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折角巾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折角巾zhé jiǎo jīn

形容人名望高,为人钦敬;也形容出游遇雨;或称文士所戴之巾。晋·皇甫谧《高士传》:“郭泰字林宗,太原人也。……博洽无不通,又审于人物,由是名著于陈梁之间。步行遇雨,巾一角垫。众人慕之,皆折巾角。”(引自《太平御览》卷五○八)《后汉书·郭太列传》:“(郭太)性明知人,好奖训士类,身长八尺,容貌魁伟,褒衣博带,周游郡国。尝于陈、梁间行,遇雨巾一角垫。时人乃故折巾一角,以为‘林宗巾’。其见慕皆如此。”卢照邻《咏史》之二:冲情甄负甑,重价折角巾。张祜《苦雨二十韵》:折角巾全委,低头柱顿摧。李贺《南园》:方领蕙带折角巾,杜若已老兰苕春。

折角巾

《后汉书·郭太列传》:“(郭太)身长八尺,容貌魁伟,褒衣博带,周游郡国。尝于陈、梁间行遇雨,巾一角垫。时人乃故折巾一角,以为‘林宗巾’。其见慕皆如此。”后以此典形容人有风仪,富声望,或用作咏雨的典故。张祜《苦雨》:“折角巾全委,低头柱顿摧。”

折角巾

❶指郭太所戴的巾冠。唐卢照邻《咏史》之二: “冲情甄负甑,重价折角巾。”
❷泛指文士巾冠。唐李贺《南园》诗: “方领蕙带折角巾,杜若已老兰苕春。南山削秀蓝玉合,小雨归去飞凉云。”
○ 林宗巾

折角巾

汉末名士郭泰遇雨折巾而为人仿效故事。《后汉书·郭泰传》:“ (郭泰) 身长八尺,容貌魁伟,褒衣博带周游郡国,尝于陈梁间遇雨,巾一角垫,时人乃故折巾一角,以为林宗 (郭泰字) 巾。”唐李贺《歌诗编·南园》:“方领蕙带折角巾,杜若已老兰苕春。”

古代名物 > 冠服類 > 首服部 > 巾幘帽 > 折角巾
折角巾  zhéjiǎojīn

亦稱“林宗巾”。折爲角狀之頭巾。東漢郭泰(字林宗)始創。《後漢書·郭泰傳》:“嘗於陳梁間行遇雨,巾一角墊,時人乃故折巾一角以爲林宗巾,其見慕皆如比。”唐·李贺《南園》詩:“方領蕙帶折角巾,杜若已老蘭苕春。”宋·張耒《贈趙景平》詩之一:“定知魯國衣冠異,盡戴林宗折角巾。”後亦泛指一般文士之冠。《周書·武帝紀下》:“初服常冠,以皂紗爲之,加簪而不施纓導,其制若今之折角巾也。”《水滸傳》第九十八回:“忽見一秀士,頭戴折角巾,引一個緑袍少年將軍來,教瓊英飛石子打擊。”

折角巾zhéjiǎojīn

也作“折乌巾”。省称“折巾”。用郭泰典故,借指文人儒士的巾帽。《后汉书·郭泰传》:“尝于陈梁间行遇雨,巾一角垫,时人乃故折巾一角以为林宗巾,其见慕皆如比。”《周书·武帝纪下》:“初服常冠,以皂纱为之,加簪而不施缨导,其制若今之折角巾也。”唐韩鄂《岁华纪丽》卷二:“郭林宗雨中行,垫其角巾,时人故效之为折角巾。”唐张贲《和袭美寒夜见访》诗:“云孤鹤独且相亲,仿效从它折角巾。”唐李贺《南园》诗:“方领蕙带折角巾,杜若已老兰苕春。”宋张耒《赠赵景平》诗之一:“定知鲁国衣冠异,尽戴林宗折角巾。”陆游《自咏》:“华发萧萧居士身,江头风雨折乌巾。”明郎瑛《七修类稿》卷三三:“友人孙体诗,一曰戴巾来访。恐予诮之,途中预构一绝。予见而方笑,孙对曰:予亦有巾之诗,君闻之乎?遂吟曰:‘江城二月暖融融,折角纱巾透柳风。不是风流学江左,年来塞马不生琮。”’《水浒传》第九十八回:“忽见一秀士,头戴折角巾,引一个绿袍少年将军来,教琼英飞石子打击。”清吴伟业《赠钱臣康》:“杜家中弟擅闲身,处士风流折角巾。”清侯方域《九日登高》:“荒径遥开丛菊泪,折巾欹落短毛霜。”

折角巾

汉末流行的一种时髦幅巾式样。东汉名士郭泰出行遇雨,巾一角沾湿而折叠。时人慕其风雅,故意折巾一角,称折角巾,泰字林宗,因又称林宗巾。后世以折角巾代指文士之冠。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7:07: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