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动用法在古汉语中, 名词或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充当谓语时, 如果具有主语把宾语看成什么或主语认为宾语怎么样的含义, 叫做 “意动用法”。如 《汉书 ·赵充国传》: “时充国年七十余, 上老之。” “老” 是形容词活用为动词作谓语, 但所表达的意思不是皇上老了, 而是主语 “上” 认为宾语 “之” (赵充国) 老了。翻译成现代汉语是“皇上认为赵充国老了”,原来的句子结构是 “主+谓+宾”,翻译后其结构是 “主+认为+宾+意动词”, 可见意动用法是用动宾结构表达了认定式结构的内容。 和使动用法相比较, 意动用法也是一种特殊的动宾关系, 但使动用法叙述的内容是客观的, 而意动用法所表达的内容往往是主观的, 是主观上的认识或感觉, 不一定是客观事实。 在意动用法中, 谓语动词一般由活用的名词或形容词来充当, 因此意动用法又可分为名词的意动用法和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意动用法 意动用法词类活用的一种。名词或形容词放在名词或代词的前面活用为动词,具有“主语认为宾语怎样”或“主语把宾语看成(当作)什么”的意思。意动用法和使动用法形式相同而意义不同。使动用法是“使宾语怎样”;意动用法是“认为宾语怎样”。使动句叙述的是客观行动;意动句叙述的是主观认识或主观感觉,不一定是客观事实。参见“名词意动用法”“形容词意动用法”条。 ☚ 名词使动用法 名词意动用法 ☛ 意动用法亦称“以动用法”。名词或形容词活用为动词时的一种特殊用法。主要有两种:❶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即主语主观上认为宾语具有该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状态。如《战国策·齐策》: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美”意为“认为……美”。 ❷名词的意动用法。即主语把宾语当作该名词所代表的人或物。如《荀子·赋》: “友风而子雨。” “友”和“子”意为“把……当作友”, “把……当作子”。此外,能愿动词偶尔也可用作意动。如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 “吾子好道而可吾文。” “可”意为“认为……可以”。 意动用法 ☚ 意动 散动用如表词 ☛ 000003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