为李氏,成为名副其实的藩镇。 ☚ 拓跋守寂 李彝昌 ☛ 拓跋思恭? —895党项羌拓跋部首领。一说为拓跋乾晖裔孙。唐朝咸通(860—874)末据宥州(今陕西靖边)自称刺史。中和元年(881)三月,受唐诏集党项兵讨黄巢。四月封左武卫将军,权知夏、绥、银节度使事。屯兵武功,战于王桥失利。七月进军东渭桥,九月与黄巢将朱温战,弟思忠战死。十一月回夏州,缮甲训兵,表请再战。十二月,僖宗赐号定难军节度。中和二年正月,授为京城南面都统、检校司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四月屯军渭桥,率锐士18000与黄巢战,晋京城四面收复都统,权知京兆尹事。三年,随李克用攻占长安。四年七月以功加太子太傅,进爵夏国公,再赐李姓。统夏、绥、银、宥、静五州地。夏州党项李氏藩镇势力形成。光启元年(885)九月,与唐邠宁节度使朱玫共讨河中节度使王重荣。二年十一月又奉僖宗诏讨朱玫等拥立之襄王。文德元年(888)取鄜、延,以弟思孝知留后。 拓跋思恭?—895唐代党项羌拓跋部首领。懿宗时,据宥州 (今陕西靖边),自称刺史。中和元年(881),集党项与汉族兵数万,助唐镇压黄巢军,授武卫将军,权知夏、银、绥州留后。次年,授京城南面都统、检校司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复出兵渭桥与黄巢军作战。中和三年,随李克用攻占长安,以功加太子太傅,进爵夏国公,再赐姓李。统夏、绥、银、宥、静五州之地。夏州李氏党项政权自此始也。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