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费筹措论zhanfei choucuoluntheory of war expenses requisitioning
英国著名经济学家凯恩斯关于战费筹措方针和措施的理论。这一理论集中体现于1940年出版的《如何筹措战费》(《How to Raise War-fund》)一书中。他曾于1936年出版了代表作《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以其独树一帜的宏观经济学说和宏观经济政策主张,在西方经济学界掀起了一股“凯恩斯革命”的旋风,成为西方经济学史上最著名的人物之一。他积极参与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战时的英国各项经济政策的制定,在国防经济学领域也颇有建树。
凯恩斯的战费筹措论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
(1)以宏观供求平衡作为战费筹措的中心目标。凯恩斯根据战时经济中总需求大于总供给的实际情况,在战费筹措的思路中,以实现宏观供求平衡和限制通货膨胀为中心目标。他不同意战费仅由富裕阶层负担,只靠税收和举债来筹措的传统做法。他指出:这样做不仅难以筹足巨额战费,而且难以阻止通货膨胀。通货膨胀会使企业主从物价上涨中得到的好处大于其所承担的战费支出,而对广大消费者来说反而有害无利。他认为,要制止通货膨胀,求得宏观供求平衡,就必须控制总消费支出。战费不仅由少数富人承担,而且也要由绝大多数收入状况一般的阶层分担。为了使后者的牺牲最小和最大限度地实现社会公平,凯恩斯提出的基本对策是,通过政府干预,使大多数人的部分货币收入进入储蓄,延缓到战后支付。这部分储蓄便可构成战费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再加上一部分税收和国债,便可筹足所需战费,这样做就可以实现宏观供求的基本平衡,不再走以增发货币筹措战费从而导致通货膨胀的老路。
(2)以延缓支付个人收入为主要内容的战费筹措方案。凯恩斯以国民的部分个人收入延缓到战后支付为主,同时辅之以其他若干手段,形成完整的战费筹措方案。
❶对于生产资料的所有者,明确规定免予延付的最低基本所得额,个人收入中超过这一标准的部分,按累进比率延缓支付;同时按累进税率增加对这部分人的征税额。对于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工薪阶层,则按一定比例延缓支付其部分个人所得。由此筹集的资金即作为政府支配的战费;
❷延缓支付的款项,在战争结束后分期偿付。偿付存款,最好选择在战后转向需求不足且物价开始暴跌的时候。此时延付制度还能发挥刺激需求的效应,以减少失业,防止生产过剩危机的发生。如果在需求转为不足之前偿付,则可通过征收资产税来兑现偿付额。由于征收资产税会对吸收失业人口产生阻滞作用,因此征收资产税和偿付存款之间应有一个时间差,以避免两者并举所带来的矛盾和摩擦;
❸战时为保障生活水平极低家庭不减少消费,可实行家属津贴制度。凯恩斯认为,可借战时调整分配之机,实行社会改革。实行家属津贴制度,可使高收入阶层战时较大幅度地减少消费,一般收入阶层的消费支出比战前略有减少,低收入家庭的消费水平则相对提高。由此推动社会公平的实现;
❹在减少消费者购买力的前提下,对于因特殊原因一时无法满足的少量生活必需品,可实行定量分配及价格统制。凯恩斯强调指出,定量分配及价格统制必须以减少总消费支出为前提。否则,一方面会由于分配物品未必适合每一个人的需要而造成浪费;另一方面又会由于人为限价影响生产者的积极性,而使供给增长受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