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牒呈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古代名物 > 函籍類 > 公文部 > 公文 > 牒呈 牒呈 diéchéng 上行文書之一種。清制,凡直隸州知州行知府,府、州、縣佐貳官行府、州、縣等的文書,皆用牒呈。明·徐師曾《文體明辨·公移》:“今制……下達上者曰咨呈,曰案呈,曰呈,曰牒呈,曰申。”參閱《清會典·禮部·儀制清吏司四》。 古代名物 > 朝制類 > 文告契據部 > 奏札 > 牒呈 牒呈 diéchéng 官府中下呈上之文書、公文。清代府佐貳行知府、州縣佐貳行州縣、直隸州知州行知府、兩司首領行知府、儒學行州縣、府廰於提督、巡撫於司道、州縣於副將,均用“牒呈”。明·徐師曾《文體明辨·公移》:“[今制]下達上者曰咨呈,曰案呈,曰呈,曰牒呈,曰申。”參閱《清會典·禮部·儀制清吏司三》:“凡官文書,上行下行平行,各别其制”注。 公文 公文牍(文牍;公牍;剡牍) 牒(牒文;牒案;牒牍;章~;通~;军~) 札(札子;札书) 方板 公函 公事 刀笔 简书 书檄 朱墨 言事 手本 另见:机关 政府 联系 文书 ☚ 公文 各种用途的公文 ☛ 牒呈清朝规定的下级官府呈报公文,源于唐的牒文。清初规定:凡直隶州知州行知府,府、州、县佐贰官行府、州、县等的文书,皆用牒呈。之后,《大清会典·礼部·仪制清吏司三》又明确规定:“凡官文书,上行下行平行,各别其制”。凡“府佐贰行知府、州县佐贰行州县,各用牒呈。知府行直隶州知州,用墨笔照会;直隶州知州行知府,用牒呈。”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