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扳bān

(一)拉向自己这边。
(例)却说那怪物坐在上面,自斟自酌。喝一盏,扳过人来,血淋淋的啃上两口。(三十·381·)
(二)攀亲。
(例)只因无子,求神作福; 生了奴奴,欲扳门第,配嫁他人。(二十七·344·)
(三)伐断。
(例)叫八戒砍草,沙和尚扳松,老孙会做木匠,就在这路上搭个蓬庵,好道也住得年把。(六十七·851·)

读音b·an(-),为an韵目,属an—ian—uan—üan韵部。布还切,平,删韵。
❶拉;扳动;拨动。
❷扭转;扳回;挽救。如:上局乒乓球输了,这局要扳回。

上一条: 下一条:

读音p·an(-),为an韵目,属an—ian—uan—üan韵部。普班切,平,删韵。
❶同“攀”。抓着东西往上爬;攀登。

上一条: 𢬵 下一条:

扳bǎn

攀折。例:~坏树枝。
❍ ~折花、果。
《汉语大字典》:“扳,攀折。”

扳ban1

(动)❶使固定的东西分离:~包谷|~笋子。
❷争辩:这个问题不要再~了。|这点小事也值得~个输赢?
❸争(价钱):买主们也很会挑剔,特别是那厂里的人,一分一厘地~价钱。(川文82.3.54)

〔ban〕 nghueat: ~包谷。nghueat beud reud.

扳《广韵》布遷·删;biān‖bān

用手或其他工具抓住(东西):~悬𧻙下biān gnuái bēh gê(爬上爬下。形容好动)
❍ ~伊恒biān yī án(拉紧)。宋·梅尧臣《和孙端叟蚕具·桑钓》:“長鈎扳桑枝,短鈎挂桑籠。”

<绥德>
❶折: ~一朵花儿|~把儿硬柴。
❷划: ~船。
❸拔罐子: 你是着凉了,~上几罐子就会好的。

ㄅㄢ;ㄆㄢbān; pān2560挽;向下向里拉。冀鲁官话。河北井陉。1934年《井陉县志料》:「邑人谓手攀物曰~。」胶辽官话。山东烟台〖pan31〗。西南官话。四川。张慎仪《蜀方言》:「手挽曰~。」唐枢《蜀籁》:「~,向下拉。」吴语。上海〖〗。一根牛绳~断脱勒。上海崇明。1929年《崇明县志》:「~,音攀,手摘高也。」江苏无锡〖〗。~艄。江苏苏州。长篇叙事吴歌《五姑娘》:「一把~牢阿天哥哥着勒拉身上格汗衫。」《海上花列传》第三八回:「是个娘姨采仔一朵荷花,看见个罾,随手就~,刚刚~着蛮蛮大个金鲤鱼。」江苏常熟。清光绪甲辰年《常昭合志稿》:「使物向外曰推,向里曰~。」江苏太仓。1919年《太仓州志》:「以手摘高曰~。」浙江镇海、宁波〖〗。~罾。浙江温州〖pa33〗。~一日鱼阿~才几条鲫鱼板儿小鲫鱼。浙江萧山、象山。客话。江西赣州〖〗。用手扶住。吴语。《山歌》:「双手~窗看日头。」挽回。吴语。上海〖〗。败局~转来‖拿比分~平。紧紧抓住。闽语。福建厦门〖pian44〗。~悬𬦰低形容好动。弄;打。吴语。上海〖〗。只听得一位老太太在大声呵斥她的孙子:「哪弄来这么个不祥之物,赶快~死它!」掰,用两手将物分开。西南官话。四川成都〖pan55〗。~包谷‖~笋子。吴语。江苏苏州〖〗。湘语。湖南双峰〖〗。争;争辩。江淮官话。江苏镇江〖〗。西南官话。四川成都〖pan55〗。这个问题不要再~了。贵州桐梓〖pan55〗。那厂里的人买东西,一分一厘地~价钱。贵州清镇。挣扎,身体及四肢乱扭。西南官话。云南昆明〖〗、大理〖〗、蒙自〖〗、昭通〖pan53〗、思茅〖〗。鱼不~了,怕是死了。贵州桐梓〖pan42〗。翻。中原官话。江苏徐州〖〗。不信,咱~书本看看。折。晋语。陕西绥德〖〗。把筷子~断。陕西北部〖〗。~一朵花。扔。中原官话。山东郯城〖〗。我把死狗~到后山去了。江苏徐州〖〗。把没用的东西都~了吧。河南〖〗。你再闹就把你~到河里去了。丢失。中原官话。江苏徐州〖〗。搁好,别~了!放。中原官话。江苏徐州〖〗。不好带在身上,~家来里就是了!跌;摔倒。中原官话。河南:只听『吱溜』、『叭嚓』一声响,一下子~了个嘴啃泥儿。纠正。东北官话。东北〖〗。这种恶习应该~一下。冀鲁官话。天津〖pan213〗。你这毛病可得~着点儿。西南官话。云南昆明〖〗、曲靖〖〗、保山〖〗、临沧〖〗、昭通〖pan53〗。就是要~~他这坏毛病。

❶〈隐〉明清江湖诸行指买。见《新刻江湖切要·人事类》。
❷〈隐〉明清江湖诸行指探人口风。见《新刻江湖切要·人事类》。

扳bān

❶用力使一头固定的东西改变方向
 △ ~道岔|~着手指头算数。
❷扭转(败局)
 △ ~回一局。
【注意】不读bǎn。

❶拉;拨动:~动丨~闸丨~机丨~道。
❷扭转:~回丨~本。

扳bān

❶ 使一端固定的东西改变方向或转动:扳手|扳螺栓|扳指头。
❷ 扭转:扳本儿|扳回来。

扳bǎn

❶矫正、纠正(不好的习惯或动作)。如:对“左撇子”的孩子还是不“~”的好。
❷约束(某种习惯)。如:别一动就打人,得~着点儿。

扳ban

扳本 扳道 扳动 扳机 扳平1 扳手 扳指儿 扳子 扳不倒儿 扳指头算日子

扳(一)bān (二)pān

【辨形】 右是反,起笔是撇。7画。形声。
【辨义】 (一)bān
❶ 使位置固定的东西改变方向或转动:扳道|扳动|扳机|扳手|扳头|扳闸|扳子|扳枪栓。
❷扭转:扳本|扳回一局。
〔扳指儿〕戴在拇指上的玉石指环,起初是射箭时戴,后来用做装饰品。
(二)pān 〈古〉通“攀(pān)”。
❶ 抓住东西向上爬。
❷ 拉拢,拉扯。
【辨析】 二音都可表示手的动作。区别在于:
一、词义着重点不同: 扳(一)bān着重表示手向左右、内外移动的动作;(二)pān多表示手向前向上的动作。
二、字音沿革状况不同: 扳(一)bān是古今传承字音,现代仍常用;(二)pān是“攀(pān)”的通假字音,只用于古语词。

扳pān

❶抓住东西向上爬:(宝玉)说着,~鞍上马,众小厮围随,往贾赦这边来。(二四·534)
❷引起:贾珍深知他与邢夫人不睦,每遭邢夫人弃恶,~出怨言。(七五·1849)

扳bān

❶一作“扳耀”或“蒲拨”。明清江湖社会谓买。《新刻江湖切要·人事类》:“买曰扳; 扳耀; 蒲拨。”参“班”条。
❷明清以来江湖社会谓套人口气。同上书“人事类”:“套曰扳。”又《切口·巫卜》:“扳: 套人之口气也。”

扳pān

〖动词〗
用同“攀”。援引,挽引(2)。《春王正月》:隐长又贤,诸大夫扳隐而立之。——隐公年长而又有道德才能,大夫们援引隐公,立他做国君。《同学一首别子固》:其大略欲相扳以至乎中庸而后已。——他的大概意思是希望相互援引一直达到中庸境界才肯罢休。

扳pān

❶ 挽,引。贯休《感怀寄卢给事二首》:“童~邻杏隳墙瓦,燕啄花泥落砌莎。”王安石《伤仲永》:“父利其然也,日~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❷ 攀附。《宋书·乐志四》:“~龙附凤,日望身轻。”

*

B0E2
㈠ban❶拉动;拨动:~闸门/~开关/~道岔/~树枝/~动枪栓/~倒瓶子/~着指头计算。
❷可供手掌握扳动的:~机/~手/~子/~指。
❸扭转:~回一盘/败局已定,他~不过来了。
㈡pan〈文〉攀;攀附:~援/~贵亲。

拉(~开;~走;拉扯;~纤;~网)扯(~开) 扳(~开关) 抽(~我一把) 缒 扽
拉着物体挨着地面或表面移动:拖(拖拉;拖扯) 拕
拉,拖:拉(拉引;拉拽;扯拉) 挽(~弓;~手;挽引;挽牵;挽搂) 摄 曳(曳引;拖曳;引曳) 掣(~肘) 拽(扭拽;拖拽;扯拽)抴 缒 扔 挹(~袖) 牵引
 牵拉,牵引:援(~之以手)
 攀援牵引:攀牵
机器或牲畜拉车辆、农具等:引(牵引)
拉住:扣(~马而谏) 牵扭 碍挽 扯捽
 扯住头发:挦毛
 拖住:
 牵引拉住:牵拉
揪住拉扯:揪拉 捽引 捽挽 扭扯
 互相扭扯:纷拿 纷挐 纷拏
又拉又扯:揪扯 揪采 连拉带扯
拉长:引(~首) 拖曳 拖拽
 用手把物拉长或扯平:抻 捵(~面)
拉开:撕开
拉开弓:
拉平:拉齐
拉拢:
两手替换着把线拉回:捯(~线)
拉裂:钩裂
扯断:顿断
(用力使朝自己所在的方向或跟着自己移动:拉)

另见:用力 拔 移动2 物体

☚ 拉、扯、拔、撕   拉的程度 ☛

扭转

扭转

扳(~本;~回一局) 斡旋
扭转形势:引日
扭转局面或风气:挽狂澜
扭转亏损的局面:扭亏
大力扭转艰难危急的局面:弘济时艰
从根本上改变局面:旋转干坤 旋干转坤扭转干坤 干旋坤转 干转坤旋
力量巨大,能够扭转或挽回危局:回天(回天转日;回天挽日;回天倒日;回天转地;回天运斗;转日回天;挽日回天;转海回天) 转地
竭力扭转危局:力挽狂澜 力障狂澜 力砥狂澜
(纠正或改变事物的发展方向:扭转)

☚ 挽回   资助 ☛

轻便地爬动

轻便地爬动

轻躁
连滚带爬:趋蹶
抓着东西往上爬:攀(攀援;攀引;攀缘;攀蹑;仰~;~藤附葛) 援(~木而上) 扳 扒(~上墙头) 爬(~杆) 缘(~木而鱼)
 向高处登爬:爬高上梯 爬高上低
 轻捷地攀援:猿引 猱援 猱升
爬树:缘木
昆虫爬动的样子:蠕蠕
匍匐行走的样子:勃窣 勃屑

另见:爬行

☚ 爬动   爬行 ☛

攀附

攀附

扳(扳援) 扶 萝蔓 引附 缘附遘会 阶缘 因缘
巴结攀附有钱势的人:抱粗腿
攀附地位比自己高的人:攀高
 地位低的人攀附地位高的人:蒹葭倚玉
攀附有权有势者:指亲托故
 亲热攀附权势:附炎(避凉~)
东拉西扯地攀附:牵丝攀藤 牵丝扳藤
趋奉攀附:趋攀
互相攀附或勾结:枝附叶连
拉拢关系,攀附权贵:夤缘攀附
趋炎附势,巴结攀附:蝇趋蚁附 蝇集蚁附 蝇攒蚁附 蝇奔蚋集 蝇营蚁附 蝇营蚁聚 蜂趋蚁附
(投靠有权势的人以求高升:攀附)

另见:投靠 巴结

☚ 趋附   依照 ☛

195.扳(p1226.3)

义项四,书证引作:明·高则诚《琵琶记》三: “香径里扳残草色,雕栏畔折损花容。”
按:书证可商者二:
一、《琵琶记》为南戏剧本,分有题,不似元明杂剧只标折次而无题目,如现标目易误解为杂剧,且与《辞源》它处称引该剧既标明数又出题目之体例不一,故本条引文应标作:《琵琶记·第三·牛氏规奴》为当。
二、引文首句与《六十种曲》或异,原文作: “香径里攀残柳眼”。不知编者据何本而如彼作。

☚ 拔白   承当 ☛

扳bān

 (转动;拉) turn;pull:~ 闸 pull switch;~ 枪栓 pull back the bolt of a rifle;~ 过来 pull it over;~ 着指头算 count on one's fingers;~ 成平局 equalize the score
另见 see also pān 。
◆扳道 switch;
扳手劲 arm wrestling;
扳手 spanner;wrench;lever (on a machine);
扳子 spanner;wrench


扳pān

 ❶(援引; 挽引) pull; draw
❷ (攀援) climb; clamber
❸ (攀附) seek connections with (people of power and influence)
❹ (攀折) pull down and break off (twigs, etc.)
❺ (攀扯; 牵连) implicate (sb. in a crime)
❻ (攀谈) engage in small talk; have a chat
另见 see also bān。

扳bān

pulling

扳《説文》所無bān,pān

[扌(手,意符)+反(扳本字,聲意符)→扳(1.bān,使固定的東西改變方向或轉動,引申爲挽救〈扳回一局〉;2.pān同“攀”。現在一般寫作“攀”。)]
[明] 凌濛初《初刻拍案驚奇》(卷三十二):“鐵生出門,不消帶得本錢在身邊,自有這一班人扳他去吃酒吃肉,常得醉飽而歸。”
茅盾《霜葉紅似二月花·十三》:“這件事要是經了官,只要三記屁股,他們就會張三、李四亂扳起來。”

*bān

(7画)

【提示】反,起笔是撇,旧字形起笔是横。

*扳bān

7画 手部 
(1) 转动一端固定住的东西,使改变方向: ~道岔|~着手指数数
(2) 失去以后再赢回来: ~本|~成平局。
 另见pān(301页)。


*扳pān

7画 手部 同“攀”。
 另见bān(10页)。

扳bān

上古形声字。从扌 (手),反声。从“反”得声的字声母古代多作双唇音。有拉或拉动义。如:扳枪机。引申有扭转义。如:扳回一局。

扳★常◎常

形声,从手,反声,本义读pān,攀登(与“攀”同),引申为攀折;又读bān,引申为拉、拨动、扭转等。

〈动〉(1)使一端固定的物体移动方位;扭转。
《醒》十: 郭姑子把手往衫子里边将抹胸往下一~,突的一声跳出盆大的两只奶。又七三: 程大姐还批出一只饱满莹白的奶来,~倒郝尼仁的头,将奶头放他口内。
《聊·慈》一: 妈妈叫他坐下,~起他那脚来看了看,见那鞋没有底,有半截棘针扎在那脚心里。又四: 两脚排柴手又~,一霎时手起泡,鞋也稀胡烂。
(2) 紧紧抓住;拽。
《金》七二: [潘金莲]教西门庆两手~住他腰,~的紧紧的。又七七: 妇人双手~着西门庆的肩膊,两相迎凑,在下柔声颤语,呻吟不绝。(均据万本)
《醒》二九: 可可的狄希陈~了箱环,到面前。又七七: 一个人~着门上桯打滴溜哩!
《聊·富》六: 那娘子撩起裙子,翘起那小脚儿来跐着镫儿,~着鞍子先上去。
<方>今山东菏泽、济宁、淄博、邹平话有此义。
另见pān。


〈动〉同“攀”。
(1) 攀附;巴结。这里指拉关系,打秋风。
《聊·富》七: 来到贵省~了~汾州的正堂,倒不想路上被盗,弄了一个精光。
(2) 攀谈;议论。
《金》七二: 彼此~了些说话,然后安排酒筵递酒。
《醒》七一: 打着陈公的旗号,人都说他是陈公的伙计,谁敢惹他?甚么门单伙夫、牌头小甲,没人敢~他半个字。
(3) 攀供牵连;指证。
《醒》十五: 那个和尚新近被强盗~了,是家父开了他出来,他甚感我们的恩。参看〖攀〗。
另见bān。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2:2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