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抗战日报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抗战日报

抗日战争时期,全国各地出版的抗战报。主要有: (1) 1938年1月8日在湖南长沙创刊,后迁湖南沅陵出版的《抗战日报》。主持编辑的有廖沫沙、周立波。1939年,国民党第一次反共高潮后,被迫停刊。(2) 1938年5月1日在山东聊城创刊的抗战时期中共鲁西北特委机关报。同年11月5日因聊城沦陷停刊。1940年初在卫河西馆陶一带复刊,更名《卫河日报》。(3) 1940年9月18日创刊于山西兴县。由原《五日时事报》、 《新西北报》及《黄河日报》等合并而成,为中共晋西北区党委机关报。1942年9月中共晋绥分局成立,改为该分局机关报,1946年下半年改名为《晋绥日报》,1949年5月1日终刊。

抗战日报

《抗战日报》

创刊于民国27年(1938) 1月28日。田汉任社长,廖沫沙任总编辑。办报宗旨是“团结各方面力量,特别是文化界的力量,援助政府抗战”。四开小报,无广告,文章占一半以上,常有名家作品发表。民国27年(1938) 7月底停刊。长沙大火后,在沅陵复刊。《抗战日报》坚持团结抗战的宗旨,对汪精卫公开投敌,进行了尖锐的揭露。对当时抗战后方长沙的兵役、伤兵、难民方面,连续发表读者来信和文章,进行揭露和批评。《抗战日报》迁沅陵之后,曾转载过毛泽东《论新阶段》、《中国军队应当学习苏联红军》两文,以及《新华日报》社论,也曾连载外国记者访问陕北的通讯。民国28年(1939) 6月15日,被迫停刊。

☚ 观察日报   新潮日报 ☛
抗战日报

抗战日报

民国二十七年(1938)1月28日创刊于长沙。由戏剧家田汉任社长,作家廖沫沙任主编,实际受中共领导。主张“团结各方面力量,特别是文化界的力量,援助政府抗战”,与夏衍主编的《救亡日报》 (先后在上海、广州、桂林出版) 为姊妹报。并注重文学艺术,多发表名家作品。同年7月底因故停刊,年底在沅陵复刊。作家周立波、欧阳山、草明均参加编辑工作。民国二十八(1939) 6月被迫停刊。

☚ 观察日报   湖南中央日报 ☛
抗战日报

抗战日报

1940年3月创刊,为中共鲁山特区机关报。社长陈叔俊。有油印、石印两种,4开4版。1940年5月10日夜,报社在随军转移途中被日军包围,大部分工作人员牺牲,报纸停刊。

☚ 抗日新闻   抗战日报 ☛

抗战日报

抗战日报

1937年12月创刊于聊城,1938年11月15日因聊城沦陷停刊。为国民党山东省第三区游击司令部政训处创办,接受中共鲁西特委领导。社长辛仲铭、齐燕铭(共产党员)、黄白莹、李士钊。原为8开,后改4开,创刊时油印,1938年5月1日起铅印。

☚ 抗战日报   时行日报 ☛
抗战日报

《抗战日报》

(一)创刊于1938年1月28日。四开小型报纸,田汉任社长,廖沫沙任总编辑,编辑有黄芸冈、王鲁彦、罗全平、黄仁宇等。《抗战日报》旗帜鲜明,立场坚定。1938年4月27日,曾发表署名辅臣的《几个似是而非的问题》一文,批判易君左关于“一个信仰、一个组织、一个领袖”的谬论。发表过《读吴稚晖的进一解》,指出国民党为汪精卫辩护的反动论调。《抗战日报》有各种专刊,如《抗战工人》、《抗战青年》、《抗战妇女》、《抗战儿童》、《抗战教育》、《戏剧与电影》、《诗歌战线》、《抗战文艺》、《抗战列车》、《抗战戏剧》、《动向》等。在上述专刊中,文艺占了相当大比重,特别是戏剧和戏剧评论。如田汉的《新雁门关》(京剧)、唐纳的国际三幕剧《中国万岁》、宋之的独幕剧《旧关之战》以及儿童话剧等。《抗战日报》在迁沅陵后,曾转载毛泽东《论新阶段》和《中国军队应当学习苏联红军》两文,以及《新华日报》社论,还连载外国记者访问陕北的长篇通讯。《观察时报》停刊后,《抗战日报》曾表示声援,不久便将廖沫沙、周立波等主要骨干转移。停刊时,发表了长篇的工作总结。
(二)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中央晋绥分局机关报。1940年9月18日在山西兴县创刊,八开铅印报纸,初为三日刊,1942年元旦改为间日刊。创刊时受晋西北区党委领导。1942年9月中共晋绥分局成立后改归晋绥分局领导。社长廖井丹,后为周文。总编辑先后为赵石宾、郝德青、常芝青。改为间日刊后,报社提出了地方化、通俗化、杂志化的办报方针。在晋绥分局的领导下,努力学习延安《解放日报》的改版经验,树立为晋绥边区人民办报的思想,大力加强通讯员工作,进一步密切同边区各级党委的联系。1944年9月18日由间日刊改为日刊,用五分之三的版面刊登晋绥分局所领导的晋绥分局各地通讯员和记者的来稿,报道了边区许多英雄人物的英雄事迹,为马烽创作著名小说《吕梁英雄传》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与晋绥边区群众建立了血肉联系。许多记者和交通员为编辑出版发行报纸献出了自己的生命。报纸不仅发行到游击区,而且还在敌占区秘密发行。为了消除该报的影响。日本侵略军经常用突然袭击的办法搜查行人,或用高价收买报纸。但都未能使该报在敌占区停止发行。对瓦解敌伪士气,鼓舞抗日军民的斗志起了重要的作用,1946年7月1日改为《晋绥日报》。

☚ 纪念徽班进京200周年活动   抗战 ☛
00006369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13:1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