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打金枝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打金枝 打金枝晋剧。寒声、张万一、张焕、王易风根据晋剧旧本整理。1952年由山西省晋剧团和太原市晋剧团联合演出。剧本描写唐代宗之女升平公主,招功臣汾阳王郭子仪之子郭暧为驸马,倚仗皇家女身份对郭暧逞威风。郭子仪五十大寿,众儿、媳、女、婿前来拜寿,唯升平公主不来,郭暧恼怒中回宫,争吵中打了公主。公主禀告父皇、母后。郭子仪缚子上殿请罪,代宗以国事、君臣之好为重,未责怪郭暧,反将驸马连升三级,并与沈后指教公主,使之与驸马和好。该剧于1952年参加全国第一届戏曲演出观摩大会,获一等奖。 ☚ 刘巧儿 小女婿 ☛ 打金枝君臣之间,父子之间,夫妻之间,是常有矛盾的,如何处理这些矛盾,是从古到今人们不断探讨的一个重要题目。处理得好则天下太平,家庭合美;处理得不好则国家大乱,倾家亡国。这篇小说要表现这样一个重大的主题,作者竟选择了一件日常生活中小俩口吵嘴的琐事,这能行吗? 故事就从夫妻不和,郭暧骂公主开始了。公主受了丈夫的气,当然要告诉父亲——当朝皇帝,希望父王为自己出气。皇帝没有龙颜大怒,反顺着女婿的话,哄劝自己的女儿,将矛盾缓和平息了。郭暧之父郭子仪得知此事,将儿子捆绑,“自诣朝堂待罪”,皇帝又用话安慰了他,还赏赉钱财,皇帝明大义,不护犊,使小事化无了。看来作者的这个选材,的确表现了重大的社会问题,这便是小中见大的好处。 在人物的处理上,作者又用了对照的方法。先是小俩口,“暧骂公主”,“公主恚啼,奔车奏之”——激化矛盾;后是两家长,“尚父拘暧”“上召而慰之”——平息矛盾。这两方是先因后果的关系,而作者抑前扬后的用意也就达到了。 小说写得简练而传神,传神之处是人物的对话,符合情理,符合身份。“我父嫌天子不作”,出于年轻郭暧之口,稚气十足,不知深浅,一副骄横样。“他父实嫌天子不作,使不嫌,社稷岂汝家有也”,是皇帝劝慰女儿的话,他宽心胸,不与小孩子郭暧一般见识;他疼女儿,巧言哄她消气,与夫和好,好一个和事佬。“小儿女闺帏之言,大臣安用听?”这是皇帝对大臣说的话,使我们看到这确实是一位会理国、抚臣心的明白君主。寥寥几句将人物的各自情态、内心、处事、待人勾画出来。 主题的现实意义,文笔的简洁生动,使它成为人们喜爱的一个故事,并以此为蓝本,许多地区便有了著名剧目《打金枝》。 打金枝电影戏曲艺术片。长春电影制片厂1955年出品。改编:寒声、张万一、王易风、张焕;导演:刘国权;摄影:韩仲良、郭镇铤;编曲:常苏民;主要演员:丁果仙、牛桂英、郭凤英、冀萍、王正魁。故事梗概: 唐代宗之女升平公主下嫁郭子仪之子郭暧为妻。按宫内规矩,只有门前红灯高挂之时才许驸马入宫。入宫以后也需先行君臣大礼,然后才能叙夫妻之情。郭暧对此深为不满。郭子仪寿诞之日,公主托言君不拜臣,不去拜寿。酒席筵前,兄嫂戏言郭暧惧内。郭暧一气之下回宫打了公主。公主跑回皇宫哭诉委屈,要求皇上和国母为自己出气。代宗与皇后责备女儿不该不去给公爹拜寿,公主不服。于是,代宗声言要斩驸马,公主反倒吓得不知如何是好。郭子仪绑子上殿请罪。代宗不但赦免了驸马打公主之罪,而且给郭暧连升三级,并责令公主立刻去给公爹拜寿赔礼,以后不许倚势欺人。同时宣谕免去宫门红灯以及小夫妻间的君臣大礼,劝导小俩口言归于好。 《打金枝》晋剧。20世纪50年代初由寒声、张万一等根据传统剧目改编。1952年,山西省晋剧团和太原市晋剧团联合演出。故事取材于《隋唐演义》等小说,讲的是郭子仪之子与唐太宗之女的夫妻纠葛,表现了唐太宗处理家庭矛盾的人情味和公允。全剧富极强的喜剧性和民间色彩。1952年,进京参加第1届全国戏曲观摩演出大会,1955年被拍成电影。 打金枝 106 打金枝晋剧剧目。寒声、张万一、王易风根据晋剧旧本整理。全本名《笏满床》。该剧写唐汾阳王郭子仪八旬寿辰,异平公主(三子郭暧妻)持贵不至,遭夫怒打。郭子仪绑子上殿请罪,唐代宗不但未加责罚,反而晋异郭暧官阶,与沈后劝解小夫妻和好。郭暖与昇平公主事,《资治通鉴》及笔记、小说均有记载,许多剧种搬演其事,但情节略有出入。如《汾阳富贵》、《福寿山》、《百寿图》、《醉打金枝》等。该剧参加1952年第一届全国戏曲观摩演出,获二等演出奖。 ☚ 小女婿 拾玉镯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