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成达师范学校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成达师范学校中国最早的回民师范学校。1925年4月由唐柯三、马松亭、穆华亭、法镜轩等创办于山东省济南市。主要培养“三长”(校长、教长、会长)。初设预科班,越年办初级师范,采“三·三制”。开设古兰经注、圣训、阿拉伯文学、文法、理学、教法、教史、伦理学、社会学、法学通论、国文、历史、地理、哲学纲要、教育学、心理学、教学法等二十多门课程。1928年一度停办。翌年春,在*马福祥等人资助下迁北平(今北京)东四牌楼清真寺复课。1931年增设小学部,次年开专修部。其间曾向埃及爱资哈尔大学派遣留学生。七七事变后迁桂林, 1941年7月改名“国立成达师范学校”, 在安徽阜阳设分校。1944年秋因桂林沦陷迁重庆。1945年秋迁回北平。1949年11月6日改为“国立回民学院”, 为现北京市回民中学前身。该校出版部首创我国阿拉伯文铅字印刷,先后出版汉文、阿拉伯文书籍数百种, 并编辑发行《月华》与《成达》等杂志。其福德图书馆亦颇著称。 成达师范学校回民学校名。地在山东济南市西关穆家东门清真寺内。创建于1925年4月26日。由该寺阿訇马松亭等共同发起创办。取“成德达才”之意。以“施行师范教育,以造就健全师资,启发回民意识,阐发回教(伊斯兰教)文化为宗旨”。培养担当“三长”(即学校校长、宗教教长,协会会长)重任的优秀人才。校长为济南道伊唐柯三。经费由回民中之贤达民众捐资。初设予科、本科班,实行“二、四制”(即二年予科,四年本科)。后办初、高级班,改“四、二制”。课程设阿拉伯文、《古兰经》、《圣训》、教律、教史、教律、认主学、伦理学、国文、儒学、历史、地理、数学、化学、英语、音乐、工艺、图画、社会学、经济学、心理学、法律学、哲学等30余门。1928年迁北平(今北京)东四牌楼清真寺内。增设小学、研究二部,后又开设特别班。曾派学生赴埃及爱资哈尔大学留学。聘请国内著名学者顾颉刚、徐炳昶、韩儒林、姚从吾、冯友兰、张星傅等及埃及学者来华讲学。出版《成师月刊》、《月华》旬刊等杂志。1937年迁桂林,1941年7月改名“国立成达师范学校”。并在安徽省阜阳县设立分校。1944年又迁重庆,1945年抗战胜利后迁回北平。1949年4月,由北京市教育局接管,任命马玉槐为校长。同年10月与私立西北中学等校合并成立国立回民学院。1959年以后改为“回民中学”。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