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投袂而起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投袂而起

谓决心奋起,果断行动。《孽海花》第二五回: “如果日本和我们真的开衅,我只有投袂而起,效死疆场。”
●《左传·宣公十四年》: 春秋楚大夫申舟奉楚庄王之命出使齐国,途经宋国而未办过境手续,为宋人所杀。“楚子(楚庄王)闻之,投袂而起,屦及于窒皇,剑及于寝门之外,车及于蒲胥之市。秋九日,楚子围宋。” 袂(mei): 衣袖。屦(ju): 麻鞋。窒皇: 寝门前阙。蒲胥: 地名。楚庄王得知大夫申舟被宋国杀害,气得挥动衣袖,迅速站起。后果出兵围宋,为申舟报仇。

投袂而起

婉指振足精神,决心发奋。原指一甩衣袖,凛然站起。喻指。《左传·宣公十四年》:“楚子闻之,投袂而起。”

字数:54 - 来源:委婉语应用辞典 上海辞书出版社.2011

☚ 借镜观形   好事多磨 ☛
奋身而起

奋身而起

挺身
 因感动而奋起:兴起(闻风~)
奋然而起:奋袂而起
突然一跃而起:蹶然而起
纷然而起:蜎起 蜎兴
 纷然并起:蜂舞(~并起) 纷起 蜎奋烟发(豪雄~) 棼乘
 像蜂飞一样成群地起来:蜂起 蜂启蜂骇 蜂兴 朋兴
贤才遇时而起:凤鸣朝阳 鸣凤朝阳
 贤德之人兴起:凤起
英雄豪杰乘时而起:云起龙襄 云起龙骧
隐逸者趁时而出:起云
振臂而起:奋臂 怒臂
收敛锋芒,等待时机成熟而起:衔勇韬力
精神振作,立即行动起来的神态:投袂而起

另见:起床

☚ 起来   支撑2 ☛
投袂而起

投袂而起

意指振足精神,决心发奋。原指一甩衣袖,凛然站起。喻指。《左传·宣公十四年》:“楚子闻之,投袂而起”。

☚ 借镜观形   圆木警枕 ☛

投袂而起

挥衣振袖,奋然而起。形容决心奋起。军事上用来比喻决心参军戍边,保家卫国。投袂:挥动袖子。 《左传·宣公十四年》: “楚子闻之,投袂而起,屦及于室皇。”曾朴《孽海花》第二十五回:“如果日本和我们真的开衅,我只有投袂而起,效死疆场。”

投袂而起tóu mèi ér qǐ

shake down one’s sleeves and rise from his seat—be determined to do sth.;rise in determination
❍ 楚子闻之,~。(《左传·宣十四年》) When the viscount heard of it,he shook down his sleeves and rose from his seat.

投袂而起tou mei er qi

rise with a flick of one’s sleeve—show one’ s indignation

投袂而起tóu mèi ér qǐ

袂:衣袖;投袂:甩袖子。一甩袖子,站立起来。形容立即行动。burst forth suddenly, shake down one’s sleeves and rise from his feet

投袂而起tóu mèi ér qǐ

【解义】投袂:拂动衣袖。甩动衣袖,站立起来。形容决心奋发的情态。
【用法】多用于书面语。
【例句】如果我国领土遭到他国侵犯,我必将~,效死疆场,捍卫祖国。
【反义】犹豫不决、垂头丧气

投袂而起tóu mèi ér qǐ

衣袖一甩,站起身来。形容情绪激昂的一种姿态。《左传·宣十四年》:“楚子闻之,投袂而起。”

投袂而起

公元前617年,楚穆王联合陈、郑、蔡三国军队,准备攻打宋国,宋昭公自知不是对手,就亲自前往厥貉迎接楚穆王,并慰劳楚军,表示臣服。
楚穆王以霸主姿态进入宋国,并在宋昭公的陪同下前往孟诸泽打猎游览。
到了孟诸泽,负责穆王打猎准备工作的楚国大夫申舟要求各国诸侯第二天一早就点起火炬驾车到指定地点集合。
不料,第二天宋昭公迟到了一会儿,申舟竟不顾宋昭公的面子,把驾车的官员鞭打了一顿,并押到各营去示众。此举大大伤害了宋国君臣的自尊心。但申舟却认为自己是履行职责,并不过分。
三年后,楚穆王因病去世,庄王即位,国力更为强盛。但宋国不仅不归附,反而与晋国结盟。楚庄王多次出兵征讨,都未能使宋国屈服。
有一次,庄王派申舟出使齐国,从楚到齐,必须向宋国借道而行,但庄王根本不把宋国放在眼里,命申舟不必借道而强行通过。
申舟对楚庄王说:“臣过去曾得罪过宋国君臣,他们至今还怀恨在心,他们会乘机杀了臣。”
楚怀王坚持要求申舟前往,如有不测,他立即出兵讨伐宋国。申舟自知此去性命难保,但王命难违,因此与儿子诀别后才上路。
果然,申舟刚进宋国不久,便被发现而被捕。不久便被杀。
消息传到楚国,庄王勃然大怒,立即投袂而起,连鞋也顾不上穿,剑也未佩,就快步出宫,到军营命令军队出兵讨伐宋国。
强大的楚军突入宋国,包围了宋都商丘。但宋国军民竭力抵抗,庄王无法取胜,只得撤兵而回。
后来,人们便用“投袂而起”这个成语,来形容决心奋起的样子。

投袂而起tóu mèi ér qǐ

投袂:甩袖子。把衣袖一挥站起来。形容下定决心的样子。茅盾《第一阶段的故事》四:“自从实行法币以后,潘先生常常自悲‘英雄无用武之地’,甚至有半年工夫他当真不大热心于公债市场,但是卢沟桥事件蓦地到来……这可刺激了潘先生,立即‘~’了。”
〔出处〕《左传·宣公十四年》:“楚子闻之,投袂而起。”
〔近义〕奋袖而起
〔反义〕拂袖而去

投袂而起tóu mèi ér qǐ

投袂:挥袖。衣袖一甩站起来。形容决心已定,立即采取行动。也形容愤激的样子。
〔例〕村民们听说村办企业被他给弄垮了,个个义愤填膺,~,要去找他算账。
【提示】多作谓语。

投袂而起tóumèi'érqǐ

投袂:挥动袖子。一甩袖子,站立起来。形容愤怒、激动或立即奋起行动的样子。参见“屦及剑及”。

投袂而起tóu mèi ér qǐ

振一振衣袖站起来。
❶ 形容决心奋起。
❷ 也形容愤激的样子。

投袂而起tóu mèi ér qǐ

【解义】 投袂:拂动衣袖。甩动衣袖,站立起来。形容决心奋发的情态。
【用法】 多用于书面语。
【例句】 如果我国领土遭到他国侵犯,我必将~,效死疆场,捍卫祖国。
【反义】 犹豫不决、垂头丧气

投袂而起tóu mèi ér qǐ

投袂: 甩袖子。一甩衣袖站起来。形容下定决心起来干。章炳麟《代拟大元帅就职宣言》:“犹谓人心思顺,必有~者。”
◆ 也作奋袂而起

【投袂而起】tóu mèi ér qǐ

一甩袖子,站了起来。形容决心发奋的样子。投袂:拂动衣袖。袂:衣袖。

投袂而起tóumèi'érqǐ

〔连动〕 投,挥。袂,衣袖。甩袖站了起来。形容奋发坚定。语出《左传·宣公十四年》:“楚子闻之,投袂而起。”《孽海花》25回:“如果日本和我们真的开衅,我只有~,效死疆场,赎我的前愆了!”
※ 袂,不读作jué。
△ 多用于意志,态度方面。
【近义】挺身而出
〖反义〗畏首畏尾

投袂而起tóu mèi ér qǐ

《左传·宣公十四年》: “楚子闻之,投袂而起。”投袂: 挥袖,甩袖。即甩袖奋起。形容毅然奋发或急起直追的样子。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16:4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