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折籴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折籴

折籴

宋代和籴方式之一。
❶宋仁宗时, 战事迭起, 军储不足, 遂以内藏库绢为籴本, 下河北路折籴军粮。乡村上户凡纳税一石者, 征购五斗。
❷神宗时, 令淮南、两浙等路民间积欠的青苗钱、役钱、坊场钱等,均折成粮食输纳官府, 亦称折籴。

☚ 对籴   招籴 ☛
折籴

折籴

唐代白居易提出的将青苗税钱改为交纳谷物,以避免人民贱卖谷物交纳青苗税钱的损失,保证封建政府赋税收入的主张。北魏至唐盛行和籴制度,最初仅是以商业方式采购政府所需的民间粮食,以代替直接向民间征用的烦劳。推行稍久,变成按户摊派,政府常强制农民贱价出售粮食,或先收后给钱,或支付折价较高的布帛,成为农民在两税剥削外的一项沉重负担。白居易评论当时和籴说:“但令府县散配户人,促立程限,严加征催。苟有稽迟,则被追捉。迫蹙鞭挞,甚于税赋,号为和籴,其实害人”,“况度支比来所支和籴价钱,多是杂色匹段。百姓又须转卖,然后将纳税钱。至于给付不免侵偷,货易不免折损,所失过本,其弊可知。”《白居易集·策林·论和籴状》) 因此建议恢复制定和籴的初衷,由政府用现金在一定地址按比市价略高的价格向民间收购,对人民诱之以利,使其乐意与政府交易。在必不得已的情况下,则实行“折籴”,即将青苗钱改征谷物,与和籴合而为一缴纳。白居易论述折籴的好处说:“折籴者,折青苗税钱,使纳斛斗”,“今若量折税钱,使纳斛斗,既无贱籴粟麦之费,又无转卖匹段之劳。利归于人,美归于上。则折籴之便,岂不昭然。由是而论,则配户不如开场,和籴不如折籴。”(同上书)。

☚ 平准论   爱日论 ☛

折籴

唐时实行两税法,民以物折价交税,官吏抑价征收,称为折纳。后又以税物折钱,使输米粟,谓之折籴。两者都加重了对百姓的剥削。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6:4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