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食;匾食pian53sɿ21bian53si21馄饨。今亦称抄手。明本《李九我批评破窑记》第十三出 《乞寺被侮》释“馄饨”云: “以面为饼,以肉裹之,即今之扁食也。”“以面为饼”即今包馄饨、饺子的面皮。民国九年《夏邑县志》卷一《地理志·风土》: “春正月元旦……食馄饨,取天开混沌之义,俗谓之扁食,亦曰水角,象形也。”亦作“匾食”。明嘉靖三十七年《吴江县志》卷十三《典礼志三·风俗》: “六月六日,脍肉裹面作匾食食之,俗呼馄饨。”李实《蜀语》: “馄饨曰匾食○射洪县绝品。”此又以“匾食”为蜀中特色食品矣。民国十八年《威县志》卷十四《风俗志下·方言》: “《蜀语》云: ‘馄饨曰匾食。’”又,宋徐梦莘《三朝北盟会编》卷七十一引 《避戎夜话》: “金人供送上左右寝食皆如法,并吃馄饨扁食,乃金人御膳也。”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537。《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扁食”作“此食”,应属下) “馄饨”、“扁食”并列,恐非指同一食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