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学nursing subject系医学科学中的一个分科。近年护理学已经有很大发展,从护理理论、护理技术到护理管理均已形成了完整的体系,在医院及医疗工作中已十分重要。护理内容亦逐渐广泛、深化,从普通护理,到专科护理、特殊护理;从医生指示下护理进入到独立的责任制护理;护理工作亦有独立的管理体系;医疗、护理质量是医院工作质量中不可分割的两个组成部分。从事护理工作的人员亦由高、中、初级人员组成,这批护理人员已受到社会上的普遍尊重与赞誉。 护士词典/护病手册/卫护手册/卫护手册/门诊护士工作手册/门诊护士工作手册/卫生救护手册/护理手册/护理手册/护士长手册/护理领导工作手册/急诊室护士工作手册/护理交接班手册/危重病人监护手册/集中监护治疗手册/实用初级救护手册/内科护理手册/绷带手册/外科手术室/手术室护理手册/手术室护理工作手册/儿科护理技术手册/儿科护理手术手册 ☚ 食物健脑指南 护士词典 ☛ 护理学词典/袖珍英汉护士医学词典/临床护理全书/门诊护理工作手册/护士手册/责任护士手册/实用护理计划手册/实习护士手册/护士手册/护士工作手册/实习护士手册/实用临床护理手册/护理三级管理:护士长工作手册/疾病监测工作手册/新护理诊断手册/家庭病床手册/家庭病床手册/家庭护理指南/实用家庭病床手册/心血管病家庭护理指南/老年病家庭护理指南/手术室护理工作手册/实用婴幼儿护理大全 ☚ 实用门急诊医护手册 护理学词典 ☛ 护理学
护理学医学科学分支学科之一。研究防治疾病,保护人类身心健康的专门学科。是与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相互渗透的一门综合性应用科学。内容主要包括基础护理、专科护理、临床护理、护理技术操作、护理科学管理、心理卫生工作。 护理学/护理教育/公共卫生护理/护理程序/病人心理学/门诊护理/急诊室管理/急诊症状护理/心跳骤停抢救护理/休克抢救护理/脑出血急救护理/创伤急救护理/有机磷中毒护理/巴比妥类药物中毒护理/一氧化碳中毒护理/电击伤急救护理/淹溺急救护理/蛇咬伤急救护理/蝎螫伤护理/蜂类螫伤护理/毒蜘蛛螫伤护理/蜈蚣咬伤护理/蛭类咬伤护理/医院供应室管理/手术室护理/医院病房管理/病室环境/个人卫生护理/饮食护理/睡眠护理/高热护理/昏迷护理/康复期护理/濒死护理/中医护理原则/中医病情观察/中药煎服法/体温测量法/脉搏测量法/呼吸测量法/血压测量法/灌肠法/导尿法/给氧法/高压氧治疗护理/消毒与灭菌/给口服药法/注射药准备法/药物过敏性休克急救护理/皮内注射法/皮下注射法/肌内注射法/静脉注射法/穴位注射法/药物敏感试验法/静脉输液法/颈外静脉输液法/锁骨下静脉输液法/动脉输液法/输血法/中心静脉压测定法/蒸气吸入法/雾化吸入法/超声雾化吸入法/病人体位/人工呼吸法/人工呼吸机使用法/麻醉机使用法/排痰法/口腔护理/褥疮预防与护理/热疗法/冷疗法/鼻饲法/胃与空肠造瘘护理/十二指肠营养液滴入法/洗胃法/胃肠减压法/三腔管使用法/胸腔闭式引流法/气管切开术护理/监测仪使用法/除颤器使用法/心脏起搏器使用法/伤口换药法/备皮法/粪便标本收集法/尿标本收集法/痰标本收集法/咽拭子培养标本收集法/血液标本收集法/隔离技术/绷扎术/尸体料理/心原性休克护理/心力衰竭护理/急性肺水肿护理/呼吸系疾病一般护理/休克型肺炎护理/大叶性肺炎护理/支气管肺炎护理/肺炎支原体肺炎护理/气胸护理/胸膜炎护理/支气管哮喘护理/消化系疾病一般护理/食道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护理/胃、十二指肠溃疡护理/肠炎护理/肝硬变护理/急性胰腺炎护理/泌尿系疾病一般护理/泌尿系感染护理/肾小球肾炎护理/肾脏病检查护理/肾病综合征护理/肾功能衰竭护理/血液透析法/腹膜透析法/血友病护理/白血病护理/紫癜护理/恶性淋巴瘤护理/多发性骨髓瘤护理/尿崩症护理/糖尿病护理/甲状腺功能亢进护理/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护理/急性脊髓炎护理/癫痫护理/肝豆状核病变护理/播散性血管内凝血护理/病毒性肝炎护理/狂犬病护理/流行性出血热护理/伤寒及副伤寒护理/霍乱及副霍乱护理/鼠疫护理/布鲁菌病护理/结核性腹膜炎护理/钩端螺旋体病护理/疟疾护理/黑热病护理/绦虫病护理/丝虫病护理/蛔虫病护理/蛲虫病护理/血吸虫病护理/精神病一般护理/精神病症状护理/精神病治疗护理/急性职业中毒护理/中毒性脑水肿护理/中毒性肺水肿护理/慢性职业中毒护理/铅中毒护理/汞中毒护理/锰中毒护理/刺激性气体中毒护理/氰化物中毒护理/硫化氢中毒护理/苯中毒护理/苯的氨基、硝基化合物中毒护理/二硫化碳中毒护理/尘肺护理/中暑急救护理/振动病护理/放射病护理/皮肤科病人卫生指导/各种皮肤损害清洁法/皮科外用药使用法/化脓性皮肤病护理/真菌病护理/大疱型皮肤病护理/皮肤科冷湿敷/手术前护理/手术后护理/手术后不适及并发症护理/术后恢复室/甲状腺大部切除手术护理/急性乳腺炎护理/乳腺癌根治术护理/腹部损伤护理/急性腹膜炎护理/腹腔脓肿护理/腹疝修补术护理/胃、十二指肠溃疡手术护理/肠梗阻护理/结肠、直肠癌手术护理/肠瘘护理/急性阑尾炎手术护理/肛门手术护理/肝脓肿护理/肝癌手术护理/肝移植护理/门脉高压症手术护理/胆石症及胆道手术护理/外伤性脾破裂手术护理/胰腺癌手术护理/下肢静脉曲张护理/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护理/下肢血栓性深静脉炎护理/四肢动静脉瘘和动脉瘤护理/急性软组织感染护理/气性坏疽护理/破伤风护理/炭疽护理/烧伤休克期护理/烧伤感染期护理/烧伤创面护理/烧伤植皮护理/呼吸道烧伤护理/烧伤营养护理/胸部创伤护理/胸腔手术护理/食管癌手术护理/肺移植护理/常温下心脏血管手术护理/低温下心脏血管手术护理/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护理/石膏固定护理/牵引护理/骨折护理/关节脱位护理/骨髓炎护理/关节炎护理/骨关节结核护理/骨肿瘤护理/截肢术护理/断肢再植护理/小儿麻痹后遗症护理/大脑瘫痪护理/人工关节置换术护理/显微外科护理/矫形外科功能锻炼/肾手术护理/肾移植护理/嗜铬细胞瘤及肾上腺髓质增生手术护理/膀胱肿瘤手术护理/前列腺手术护理/皮肤移植护理/带蒂皮肤移植护理/唇、腭裂手术护理/眼部整形手术护理/耳部整形手术护理/鼻部整形手术护理/腋窝部整形手术护理/整形外科术后功能锻炼/神经外科病情观察/神经外科诊断性检查护理/颅脑损伤护理/急性脑疝护理/颅内肿瘤手术护理/脊髓压迫症手术护理/先天性脑疾患护理/小儿颅内疾病护理/顽固性疼痛护理/锥体外系疾病手术护理/精神症状及躁动护理/肿瘤知识宣教/肿瘤一般护理/肿瘤放射治疗护理/肿瘤化学治疗护理/动脉插管注射抗癌药护理/骨髓移植护理/肿瘤康复护理/围产医学/孕期保健/妊娠中毒症护理/妊娠晚期阴道出血护理/分娩期护理/产褥期护理/新生儿护理/新生儿溶血症护理/新生儿监护/计划生育/刮宫术护理/妇科腹部手术护理/妇科阴部手术护理/小儿生长发育特点/婴幼儿护理/婴幼儿哭声鉴别/小儿安全护理/母乳喂养/混合喂养/人工喂养/婴幼儿辅助食品/婴幼儿腹泻护理/营养性贫血护理/佝偻病护理/小儿肺炎护理/小儿外科护理特点/婴幼儿护理技术操作/预防接种/儿童教养/游戏与玩具/麻疹护理/风疹护理/幼儿急疹护理/水痘护理/流行性腮腺炎护理/脊髓灰质炎护理/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护理/百日咳护理/猩红热护理/白喉护理/中毒性痢疾护理/流行性乙型脑炎护理/眼科检查方法/眼内压测量法/眼检验标本采取法/眼药使用法/结膜囊冲洗法/剪睫毛法/泪道冲洗法/结膜下注射法/球后注射法/睑结膜结石取出法/毛囊电解术/沙眼刮治法/眼部遮盖包扎法/发热疗法护理/外眼手术护理/内眼手术护理/角膜移植手术护理/视网膜脱离手术护理/急性卡他性结膜炎护理/流行性角膜炎护理/绿脓杆菌性角膜溃疡护理/急性虹膜睫状体炎护理/交感性眼炎护理/白内障摘除术护理/眼球穿通伤护理/眼眶蜂窝织炎护理/机械性眼外伤护理/化学性眼烧伤护理/电光性眼炎护理/结膜、角膜异物取出术/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护理/急性视力障碍护理/听力检查法/前庭功能检查/耳滴药法/外耳道冲洗法/耳部手术皮肤准备/外耳道疖护理/中耳炎护理/膜迷路积水(美尼尔病)护理/耳源性颅内并发症护理/耳外伤护理/乳突手术护理/中耳手术护理/内耳手术护理/鼻滴药法/鼻窦负压置换疗法/鼻腔冲洗法/鼻出血护理/鼻腔和鼻窦手术护理/上颌窦根治术护理/上颌骨切除术护理/咽喉部喷雾法/咽喉部涂药法/咽喉脓肿护理/鼻咽癌护理/喉梗阻护理/扁桃体切除术护理/全喉切除喉功能重建术护理/气管异物护理/直接喉镜、支气管镜检查护理/食管镜检查护理/食管瘢痕性狭窄护理/光导纤维内腔镜检查护理/牙周病和根尖周病护理/龋病与牙髓病治疗的配合/拔牙护理/齿槽骨修整术护理/下颌脱臼护理/五官科冷冻治疗护理/口腔颌面外科一般护理/口腔颌面外科的手术护理/口腔颌面部损伤护理/口腔颌面部炎症护理/上、下颌骨截除及下颌植骨术护理/颌面部畸形缺损整形术护理/口腔颌面部癌肿区域性动脉灌注化疗护理/口腔科常用药物/口腔科器材消毒法 ☚ 放射自显影术 护理学 ☛
护理学 护理学护理学是医药卫生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理论和实践指导下发展起来的一门综合性应用科学。它的任务是研究维护人的身心健康,预防疾病,在生老病死各个阶段中,配合医疗,进行护理,指导康复,慰藉垂危病人。 护理学属于生命科学的范畴,其科学性、技术性、社会性和服务性很强。由于人类具有生物的、心理的、社会的本质特性,为人类健康服务的护理学正从以疾病防治为中心转向以人的整体为中心,去研究自然、社会、文化、教育、心理等因素对人体健康和疾病的影响,不断提高护理学的理论和技术水平。 护理工作的范围很广。在医院内,病人从门诊、住院到全愈出院,都离不开护理;在医院以外,从家庭、地段到幼儿园、托儿所、学校、工厂、机关、团体,也都需要护理工作。护理工作者应熟悉一般基础护理及内、外、儿、妇产、急诊等专科护理的原理和技术,还有责任针对病人的不同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心理状态、生活习惯、经济条件以及病程、预后等情况,对病人及其家属进行恢复健康、预防保健和家庭护理方法的指导。在设有家庭病床的单位和保健站,地段保健护士要进行家庭护理的指导和操作示范。因此,一名合格的护士必须经过严格的专业教育,具有较全面的护理知识、精湛的护理技术和优良的护理素质,并具备组织管理、护理教育和护理科研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在原始社会群居洞穴时期,人类为了生存,在同自然灾害和疾病的斗争实践中,就有扶老携幼、关心病残、协助分娩等活动。尤其在母系社会,妇女更有保护家族健康的责任。在古代的文化生活中,人们已能使用按摩、绷扎、热敷、冷水降温等方法治病。中国的传统医药中,常言“三分治、七分养”,便是重视护理的概括。现存最早的古典医籍《内经》已认识到饮食调节和护理的重要作用。战国时期扁鹊(公元前407~310)反对迷信巫卜,重视病情观察,把医学从巫术中解放出来。华佗(141~203)创用“五禽戏”以治疗疾病,可说是体育疗法的鼻祖。唐代孙思邈(581~682)不仅医德高尚,还亲自收容病人在家中悉心医疗护理。他用细葱叶去尖插入病人尿道以泄尿液,是最早的导尿术。在丰富的医学典籍中,还有不少名医治疗护理经验的记载。 明清时期,随着西方医学的传入,中国的近代护理事业逐渐兴起。自1820年开始,英、美、德、法、加拿大等国传教士纷纷来华开办医院,培训护理人员,至1936年全国共有护校174所。1932年南京政府创办第一所国立中央护士学校。1934年成立护士教育专门委员会,将护士学校改为高级护士职业学校,统一学制为三年,并将护士助产学校定为四年制。护士除在医院工作外,还参加预防鼠疫、接种牛痘、抢救灾民和战地救护等工作。为培养护理师资和管理人员,北京协和医学院自1920至1950年间曾与燕京大学、金陵女子文理学院、东吴大学、岭南大学、齐鲁大学等五所私立大学合办五年制高等护理教育,并举办护理师资、公共卫生护士等进修班。 在民主革命时期,秋瑾女士曾翻译日文《看护学教程》,在1907年创刊的《中国女报》上连载。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江西革命根据地培养了不少具有革命觉悟和战伤救护技术的护士。抗日战争中,延安成立了中华护士学会延安分会,毛泽东同志于1941和1942年在庆祝护士节大会上先后为护士题词:“护士工作有很大的政治重要性”和“尊重护士,爱护护士”。在解放战争中许多优秀护理人员为抢救伤员而流血牺牲。李兰丁、蒋南屏、赵英熙、李桂英等被誉为中国解放区的南丁格尔们。 1949年以来,中国的护理事业随着新中国的诞生而蓬勃发展。目前全国共有护士56万余人,为解放初期的17倍。1950年第一届全国卫生会议将护士教育列为中等医药卫生专业之一。1978~1980年间,卫生部先后颁发了“关于加强护理工作的意见”和“关于加强护理教育工作的意见”等两个通知,为加强护理工作的领导和提高护理工作的质量指明了方向。此后不少医院恢复或建立护理部,设护理主任或护理副院长;许多省、市、自治区的护士经过考试、考核,分别晋升为护师、主管护师、副主任护师和主任护师,获得高级技术职称。 中华护士会成立于1909年,1964年改称中华护理学会,是中国护士的群众性学术团体。其主要任务是开展学术交流和护理教育活动,及研究职业问题。学会于1920年创刊《中华护士季报》,1922年加入国际护士会,为第10名会员国。钟茂芳、伍哲英、施锡恩、潘景芝、聂毓禅等先后任中华护士会理事长,并参与国际护士会活动。1950年至今,邓颖超连任学会名誉理事长,李德全和傅连璋也曾被聘任此职。1954年《护理杂志》(1981年改名《中华护理杂志》)创刊,为探讨护理学术理论与交流技术经验开辟了园地。 护理事业在国外的发展也经历了一段曲折的道路。十七世纪以前,西方医学与宗教有着密切的联系,医事活动多为教会所掌握,欧洲的一些寺院收留来自各地朝圣的信徒住宿,遇有病人就由祭司或僧侣治疗,修女则担任简易护理,但未受过专门训练。在长达200年的十字军东征(1090~1290)中,欧洲各国基督教徒组织各种不同派别的救护团,多由男子担任战地救护工作。1633年法国人St.Vincent de Paul在巴黎开设“慈善姐妹社”,召集妇女学习护理知识,分配到医院和母婴室服务。1863年德国人Theodor Fliedner夫妇在医院内设立妇女护士训练学校,讲授伦理学和护理知识,被认为是欧洲近代护理的萌芽。然而对护理事业最有突出贡献的当推英国人南丁格尔(1820~1910)。她于1854~1856年英、法、土耳其联军和帝俄在克里米亚交战期间,率领护理人员到英军的战伤医院护理伤病员,改善医院后勤服务和环境卫生,使伤员死亡率由50%以上,下降到2.2%,从而引起人们对护理工作的重视,并得到英国政府的奖励。1858年她撰写的《医院记述》 和1859年撰写的《护理记述》(1946年再版时改名为《护理的艺术》)二书已成为护理学术中的经典著作。1860年她用所得捐款在英国创办了第一所正规护士学校,强调护理工作是一门非宗教性的专业,必须由受过科学训练和品质优良的护士负责护士教育和行政管理。这一改革确立了近代护理工作的社会地位和科学地位。为纪念南丁格尔对医疗护理事业的贡献,国际护士会将她的生日5月12日定为“护士节”,并成立南丁格尔基金社,设奖学金供各国护士到英国进修之用。现该基金已由国际护士会和国际红十字会联合设委员会保管。自1912年以来每两年对各国卓有成就的护士颁发南丁格尔奖章一次。1983年红十字国际委员会通过中国红十字会授予王琇瑛南丁格尔奖章。她是国内第一位国际护士最高荣誉奖获得者。 随着近代预防医学的兴起,为了提高人群的健康水平,加强防病措施,宣传卫生知识,指导家庭护理,公共卫生护理(又称社区护理)已成为护理学的重要专科之一。英国的William Rathbone,美国的Lilian Wald和MaryBrekinridge等人在开拓城乡公共卫生护理,特别是家庭访视、妇幼保健方面做出了一定的成绩。美国护士Margaret Sanger倡导节制生育,她曾任美国节育联合会会长,这项工作得到社会和医学界的支持。 中国护理事业的发展必须从搞好教育入手,目前应当大办中级护理教育,开展高级护理教育,并通过多种途径兴办在职教育和进修教育; 同时,应当积极组织学术交流,总结护理经验和教学方法,开展护理科研,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护理学,以提高临床护理质量。此外,还要面向社会,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配合国内全民保健网的建设,开展公共卫生护理工作。护士必须充实自己,为提高全国人民的健康水平,加速实现中国的社会主义四个现代化而努力工作。 ☚ 护理学 护理教育 ☛
护理学 护理学研究使人合理调养身体,保持健康,延年益寿,使病者康复的学问称为护理学。内容包括蒙医基础理论知识,未病先防知识和各科病症的护理知识等。从历史上看,古代蒙古族人民过着逐水草而游牧的生活。没有医疗设施,只是少数医生进行巡回医疗,医生一人担当医、护、药三重任务。当时之护理工作,病者家属根据医嘱来完成。解放后,随着蒙医事业的不断发展,有了医院和病床,逐渐形成了独立的护理工作。同时,在实践中吸收中西医的先进护理技术,不断地完善和发展。 蒙医学的护理,首先强调饮食有节,起居有常,即注意饮食和起居这两个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要素,同时还要注意精神的调养,减少不良的精神刺激和过度的情感变动,保持心胸舒畅和乐观愉快,以坚持身体健康,减少疾病的发生。 饮食护理 以合理的饮食,补养身体,增强机体抵抗力,调理三根内在之发病因素,叫饮食护理。食物为产生和滋养体内七素之物质基础,合理调摄,对保持三根的平衡状态,和疾病的治疗以及延年益寿,具有极重要的关系。因而,有必要了解人体三根与饮食之关系。赫依型体质者之胃为坚实,希拉型体质者之胃为柔软,巴达干型体质者之胃为坚柔之间,而食物在性质上有轻重之别,轻性食物可以吃饱,重性食物则只食半饱。因此,食物入胃,必须适应胃质和容量,配合胃火,其消化才能顺利进行。三根之部位及其蓄积、发作和平息。 (1)三根之存在位置: 赫依之部位在消化部位、髋眼、关节、皮肤触觉及耳朵等处,于消化部位主要存在于大肠;希拉之部位在脐部、胃、血、汗、精华、黄水、目、皮肤等处,于消化道则主要存在于消化与未消化之间的部位;巴达干的部位在喉部、肺、头、精华、肌肉、脂、骨髓、精液、二便、鼻、舌等处,于消化道则存在于未消化之处。 (2)三根之蓄积、发作和平息与饮食之关系: 粗糙食物与热性之品相合则能使赫依蓄积,寒凉因素使赫依发作,投以性温而油腻之品,可使之平息。同样,锐性食物与寒凉之品相合则能使希拉蓄积,温热因素使希拉发作,投以性钝而寒凉之品,可使之平息。 起居护理 包括劳逸、精神调养和时序护理等。主要在日常生活中要坚持规律性,劳逸要适度。劳累过度,可使气血伤耗,出现气虚力乏,四肢困倦,精神疲惫等症状,亦可引起心、脑黑脉疾病。而过度安逸,则易使巴达干增盛,气血运行不畅,脏腑功能低弱,抗病能力降低,不但食少力乏,精神不振,而且易发生疾病。还有房劳过度则易耗伤肾精,出现腰肾酸软,眩晕耳鸣,失眠健忘,精神不振等症状。 人的精神活动,即情感,随着事物和环境的不同而活动变化着,如情感变化太过,精神上受过度刺激,则亦引起三根失调,气血不和而发生疾病。 时序护理 掌握自然界气候特点,适应四季变化,避免外邪的侵袭,是预防疾病的一项重要护理措施。自然界气候的变化,如四季的更换,寒热的交替,对人体生命活动,均有一定的影响。蒙医把季节的变化,分六时来解释。 (1)孟冬季节: 气候寒冷,汗腺毛孔皆呈封闭状态,体内之火,由于调火赫依之吹煽而具有力量,此时应增加食量,如饮食过少,则势必导致正精不足,为此必须饱食酸、甘、咸三味上品食物。在此季节里,昼短夜长,易于黎明时饥饿,因而将导致正精减弱。所以须用芝麻油或黄油涂于身上进行按摩,吃肉、脂肪等性重而油腻之品。起居方面,应穿着皮、棉衣,常穿靴鞋,适当进行热敷,晒日光,烤火炉,居住于保暖良好的房里。 (2)下冬时节: 气候益趋寒冷,生活起居,更应做到这样,才能保持健康。 (3)春季时节: 由于冬季时节寒冷,巴达干蓄积于内,及至到了春天,阳光温煦,致使胃火衰退,巴达干之邪乘机猖獗,此时宜食苦、辛、涩三味下品食物,如陈燕麦,干燥地区之畜肉,并饮服蜂蜜、开水、姜汤以及粗糙之食品,饮后进行散步,轻微劳作,用干毛巾搓擦身体,则能起巴达干之邪的作用。此外,宜在芬芳之园林树荫下憩息。 (4)孟夏时节: 骄阳炎热,人之体力被夺,当此之时,宜食性轻而味甘,油腻和凉冷食物,不吃咸、辛、酸味之品,不宜曝晒太阳和强力劳作,可洗凉水浴,饮掺水之酒,衣着宜薄,居住清凉之室,经常保持馥郁之气。亦可在凉风拂人的树荫下居住。 (5)夏季时节: 此时多阴雨潮湿,体内赫依及水液之力增强,阴霾之气和浊水,影响人体之胃火。因此,在此季节,必须保护胃火,宜用甘、酸、咸三味上品,以性轻而温及油腻之类作为主要食物,饮干燥地区植物所制之酒,居住于高地或凉爽之处。但居室不可过凉,而以温和为宜。 (6)秋季时节: 由于夏季之凉,至秋季温热时人体受阳光之曝晒,致使雨季蓄积的希拉,将于秋季发作,为了防于未然,宜食甘、苦、涩味之品,穿着含有冰片、檀香、射干等香气衣服,室内洒喷清水,宁静憩息。 以上六时对人体的影响及适时调摄之方法,概括言之,一切饮食起居,在夏季和冬季,宜以温热,春季宜以粗糙,暑季和秋季则宜凉性。夏季以服食苦、辛、涩三味下品为主,孟夏以服食甘味为主,秋季则以服食甘、涩、苦三味为主。对于疾病的治疗上,冬季所蓄积之巴达干,借春季之温暖而发作,宜用催吐法治之;春季所蓄积之赫依,借夏季之淫雨潮湿而发作,宜用轻导泻灌肠法治之;夏季所蓄积之希拉,借秋季之残暑而发作,宜用泻法治之。 ☚ 髋关节脱位 赫依病的护理 ☛ 000221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