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把肉满族祭祀中所食之白肉。每祭神事毕,主客自割自食其肉,故称“手把肉”。旧时食此肉有一定礼仪;主客均衣冠整洁,客至必向主人半跪道喜,食后客不致谢而去,随社会变革与发展,此种方法逐渐向烹饪化,菜肴化发展。 手把肉蒙古族牧民传统肉食品。多以羊、牛肉制成。将羊牛宰杀后,带骨切成大块放入锅内,不加调料和食盐(或加少量食盐),用清水煮熟(多煮七八分熟)即可捞出,以手拿着吃或用蒙古刀剔着吃。肉质鲜嫩,味美可口,易于消化。一般选用体壮膘肥的小口羯羊,特别是在平原草场上放牧的,经常吃野韭、野葱的羊,肉味尤其鲜美。是蒙古族牧民常用的待客佳品。以手把肉款待客人尚有一定礼节,若是羊肉,则以一条琵琶骨和四条长肋骨肉放入盘内首先敬送给客人吃,牛肉则以一节脊椎骨配上半截肋骨及一段肥肠。此外,达斡尔族等在年节和重要集会时亦喜吃手把肉,鄂伦春、鄂温克等族猎民多以狍子等兽肉作手把肉。清代满族宴客亦尚手把肉。 手把肉满族祭祀中所食之白肉。此指满族主、客人均用手以刀自割白肉而食。 手把肉 119 手把肉达斡尔族、柯尔克孜族的食品。又称“手扒肉”。将带骨的肉煮熟、装盆,吃时用手把着骨头啃肉。为节日及待客佳品。 ☚ 丽江粑粑 酸茶 ☛ 0000427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