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手工业行会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手工业行会

手工业行会shougongye hanghui

中世纪西欧城市里手工业者的封建性组织,最早出现于10世纪的意大利。11—12世纪,法、德、英等国的城市纷纷兴起,普遍产生行会。初期的手工业生产规模狭小,市场有限,再加社会秩序动荡不安,经常遇到封建主的抢劫、勒索和逃亡农奴的竞争,很难正常进行。为抵抗封建主的欺凌,避免行业内部和外来者的竞争,生产者便组成行会。城市的军队,除用钱购买的雇佣兵外,主要是组织在行会里的手工业者。他们以行会为单位组织军队,由会长率领,在保卫城市和保障手工业者的生活生产方面发挥重大作用。行会章程对生产规模、生产时间、学徒和帮工人数、原料分配以及产品的规格、质量和价格,都有明文规定,违者罚款或严厉惩处。有的甚至规定不许设橱窗招揽顾客,不许夜间加班。行会还兴办公益事业,如救济孤寡、修建公共会所、管理街灯等。总之,行会初期在保卫城市、保卫手工业生产和促进生产经验、生产技术的积累上,起了积极的作用。行会的全权会员是本行业的作坊主,称师傅或匠师。师傅是全能的生产者,在学徒和帮工的协助下参加整个生产过程。就是说,生产过程没有分工,生产者和生产资料密切结合,就象蜗牛和它的甲壳紧密结合一样。学徒住在师傅家里,向师傅学习生产技术并交纳学习费用,经过一定的学徒期(1、2年到7、8年不等,个别有10年或10年以上的),可以升为帮工。帮工辅助师傅生产,有工资,经过一定时期并通过考核证明能独立操作,可升为师傅。在正常情况下,学徒可依次升为帮工和师傅。
14世纪末起,随着生产的发展和市场的扩大,行会的积极作用渐渐消失,变成妨碍生产发展的障碍。它极力反对扩大再生产,限制技术革新和使用新设备,阻挠学徒、帮工的晋升,成为少数人把持的保守组织。学徒期限不断延长,以便尽量剥削。帮工的劳动条件恶化,工作日长达16~18小时,工资越来越低。他们拿不起成本昂贵的“匠师作”,摆不起豪华的宴会,晋升十分困难,成为“永久帮工”和学徒。师傅的儿子、女婿和近亲,不经考核就很容易加入行会成为师傅。帮工、学徒实际上沦为雇佣工人,少数富裕的师傅成了资本家。帮工和学徒组织起来,要求提高工资和举行罢工、捍卫自己的利益。1470年,斯特拉斯堡、弗赖堡等地的毛皮匠帮工,举行同盟罢工。15世纪初,康斯坦茨和伦敦的裁缝帮工,也发生过罢工斗争。有些地方的帮工还参加城市平民的运动。

☚ 封建等级制   基督教会 ☛
手工业行会

手工业行会Shougongyie hanghui

中世纪西欧城市兴起后,手工业者为保护自身利益而组成的联盟。约兴起于11—12世纪。行会几乎遍及西欧各地。行会是封建组织,内部等级关系十分严格,行头、行东是行会的统治者。此外,行会也是生产组织、军事组织、宗教组织和互助组织。行会成员要缴纳会费,内部实行互助。随手工业发展和行会作用加强,行会与城市贵族发生了激烈的斗争,有时甚至异常尖锐。行会在12—13世纪时具有进步作用,在行会保护下,手工业有了很大发展,行会间的分工进一步明确、细腻。14世纪时,行会的内部手工业者竞争加剧,内部变化巨大,行会墨守陈规,因循守旧,成为社会进步的障碍。十四、五世纪时行会走向解体。

☚ 手工工场   文艺复兴 ☛
手工业行会

手工业行会

从事同一职业的手工业者所组成的团体。隋唐有“行”的组织,根据现有资料,其尚未有行会的特征。从明代后期开始到清代,手工业行会由行东、帮工、学徒三种成员所构成。行会有体现对内排除竞争,对外独占市场的种种规定。这些规定和欧洲中世纪手工业行会的规定极为相似。但中国的手工业行会要承应官差、受官府的支配和榨取,对城市的支配处于无权地位。这同欧洲的手工业行会和商人行会主宰都市的情况有很大不同。

☚ 三、手工业   行规 ☛
00003086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21:5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