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室护理
手术室是为病人进行择期性、限期性及急症性手术治疗及抢救的场所,要求建筑布局合理,设备用品齐全,清洁灭菌制度严格,工作效率高。
手术室一般位于医院的较高层,以保持空气洁净,防止交叉感染。除有空调设备外,还可有净化空气的层流装置。一般手术间面积不应少于30~40m2,室内布置力求简洁,家具应用坚固耐潮湿的材料,以便清洁和消毒。各种器械桌及手车应安装活动轴承车轮,便于推动。要采用活页门或自动门,而不用弹簧门,避免因门的摆动使气流震动,引起尘土及细菌飞扬。中心供氧,中心吸引,和中心压缩空气等设备是现代化大型手术室的必备条件,还可有X线、显微外科、心电监护及闭路电视等设备。这些管道及电线,应采用暗路通往手术间。除一般附属工作间之外,需设麻醉诱导间,以缩短两个连接手术之间的等待时间。有条件的医院,手术室也可附设病理检查间,可配备常用的化验仪器,摄影设备等。大型手术室室内、外的迅速联系十分重要,应有电话及呼唤系统。
手术室的清洁工作需要设专人负责,使用特殊的清洁工具(如推地刷、暖气刷等),并尽量采用湿扫的方法。所有的抹布及拖把在每次用后,必须清洁干净,再晾于通风处,防止细菌孳生,必要时用消毒剂浸泡消毒。手术室室内要求无积尘、无血迹、无死角、无虫鼠。手术间在清扫后进行空气消毒,定期进行空气培养。手术室所用的物品、器材和药物均须经过清洁、消毒或灭菌(参见“消毒与灭菌”条)。各种灭菌法中,以高压蒸气灭菌法及环氧乙烷气体灭菌法最可靠,但仍应定期检查灭菌效果。
无菌技术是手术室最基本和最重要的操作技术,必须贯串于手术室的一切工作之中。在现代化的医院里,运送手术病人的平车和病床,要求不进入手术室,在手术室门口由传送带或手术室平车将病人接入。工作人员进入手术室非限制区必须先换鞋,再更换手术室的衣裤、帽子、口罩,进入限制区。不可将手术室的衣裤及鞋穿出室外,必须外出时,应加穿一件清洁外衣并换外出鞋。在限制区中应经常戴口罩。为保证手术室的无菌环境,严格控制非手术人员进入手术室。参观者须事先与医务处联系,并得到手术室护士长同意,更换手术室衣裤及鞋方可进入,一般每室参观者不得超过5人。参观者要严格遵守手术室的无菌规则,最好坐在阶梯台上参观。在教学医院内,可组织学员在手术观摩室通过大玻璃窗参观,或采用闭路电视参观手术操作细节。参加手术人员刷手的目的在于除去手及前臂皮肤上的暂存菌及部分常在菌,常规是用30%软肥皂或10%肥皂液及流动水刷手7分钟,然后用75%酒精、1:1000新洁而灭溶液或1:2000洗必太溶液浸泡及擦洗3分钟。刷手时要特别注意甲缘下、指间及肘部,用适当力量及速度,且应严格计时。用清水冲时,只允许水自手流向肘部,冲净肥皂,并用无菌毛巾擦干,再行化学剂消毒。也可用碘伏涂抹双手及前臂5分钟,代替刷手。遇紧急情况,用2.5%碘酊涂抹双手,然后用酒精脱碘,即戴无菌手套进行抢救,但一旦情况允许,应按常规重新刷手。手臂灭菌后即应穿无菌手术衣并戴手套。手术衣经灭菌,但穿上以后,各部分即有绝对无菌及相对无菌之分。一般衣领及背后为有菌区;腰平面以下为相对无菌区,或视为有菌区。因此在施行手术时,应随时注意防止污染。如双手应举在胸前,不可下垂或交叉于腋下;也不应依伏于器械台上或依墙站立;不可靠手术台转身取物,或站在过高的脚凳上等,上述情况均可使无菌区受到污染。在手术进行中必须保持肃静,尽量减少走动,进出手术间应走侧门。咳嗽、打喷嚏时应将头转向一侧,避免飞沫污染。为防止汗珠滴下,术者额部束无菌汗带,台下人员代为擦汗时,术者须将头转向一侧,防止纱布纤维落入手术野。器械桌及手术台布如被盐水或血液浸湿,其无菌隔离作用即不完整,应在浸湿部位上加盖无菌巾。病人的皮肤虽经消毒,但不可能达到完全无菌,切开前应准备好无菌纱布垫以便遮盖切口两侧。在延长切口或缝合前均应用酒精涂搽。在进行胃肠、呼吸道及宫颈等处有污染的手术时,要保护周围组织,对已被污染的器械实行隔离。步骤完毕,手术人员应冲洗双手,必要时更换手套。总之,在手术进行中,要经常保持无菌的完整性,对违反无菌技术原则的手术人员或参观者,须立即指出并纠正。
防止差错事故,保证病人安全,在手术室内,病人无论行何种麻醉,都不同程度地失去保护自己的能力,所以在麻醉、手术或抢救过程中,保证病人安全极为重要。手术室也应严格执行查对制度,还应注意下列各项:
(1)防止接错病人及定错手术部位: 接病人时须核对病室、住院号、病人姓名、手术间号,认真核对病历及X线片。入手术室后,巡回护士、麻醉师及术者应再分别核对一遍。特别要检查手术部位(如在哪一侧),然后进行麻醉。
(2) 防止摔伤及压伤病人: 麻醉期应定时检查受压侧耳轮;麻醉诱导及手术结束时,应有人照顾病人并用约束带固定;全麻、腰麻或硬膜外麻醉病人送回术后恢复室、重病监护室或病室时,应有麻醉师伴送,防止病人摔伤或其它意外。卧位要求既能充分暴露手术野,又不使肢体及神经过度牵拉或受压。侧卧时应垫好下肢,防止压伤腓总神经。行乳腺手术时,不可将患侧上肢过度外展,以防尺桡神经麻痹。俯卧位行颅脑手术时,要特别注意保护眼睛,防止眼球受压而致失明。长时间仰卧可压伤枕部,造成血肿及脱发。对于过度肥胖的病人,要保护肘部,防止手术台边缘压伤神经。采用海绵床垫及鸭绒枕垫托住肢体,是很好的预防措施。
(3) 防止异物存留于伤口内: 手术开始前,手术护士应先清点器械台上的纱布、纱垫、器械和缝针数目。手术中要保持手术野简洁,不可将纱布、器械、线轴等物,随便留置于手术野周围。胸腹腔大手术应尽量使用较大纱布垫,而少用小块纱布,需要时应用钳子夹住。手术台上使用的缝针应有一定数目,如有折断或脱落情况,应将折断的两端或脱落的找到。在关闭胸腹腔及手术切口前,手术护士、巡回护士及术者应共同核对纱布、纱垫、器械及缝针数目,最后术者还应再探查一遍,确保无异物存留方可缝合。如手术人员忽略这步骤,护士要坚持执行。引流物必须妥善固定,引流管及填塞纱布数目,均应记载于病历中。
(4) 防止麻醉时的意外: 手术室内经常使用乙醚及氧气,遇明火、静电或火花可引起爆炸。手术部位在头颈部、胸腔及直肠深部而用乙醚麻醉的病人,不可用电灼。必须使用时,要对肺部及气管内进行换气,并改用静脉麻醉或非易燃麻醉剂,如氟烷、甲氧氟烷或安氟醚等。在手术间不可点燃酒精灯;毛毯要用被套套起,也不要穿化纤织物,以防产生静电。乙醚与环氧乙烷都不可放于冰箱内,防止冰箱内的电火花引起爆炸。
(5)防止烧伤或烫伤病人: 病人在麻醉未清醒时,使用热水袋,水温不可高于50℃,并须套以布套。使用电灼器时,应检查电极板是否完好平整,免使电极板与病人皮肤接触时发生烧伤。
(6) 防止因器械不足或性能不良造成意外: 器械性能不良或数量不足可能延误手术时间,或在处理心脏、大血管时器械松脱,或割裂组织而引起大出血,造成意外。因此平时要认真检查器械,注意保护和维修,如有损坏应及时修理或报损。手术前应根据手术要求准备器械,特殊手术可由术者亲自检查,以保证器械齐备适用。
(7) 防止交叉感染: 手术间分无菌手术间及感染手术间。如手术间不能严格分开,应先作无菌手术,后作感染手术。在行感染手术时,应严格执行隔离技术,不使细菌扩散。术后一切用物须经灭菌处理,室内空气也应进行消毒。
(8) 防止弄错或丢失标本: 弄错或丢失手术标本,会造成诊断困难或错误,影响治疗,后果严重,因而必须严格防止。较小的标本应用盐水纱布包裹,用钳子夹住,放于标本盘内,手术后及时放入盛有10%福尔马林溶液的瓶中。最小的标本应放于滤纸上,再放入福马林瓶中,盖好盖子,防止丢失。术后仔细核对病理单,严防混淆或错贴病理号,登记送检标本后,及时送交病理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