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凿足红陶鼎
新石器时代崧泽文化陶质炊具,1961年上海市青浦县崧泽遗址出土。高二十六点七厘米,口径二十九点六厘米。敞口折沿,斜直腹,最大腹径在下腹部,下腹回折为大圜底,腹部饰多道弦纹,并在折棱处饰锯齿形附加堆纹一道,腹下为扁凿形外撇足,足上端窄而厚,饰三个竖列的圆窝纹,下端宽而薄。此器形制规整、大方。陶质为夹砂红陶,轮制,烧成火候较高。崧泽文化,长江下游地区新石器晚期文化,因上海市青浦崧泽遗址而得名。崧泽文化陶器以灰陶为主,红陶减少,烧造火候较高,开始采用轮制技术。陶器表面盛行附加堆纹、压划纹、镂孔和彩绘。器形有鼎、釜、带流澄滤器、壶、瓶、杯和盆等。其中以带扁凿形足或扁平足的盆形鼎、罐形鼎为特征器物。柄部有小镂孔的豆也很典型。现藏于上海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