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意气功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意气功

意气功

气功功法。以意想为主的静功。据传起源于宋代。王竹林《意气功详解》述此功练法云:每日晨起后,暂不梳洗,先以淡盐汤嗽口, 除去口中浊气。然后自然平坐,上身、大腿及小腿三部皆宜平直,两足趾背稍向内。闭目凝神,两手交叉,以抵气海。闭口以鼻呼吸3次,开目平视,舌尖微抵上腭,一志凝神,力抑杂念、意想,使周身之气团聚心上,结成一球,依此行经下列部位:
❶由心起点;
❷上行至咽喉;
❸行至上腭;
❹行至人中;
❺行至鼻准;
❻行至天庭;
❼行至脑顶;
❽转行至脑后;
❾徐徐下行至脊梁骨;
❿行至腰俞穴;(11)下行至尾闾;(12)前行至肾根;(13)左行至左大腿外侧;(14)下行至左小腿外侧;(15)行至左足背;(16)行至左足大趾;(17)行至左足二趾;(18)行至左足三趾;(19)行至左足四趾;(20)行至左足五趾;(21)折至右足心;(22)上行至左小腿里侧;(23)行至左大腿里侧;(24)上行至关元穴;(25)右行至右大腿外侧;(26)下行至右小腿外侧;(27)行至右足背;(28)行至右足大趾;(29)行至右足二趾;(30)行至右足三趾;(31)行至右足四趾;(32)行至右足五趾;(33)折至右足心;(34)上行至右小腿里侧;(35)行至右大腿里侧;(36)上行至气海穴;(37)行至左乳;(38)左行至左肩外侧;(39)下行至左手腕外侧;(40)行至左手背;(41)行至左手大指;(42)行至左手二指;(43)行至左手三指;(44)行至左手四指;(45)行至左手五指;(46)行至左手心;(47)上行至左手腕里侧;(48)行至左肩里侧;(49)行至脘中;(50)行至右乳;(51)右行至右肩外侧;(52)行至右手腕外侧;(53)行至右手背;(51)行至右手大指;(55)行至右手二指;(56)行至右手三指;(57)行至右手四指;(58)行至右手五指;(59)行至右手心;(60)上行至右手腕里侧;(61)行至右肩里侧;(62)行至廉泉穴;(63)行至承浆穴;(64)行至舌心,顺行回至心部。此时口中津液已满,切勿咽下,将舌放平,叩齿36响,津液成沫,一气咽下。再闭口以鼻呼吸3次。稍定,起立,双手下垂,向前徐行7步为一次,往来7次。功毕,约10分钟左右。本法有助于防治胃及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神经衰弱、失眠、癫癎、高血压等慢性病。

☚ 内养功   静功十段 ☛

意气功

气功的一个流派,传岳飞得自汤阴大佛寺慈慧禅师。近代介绍,该功法始于王贤宾 (1931年) 所著 《意气功详解》。设想将周身之气聚成球于心上,然后周游全身,复回心。全功用十分钟。据云有良好的防治疾病的作用。

意气功

意气功

意气功,是在入静的基础上,存想“聚气成球”,此“球”沿一定的线路循行全身的静功功法。此功法首见于王竹林所编的《意气功详解》(1931年出版)一书。意气功的循行线路是事先规定的。从心区开始,先经躯干正中线下行至下肢,然后行向上肢,复回心区。在四肢部的循行,先左后右。循行线路经过六十四个要穴。据王氏所述,此法由北宋末年的慈慧和尚传与岳飞,因此流传,此说尚缺乏史实。其实,意气功的核心是以意领气,而以意领气是各气功流派较多采用的方法。意气功属于存想“内景”的方法,这种方法在魏、晋时就有了。至于沿着经络路线以意领气的方法,是唐代司马承祯所著的《天隐子》就已提出,如述: 想气如云,“从首至足,又自足至丹田,上脊膂,入泥丸。”这里,除线路、顺序有出入之外,基本原理相似。
《意气功详解》所述具体功法如下: 每日晨起,暂不梳洗,先以淡盐汤漱口。然后端坐于椅,姿势自然,但上身及大腿、小腿三部应平直,两足平行踏开,略同肩宽。闭目凝神。十指交叉,置放于小腹部,掌心向上。闭口,以鼻呼吸三次,开目平视。舌尖微低上腭。志一神凝,力抑杂念。平空设一意想(存想):“周身之气团聚心上,结成一球”。然后想象此“球”从心区开始,沿下述路线运行: 上行至咽喉→上腭→人中→鼻准→天庭→头顶,转行于脑后,徐徐下行于脊柱→腰俞→尾闾,前行至贤根(会阴部),左行于左大腿外侧→左小腿外侧→左足背→左大趾、二趾、三趾、四趾、五趾,折至左足心,上行于左小腿内侧,左大腿内侧,沿小腹正中线上行→关元,沿原线返回至耻骨处,右行于右大腿内侧→右小腿内侧→右足背→右大趾、二趾、三趾、四趾、五趾,折至右足心,上行于右小腿内侧→右大腿内侧,沿小腹正中线上行→气海,斜向左乳头、左肩外侧,下行于左上肢外侧→左手背→左大指、二指、三指、四指、五指,折行至左手心,上行于左上肢内侧→左肩内侧,斜向上腕,斜向右乳头,右肩外侧,下行于右上肢外侧→右手背→右大指、二指、三指、四指、五指,折行至右手心,上行于右上肢内侧→右肩外侧,斜向廉泉→承浆→舌心,沿前正中线下行返回至心区。“意球”沿上述路线循行一遍后,口中唾液已满,切勿咽下,将上抵之舌放平。叩齿三十六响,唾液因叩齿而成泡沫状,一口咽下。再闭口,以鼻呼吸三次。稍定神片刻,起立,两手松开下垂,向前慢行七步,再分七步返回,这样往返七次,练功完毕。全过程约十分钟左右。

☚ 郭沫若静坐法   内养功 ☛
00020234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15:1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