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疔疮
生于手足部位的疔,称为手足疔疮。一般以手部罹患为多,由于发病部位和形态的不同,故名称各异。如生在指头顶端称蛇头疔;生在指甲旁称蛇眼疔;生在指甲后称蛇背疔;生在手指螺纹称螺疔;生在手指骨节间称蛀节疔;指头有黄泡明亮者称水蛇头疔;一指通肿称泥鳅疔;生于指中节前肿如鱼肚称鱼肚疔或蛇腹疔; 生在五指(趾)丫处称手(足)丫疔;生在手掌中央称托盘疔;生在足底称足底疔等。本病总由脏腑火毒凝结,其诱因常为轻微外伤,昆虫咬伤等,从而染毒,阻于皮肉之间,留于经络之中,引起经络阻隔,气血凝滞而成。初起局部肿胀,无头或有头,始感麻木作痒,继则肿势逐渐扩展,焮热疼痛,呈搏动性疼痛较剧,并可引起腋、肘或胯间臖核,患肢活动受限;多伴有恶寒发热,全身不适等证。治宜清热解毒为主,选用五味消毒饮、黄连解毒汤。如处理不当,可致损筋伤骨,延长病程,影响患肢功能。
外治: 初起选用金黄膏、四黄膏外敷,脓成宜早期切开引流,以免脓毒流窜、扩散,损筋伤骨。此外,患肢尚宜制动或抬高,当炎症控制后,可早期作患肢功能锻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