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扶桑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扶桑fú sāng

(字)孙承思,清代顺治进士。

扶桑fú sāng

神话传说中的神树,是太阳所居的地方;也是古代东海中的国名,用为日本、朝鲜的代称。《山海经·海外东经》:“汤谷上有扶桑,十日所浴,在黑齿北。居水中,有大木,九日居下枝,一日居上枝。”旧题汉·东方朔《海内十洲记》:“扶桑,在碧海之中,地方万里。上有太帝宫,太真东王父所治处。地多林木,叶皆如桑。又有椹树,长者数千丈,大二千余围,树两两同根偶生,更相依倚,是以名为扶桑。”《梁书·东夷传》:“扶桑在大汉国东二万余里,地在中国之东,其土多扶桑木,故以为名。”顾况《送从兄使新罗》:扶桑衔日近,析木带津遥。李商隐《偶成转韵七十二句》:旧山万仞青霞外,望见扶桑出东海。韦庄《送日本国僧敬龙归》:扶桑已在渺茫中,家在扶桑东更东。

扶桑

神木名,傳説日出其下。枚乘《七發》:“凌赤岸,篲扶桑。”涵芬樓本《古文苑》張衡《髑髏賦》:“西徑昧谷,東極扶桑。”惜陰軒本作“浮桑”。

扶桑

 

杨方


 丰翘被长条,绿叶蔽朱华。
 因风吐微音,芳气入紫霞。
 我心羡此木,愿徙著吾家。
 夕得游其下,朝得弄其花。


 晋代杨方所作的《扶桑》一诗,大体上可分两个部分来赏析。
 首先,前四句着重从四个角度来描写扶桑花的姿容和风采。写扶桑的“形”,丰茸翘秀,美丽挺拔,长长的纤枝倒垂着,给人一种袅袅婷婷的印象;写她的“色”,绿叶掩映着红艳的花朵儿;而“因风吐微音,芳气入紫霞”,则是形容她的“音”和“香”,由于微风的吹拂,扶桑轻轻是摇曳,发出淡淡的娇音;她的芬芳的气息实可飘入云霄。这四句中,运用了拟人和夸张等方法,使扶桑花栩栩如生地展现在我们面前。
 既然扶桑花如此可爱,那么诗人又是如何抒发自己的爱花惜花之心呢?
 在诗的第二部分,作者凭借前边的描绘所设的铺垫,直抒胸臆,情不自禁地写道:“我心羡此木,愿徙著吾家。”作者非常羡慕、喜爱扶桑,希望能将她移裁到自己的家中。诗写到这里,诗人并未止笔,而是尚嫌如此仍不能满足自己的心愿,继而又写到:“夕得游其下,朝得弄其花”,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只有与此花朝夕相伴,在她的下面游乐,把玩花儿,方能遂愿,可见诗人的爱花之心是多么真、多么切!

扶桑fú sāng

❶植物名。李咸用《晓望》:“露惊松上鹤,晓色动扶桑。”
❷我国对日本的旧称。杜甫《壮游》:“至今有遗恨,未得穷扶桑。”

扶桑

扶桑fúsāng

━━ 传说日出之处。指太阳。《楚辞·九歌·东君》:“暾将出兮扶桑。”晋·陶渊明《闲情赋》:“悲扶桑之舒光,奄灭景而藏明。”另见96页“扶桑”条。

☚ 扶木   赤乌 ☛

扶桑

扶桑fúsānɡ

━━ 日本。据《南史·东夷传》载,扶桑在大汉国东二万余里,地在中国之东,其土多扶桑木,故名。唐·王维《送秘书晁监还日本国》诗:“乡树扶桑外,主人孤岛中。”元·王冕《送颐上人归日本》诗:“上人住近扶桑国,我家亦在蓬莱丘。”另见6页“扶桑”条。

☚ 关右   花源 ☛
扶桑

扶桑

神木名,以之名神地。一名扶木。屈原《离骚》:“饮余马于咸池兮,总余辔乎扶桑。”《淮南子·天文训》:“日出于旸谷,浴于咸池,拂于扶桑,是谓晨明;登于扶桑,爰始将行,是谓朏明;至于曲阿,是谓旦明。”又,《山海经·海外东经》:“旸谷上有扶桑,十日所浴,在黑齿北,居水中,有大木,九日居下枝,一日居上枝。”《大荒东经》曰:“大荒之中,有山,名曰孽摇頵羝。上有扶木,柱三百里,其叶如芥。有谷,曰温源谷。汤谷上有扶木。一日方至,一日方出,皆载于乌。”又.王充《论衡·说日篇》:“《禹贡》、《山海经》言日有十。在海外东方有汤谷,上有扶桑,十日浴沐水中。有大木,九日居下枝,一日居上枝。”

☚ 巫山云雨   扼腕抵掌 ☛

扶桑

代称君主。康有为《出宫留别诸公》诗之五: “木公虚拥扶桑日,金母高居紫焰天。”
○ 咸池升日

扶桑

(一) 神话中之神木名,传说日出于其下。《楚辞·离骚》:“饮余马于咸池兮,总余辔乎扶桑。”《淮南子·天文训》:“日出于旸谷,浴于咸池,拂于扶桑,是谓晨明。” (二) 古代国名。《梁书·东夷·扶桑传》:“扶桑在大汉国东二万里,地在中国之东,其土多扶桑木,故以为名。”以其地约在今日本国,故后世沿用为日本之代称。

扶桑

(2次) 神话中的神树名,古谓日出之处。总余辔乎~《离》 照吾槛兮~《歌·东》

扶桑fú sāng

神话中的神木名。传说日出其下。也代指日出之地。《离骚》:“饮余马于咸池兮,总余辔乎扶桑。”王逸注:“扶桑,日所拂木也。《淮南子》曰: 日出汤谷,浴乎咸池,拂于扶桑,是谓晨明。登于扶桑,爰始将行,是谓朏明……结我车辔于扶桑,以留日行,幸得不老,延年寿也。”洪兴祖补注引《山海经》曰:“黑齿之北,曰汤谷,有扶木,九日居下枝,一日居上枝,皆戴鸟。”郭璞注:“扶木,扶桑也。”《说文·手部》云:“扶桑,神木,日所出。”徐文靖《管城硕记》引《南史·扶桑国传》曰:“齐永元元年,其国有沙门慧深,来至荆州,说云: 扶桑在大汉国东二万余里,土多扶桑树,故以为名。扶桑叶似桐,初生如笋,国人食之,实如梨而赤,绩其皮为布,亦以为锦,有文字,以扶桑为皮纸,其国人名国王为乙祁。”姜亮夫通故:“据此则扶桑只是一国,日出扶桑,专指一木也。”赵逵夫《屈骚探幽》:“中国古代所说扶桑,乃指美洲之墨西哥,墨西哥城在其南部,是古代玛雅文化中心之一。玛雅文化同中国殷商文化有共同之处,且人们多次在美洲发现上古中国人到美洲之物证。‘墨’、‘扶’、‘榑’古音为同位双声,‘桑’、‘西’亦同声纽,俱可以转换。”《九叹·远游》:“维六龙于扶桑。”

扶桑1;扶桑2;服丧

◉ 扶桑1 fúsānɡ 
❶古代神话中海外的大树,据说太阳从这里出来。〈例〉日出~/ 叶如桑,又有葚,树长者二千丈,大二千余围。树两两同根而生,更相依倚,是以名~/ 日出,下浴于汤谷,上拂其~。
❷(Fúsānɡ)也作“榑桑”。传说中东方海中的古国名,旧指日本。〈例〉东夷海外,碣石、~/ 上人住近~国,我家亦在蓬莱丘。
◉ 扶桑2 fúsānɡ  朱槿,落叶灌木,叶形如桑,花大,多为红色,蒴果卵圆形。供观赏。〈例〉花台的四围栽着~/ ~产南方,乃木槿别种。花有红黄白之色,红者尤贵。
◉ 服丧fúsānɡ  长辈或平辈亲属等死后,遵照礼俗,在一定期间内戴孝。〈例〉他的父亲去世了,正在~呢!

古代名物 > 天象類 > 天體部 > 太陽 > 扶桑
扶桑  fúsāng

亦稱“扶光”、“昇扶”。神話中的樹名,傳説日出其下,拂其梢而升,故借指太陽。《楚辭·離騷》:“飲余馬於咸池兮,總余轡乎扶桑。”《文選·謝瞻<九日從宋公戲馬臺集送孔令詩> 》:“扶光迫西汜,歡餘讌有窮。”吕延濟注:“扶光,日也。”唐·駱賓王《對策文》之三:“徒以鑽木輕焰,仰昇扶而曜暉。”清·顏光敏《望華山》詩:“天鷄曉徹扶桑涌,石馬宵鳴翠輦過。”


古代名物 > 花卉類 > 花部 > 常緑木本 > 扶桑
扶桑  fúsāng

亦稱“佛桑”、“朱槿”、“赤槿”、“曰及”、“花上花”。錦葵科,常緑大灌木。莖直立,多分枝。葉互生,卵形,先端漸尖,緣有鋸齒。花大,單生於上部葉腋,單瓣者漏斗形,玫瑰紅色,重瓣者非漏斗形,有紅、黄、粉紅諸色。花期全年,夏秋最盛。供觀賞,可入藥。我國各地均有栽培。晉·嵇含《南方草木狀》:“扶桑出南凉郡,花深紅色,五出,大如蜀葵。”明·李時珍《本草綱目·木三·扶桑》:“〔釋名〕佛桑、朱槿、赤槿、日及。時珍曰: 東海日出處有扶桑樹,此花光艷照日,其葉似桑,因以比之,後人訛爲佛桑,乃木槿别種,故日及諸名亦與之同。”清·吳其濬《植物名實圖考·扶桑》:“佛桑,一名花上花,雲南有之。”


古代名物 > 神異類 > 異物部 > 植物 > 扶桑
扶桑  fúsāng

亦作“榑桑”,亦稱“扶木”。神話傳說中木名。生於東方,爲十日之所居。其說始見於先秦。《山海經·大荒東經》:“大荒之中,有山名曰摇頭羝,上有扶木,柱三百里,其葉如芥。有谷曰温源谷。湯谷上有扶木。一日方至,一日方出,皆載于烏。”郭璞注:“扶桑在上。”郝懿行箋疏:“《說文》云:‘日初出東方所登榑桑,叒木也。即此,叒通作若。”又《海外東經》:“湯谷上有扶桑,十日所浴,在黑齒北。居水中,有大木,九日居下枝,一日居上枝。”郭璞注:“扶桑,木也。”袁珂校注:“王念孫云:‘(《文選》)《月賦》注引作:“湯谷上有扶木;郭璞曰:扶木,扶桑也。”據此,經文扶桑當作扶木;郭注‘扶桑,木也’當作‘扶木,扶桑也’。扶桑者,《文選·思玄賦》注引《十洲記》云:‘葉似桑樹,長數千丈,大二十圍,兩兩同根生,更相依倚,是以名之扶桑。’蓋神木也。又名若木。”《楚辭·離騷》:“飲余馬於咸池兮,總余轡乎扶桑。折若木以拂日兮,聊逍遥以相羊。”王逸注:“扶桑,日所拂木也。”洪興祖補注:“《淮南子》云:扶木在陽州,日之所𦠻。𦠻,猶照也。《說文》云:榑桑,神木,日所出。”又《嚴忌〈哀時命〉》:“衣攝葉以儲與兮,左祛挂於榑桑。右衽拂於不周兮,六合不足以肆行。”王逸注:“榑,一作扶。”《淮南子·天文訓》:“日出于暘谷,浴于咸池,拂于扶桑,是謂晨明。登于扶桑,爰始將行,是謂朏明。”參見本類“若木”。

扶桑

扶桑

神木名,传说日出其下。《楚辞》屈原《离骚》:“饮余马于咸池兮,总余辔乎扶桑。”《淮南子·天文》:“日出于旸谷,浴于咸池,拂于扶桑,是谓晨明。”左思《吴都赋》:“经扶桑之中林,包汤谷之滂沛。”——经过扶桑林中,包容汤谷洪流。明顾璘《祝融峰观日出赋》:“视扶桑于咫尺,东旷望而无穷。”

☚ 扶留   扶疏 ☛

扶桑fú sāng

〖名词〗
神话中的树木名(1)。《潮州韩文公庙碑》:西游咸池略扶桑。——到西边游览了咸池,巡视了扶桑。

太阳

太阳

日(日母;日君;日乌;日球;日阳;日驭;日御;日魂;日精;日轮;日影;日头;日毂;日镜;日宫;日珠;日车;日辔;天日;白日;昼日;火日;老日;红日) 阳(阳光;阳乌;阳谷;阳辔;阳神;阳婆;阳日;阳羽;阳灵;阳宗;阳魂 阳精;阳轮;阳晖;阳辉;阳曜;翔阳;天阳;朱阳;火阳;极阳;红阳;闿阳) 曜(曜灵;干曜) 乌(乌阳;乌轮;乌焰;乌踆;踆乌;金乌;赤乌;织乌;渴乌;旸乌;灵乌;~飞兔走) 羲(羲景;羲阳;羲轮;羲驭;羲庭;羲曜;羲御;羲和;朱羲) 曦(曦仪;曦车;曦轮;曦轩;曦曜;曦辔;朱曦;车曦;晴曦) 暾 炎(炎驭;炎精;炎烛)景(远景;白景) 晶(日晶) 晹(晹乌;旸鸦) 毁 干(干曜) 火精 红轮 飞轮 金虎 金鸦 金鸡 金轮 金蟾 金镜 金锣 金盆 金钲 丹灵 耀灵 灵曜 灵辉 朱明 大明 利眼 丹景 六龙 织鸦 踆鸦 红旭 赤鸦 赤盖 赤萍 赤帜 轩龙 龙驭 烛龙 利眼 东君 天晷 轮形 祥轮 灵辉 灵晖 朝光 升光 扶光 扶木 扶桑 升扶 玄晖 明离 重离 离明 龙烛 黄道 高圆 飞辔 明两 丙火 泥珠 悬珠 三足(三足乌) 龙车 赤瑛盘 濯曜罗
太阳的美称:璧日
道教称太阳:圆光蔚 圆罗曜
太阳和月亮:日月 重光 重曜 干坤昭回 双丸 双曜 灵曜 乌兔 乌蟾 羲舒 羲娥 阴羲 曦月 曦舒 浮明 璧丽 两明 高明 两轮 二轮 二明 二景 二纪 悬景 金盘 蟾踆 雄雌 白兔赤乌 日居月诸 金乌玉兔 东乌西兔 银轮玉兔 飞乌走兔 飞乌驰兔 日兄月姐
迅疾来往的日月:双梭
日月圆的样子:规规

另见:阳光 照耀 光影 太阳运行 日月出没地

☚ 太阳   各种太阳 ☛

日月出没地

日月出没地

日出的地方:日域 日津 扶木 扶桑 浮桑 搏桑 旸谷 汤谷 东隅(日出~) 东汜
传说日出处的旸谷:东沼
东方之国,日出处:明夷
东方之野,日出之处:鸿蒙 鸿灵
太阳的居处:日宇 日窟
日落的地方:西汜 西冥 虞渊 虞泉 禺渊 禺谷 嵎谷 隅谷 昧谷 蒙谷 蒙汜 大蒙 崦嵫 细柳
月的归宿处:月窟 月竁

另见:月亮 运行2 太阳 升起 落下

☚ 荒远的地方   尽头 ☛

观赏花名

观赏花名

牡丹:花王(百花王) 国花 国色(国色天香) 国艳 姚魏 洛花 洛阳(洛阳花) 茜金 鼠姑 雄红鹿韭 贵客 赏客 木芍药 富贵花 百两金 醒酒花 大北胜御衣黄 天下真花 伊洛传芳
牡丹花的一种:朱砂红
牡丹的好品种:魏花 魏紫(~姚黄) 魏姚 魏妃 魏红 魏家品
芍药花:芍药 红药 可离 当离 将离离草 近客 娇客 余客 白芍 白犬 婪尾(婪尾春) 花相 第一娇
兰花:兰(兰草;兰苕;兰英;芳~;九~;春~;幽~;香~;芝~;草~;墨兰;山~;蕙~;建~;香水兰) 蕳 幽客 九畹 媚世 服媚 都梁香 燕尾香 九畹花 郑女花 省头草 王整花
兰花的美称:香祖 国香 第一香 王者香
玉兰:辛荑 新雉 女郎花
芙蓉:木莲 拒霜(拒霜花) 木芙蓉 断肠花
木槿:蕣(蕣荣;蕣英;朝蕣) 椴 榇朝生 木堇 槿花 朝槿 朝荣 朝华 露槿 时客 日及 舜华 舜英 王蒸 面花 裹梅花 朝开幕落花
扶桑:朱槿(朱槿花) 赤槿(赤槿花)佛桑(佛桑花) 日及(日及花)花上花
桂花:桂(桂子;桂华;芳桂;金~;银~;缅~;岩~) 金栗 金粟 木樨 木犀 止唾 严客 仙客 诜枝 郁金黄 七里香 九里香 广寒仙 窅窳花 无瑕玉花
桂花的美称:玉桂 贞桂
杜鹃花:杜鹃 山鹃 山客 山榴 踯躅(山踯躅;红踯躅) 踯局 蜀帝催归 谢豹花 映山红 山石榴
玫瑰花:刺客 徘徊花 离娘草
海棠花:海棠(日本~;四季~;迎星~)棠花 海红 川红 蜀客 蜀红 蜀锦 名友 富贵花 花中神仙
秋海棠:八月春 断肠花 烂肠草
绣球花:粉团 雪球 八仙花
月季花:胜春 瘦客 痴客 月月红 长乐花 斗雪红
水仙花:水仙 捺只 雅蒜 天葱 配玄女星 俪兰 玉玲珑 姚女花 栗玉花 黄玉花
虞美人:舞草 仙人草 丽春花 满圆春百般娇

☚ 好花   荷花 ☛

外国

外国

外(外域) 番(番邦;番地;外番) 边国 异国 异域 异邦 异地 异乡 异族 异方 海邦 海表 洋邦 殊域
远方,异域:殊方
外国的:洋(~人;西~;东~;外~)
中东国家:天方(~夜潭)
东亚、南亚、东南亚国家:泰东
印度:竺(竺国;竺干;干竺;天竺) 梵方 梵表 西天(~取经) 天督 身毒 贤豆 西宇 西番 佛国 香城 香国 婆罗门
有关古代印度的:梵(~文;~语)
日本:和(~服;~文) 日(~语;~元) 扶桑 东瀛 东洋
朝鲜:高丽
朝鲜、日本等东方诸国:隅夷
蒙古:
欧美各国:西(泰西)
欧洲封建时代的诸侯国家:公国
美国:美(~籍;~元)
英国:英(~语;~尺)
(本国以外的国家:外国)

另见:国家 世界各地

☚ 中国   各种状态的国家 ☛

扶桑rose of China;Chinese hibiscus

Hi-biscus rosa-sinensis,别名朱槿、佛桑。锦葵科木槿属观花灌木。汉代《山海经》中有“汤谷上有扶桑”的记述。以其叶似桑而枝条相扶相倚而生,故名。晋代嵇含《南方草木状》中解释,以其花如木槿而颜色深红,称之为朱槿。并有“深红色,花五出”的记载。清初的《花镜》中,记扶桑春末夏初开花,“有深红、粉红、黄、白、青色数种,并单叶、重叶之异”。此时已培育出许多新品种,成为著名观赏花木。
扶桑为落叶或常绿大灌木,高达6m,茎直立,多分枝。叶互生,广卵形或狭卵形,长9~13cm,边缘有锯齿或缺刻。花大,径10~17cm,单生叶腋,有红、粉、黄、白等色。单瓣者漏斗形,花蕊伸出花冠之外,重瓣者花形略似牡丹,故有朱槿牡丹之名。花期长,以夏、秋为盛,有的品种常年有花;蒴果卵圆形。重瓣品种多不结果。扶桑有单瓣、复瓣及重瓣3种类型,常见的品种有:‘锦叶’扶桑(cv.Cooperi),叶狭长,有白色斑纹,花小,朱红色。‘深红’扶桑(cv.Van Houttei),花深红色;‘彩瓣’扶桑(cv.Calleri),花瓣上半部黄色,基部朱红色。扶桑产中国福建、广东、海南、广西、云南、台湾、浙江南部和四川等地。温带地区温室盆栽。喜光,但阴处也可生长,甚少开花。喜温暖湿润气候,不耐寒。气温在30℃以上开花繁茂,在2~5℃低温时出现落叶。不择土壤,但在肥沃而排水良好的土壤中开花硕大,水分过多时叶易黄落。生长强健,耐修剪。多春季行扦插繁殖。扶桑抗病力强,虫害少,在通风不良或光照不足时,有棉蚜(Aphis gossypii)、糠片盾蚧(Parlato-ria pergandii)或煤污病(Cladosporium sp.fumago va-gans)等为害,蚜虫可用800~1000倍乐果喷杀。煤污病由蚜虫传播,初时可用水冲洗。对介壳虫可喷马拉硫磷1000倍液杀灭。
扶桑花色鲜艳,花大形美,品种繁多,且花期甚长,四时不绝,是著名的观赏花木。除盆栽观赏外,也常用于道路两侧、分车带及庭园、水滨的绿化。高大的单瓣品种,常植为绿篱或背景屏篱。

扶桑Chinese hibiscus

Hibiscus rosa-sinensis L.,又称朱槿。锦葵科,木槿属。观赏植物。常绿灌木。2n=92,144,168。原产中国南部。世界各地广泛栽培。被选为马来西亚国花和美国夏威夷州州花。叶互生,青翠似桑叶。花大,有单瓣和重瓣,花色有白、粉红、红、黄和橙等,栽培品种繁多。喜温暖湿润、阳光充足和通风环境,不耐寒霜。扦插或嫁接繁殖。扶桑枝条萌发力强,修剪才能使枝茂花繁。在暖湿地区多散植庭园,作为花篱,盆栽时适用门厅布置。根、叶、花可入药。同属另一观赏种为吊灯扶桑。重瓣朱槿则是扶桑的变种。

扶桑

扶桑Fusang

锦葵科。又名朱槿。灌木。叶互生,宽卵形或狭卵形。花单生叶腋;副萼6—7,线形;萼钟状;花瓣5,回旋状,玫瑰红色、淡红或淡黄色;单体雄蕊;柱头5。蒴果卵形。分布于华南和西南。各地栽培,观赏植物;茎皮纤维可代麻制绳索、织麻袋;根、叶及花入药,能利水、解毒消肿。

☚ 苘麻   梧桐 ☛

扶桑

古国名。指今日本。后为日本的代称。一说指今墨西哥。参阅《梁书·东夷传·扶桑》。(《南史·夷貊传上·扶桑》文同)。

扶桑

扶桑Hibiscus rosa-sinensis

又名“朱槿牡丹”。双子叶植物。锦葵科常绿灌木。茎直立,多分枝,高1~5米,叶互生,阔卵圆形似桑叶。花大,生于叶腋,有单瓣和重瓣,花色黄、粉红、大红、白色等。扶桑是我国名花,全国各地都有种植。北方盆栽,南方地栽作公园、庭院观赏植物种植,一树开花数百朵,花朵大而丰满,花形花色多变,品种繁多,颇受人民喜爱。扶桑喜阳光,适宜开阔光照充足环境种植。育苗期用扶桑重剪后母株产生大量新枝,新枝长到10厘米左右,疏下过密的小枝,带踵掰下扦插在沙床内,在20℃以上条件下,也会很快发根成苗。在强光照、肥水充足条件下,花繁叶茂。冬季宜放在10℃以上室内向阳处,少浇水,土壤潮干状态,室温低于1℃常会受冻死亡。与扶桑相似的锦葵科盆栽花木还有拱手花篮、吊钟花、木芙蓉、黄槿等。

扶桑

☚ 虎刺梅   茉莉花 ☛

扶桑fú sāng

《本草纲目》木部第36卷扶桑(9)。药名。参见“扶桑花”条。

扶桑fú sāng

亦作“扶木”。
❶神树名。《山海经·海外东经》:“汤谷上有扶桑,十日所浴。”郭璞注:“扶桑,木也。”
❷神话中日出处。王冰《黄帝内经素问注·序》:“欲诣扶桑,无舟莫适。”
❸对日本国的旧称。《清代名医医话精华·顾序》:“勿使扶桑三岛民族西向而笑我支那人之马鹿。”

扶桑fu sang

legendary mulberry tree located at the extreme eastern limits of the world,from which the sun is supposed to rise

扶桑

传说中的东方神树,太阳由此升起。又称“扶木”,《说文》作“榑桑”。《离骚》:“饮余马于咸池兮,总余辔乎扶桑。”王逸注:“拂桑,日所扶木也。”《山海经·大荒东经》:“汤谷上有扶木,一日方至,一日方出,皆载于乌。”《淮南子·天文》:“日出于暘谷,浴于咸池,拂于扶桑,是谓晨明;登于扶桑,爰始将行,是谓朏明。”曾侯乙墓出土衣箱E·61上绘有一树,树枝上绘有太阳,其树即扶桑。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2:4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