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斗网电台zhandouwang diantaicombat net radio
团以下各级战斗单位使用的单信道电台。按照团级、团营级、营连级和班排级等级别形成系列。战斗网电台以单信道为基础,单工方式工作,形成一个独立的无线电系统。在中国又称其为单工网电台(Simplex Network Radio)。
战斗网电台以话音通信为主,少量使用报务。战斗网电台主要承载方式为背负、车载、手持或装入头盔。
20世纪70年代末,战斗网电台技术出现了巨大的进步。主要特点是引入了数字化技术,并由此发展了电子反对抗技术、低速语音编码技术和数据业务。战斗网处于战场前沿,直接面临电子对抗威胁,因此战斗网电台最早引入了电子反对抗设计。在短波(HF)波段应用的电子反对抗技术主要有:慢速跳频(通常25跳/秒以下)、高速跳频(2400跳/秒)、直接序列扩展频谱、自适应实时选频和频率管理、自适应零位天线以及自适应干扰对消等。在甚高频(VHF)频段应用的电子反对抗技术主要有:慢速跳频(通常指100跳/秒以下)、中速跳频(通常指500跳/秒上下)、高速跳频(通常指1000跳/秒以上)、直接序列扩展频谱与跳频相结合以及自适应零位天线等。低速语音编码技术发展也很快。70年代普遍采用不同型式的16千比特/秒的增量调制设计,80年代民用上首先采用8千比特/秒CELP(码激励线性预测编码)标准,军事上对4.8千比特/秒和2.4千比特/秒的CELP技术进行了大量研究,并制定了4.8千比特/秒CELP标准,2.4千比特/秒标准正在制定中。而正在研究的1.2千比特/秒和800比特/秒语音编码器技术在实验室中已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战斗网电台传输数据信息是80年代末提出来的。此前,使用专用的联合战术信息分配系统和定位报告系统(PLRS)实现战场数据业务。90年代初美军已实现“辛嘎斯”(Sincgars)战斗网的跳频电台兼备PLRS终端的功能。
中国战斗网电台的研究、开发和生产与国际发展是一致的。许多国际先进的电子反对抗设计技术在中国也有一定的发展。
预计未来战斗网电台的发展将是在增强电子反对抗能力的同时,引入更先进的低速话音编码技术和增强数据传输。进一步的发展将是实现多功能和多波段电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