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扶风县飞凤山秦墓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扶风县飞凤山秦墓飞凤山位于扶风县城南约300米处,𣲗河半圆环绕,山的东侧缓坡地上是城关镇千佛寺村。宝鸡市考古队在此进行抢救性清理,发掘出西周初期墓葬5座,马坑1个,秦人墓葬5座。秦人墓葬位于千佛寺村新规划的宅基地南北两端。5座墓和同处一阶台地上的西周墓穿插错落,但无打破关系。位于宅基地南端的3座包括未清理的一座,共4座为一组,相距较近,编号为M2、M8、M9;位于宅基地北端的编号为M3、M5。M3打破了西周灰坑,填土中还出土一戈的残援部。这批秦人墓未遭盗扰,组合完整。墓葬均为竖穴土坑,有活土二层台,方向270度。填土经过夯打,墓圹长2.42至2.9米、宽1.5至1.8米、深5.2至5.6米。二层台长度差别不大。葬具为一棺一椁,带头箱,棺椁板皆腐朽成灰,板灰较厚。头箱内置随葬器物。葬式皆为侧身或仰身曲肢,唯曲肢程度不同,均为头西足东式。除M9骨架仅留骨迹外,其余骨架保存完好。M3有一件石圭置死者胸部,M9有一件石玦置死者左侧。随葬品组合有规律,但数量不多,共出土陶器15件,石器3件,骨架2件,铜器1件。这批墓葬从形制、葬式、葬具及随葬品来看,具有秦人墓葬的典型特点,为秦人墓葬无疑。因随葬品中没有可作准确断代的标准器物,所以只能从类型学的角度判断。这批秦人墓葬的时间在春秋战国之交至战国中期。这批墓葬形制统一规则,反映出秦人严格规范的葬俗和文化特色。从出土器物上看,组合虽极为规律,但随葬品又十分简单,均为生活实用器,这与秦人早期墓葬不大一样,一方面说明墓主人可能是有血缘关系的一般贫民,另一方面还反映出战国早期秦人提倡节葬的文化特色。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