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惜抱轩全集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惜抱轩全集 惜抱轩全集诗文别集。清姚鼐作。鼐有室名惜抱轩,人称惜抱先生,故名。八十八卷,包括文集、诗集、《法帖题跋》、《左传补注》、《国语补注》、《公羊传补注》、《梁传补注》、《九经说》等。鼐为“桐城派”代表作家之一,论文主张“考据”、“词章”、“义理”三者结合。所作多书序、碑传之类,从容雅淡,不愧名家,惜其气弱,不足以振其辞。山水小品传诵甚广,《登泰山记》、《游媚笔泉记》、《游灵岩记》等,晓畅凝炼,明润澄澈。对经学亦多研究,但重综论而轻训诂,异于乾嘉诸儒。有清嘉庆间刻本、《四部备要》本等。 ☚ 潜研堂集 述学 ☛ 惜抱轩全集 惜抱轩全集诗文别集。四十九卷,其中诗十二卷。清姚鼐撰。此编包括姚氏“文集”十六卷,“文后集”十卷以及“法帖题跋”三卷,“笔记”八卷,其馀为诗。正集十卷,录诗六百五十一首,系鼐手自编订。鼐子姚雉云:“先君《惜抱轩诗集》十卷,嘉庆戊年(1798)年刻板行世。近十馀岁,间有题赠酬答之作,往往手写付人,不自留稿。尝曰:‘诗道非一端,然要贵有才气。人年衰,则才气多随而减,故吾年七十以后,不复常作诗矣。’雉日侍案侧,见有所作,辄私录成编。至乙亥(1815)岁,先君乃见而删去三分之二,盖不欲多存如此。”(见姚雉《惜抱轩诗后集》跋语)可知鼐不欲多存诗,其正集也远非其诗作全部,七十以后则删削更甚。鼐去世后,搜辑七十岁以后诗作,仅得古体四首、近体八十四首,其间《咏白杜鹃花》、《咏蜡梅》二首实系少作,不欲自存者,因为王昶赏识,才又将其编入《诗后集》。此集包括古体、近体、补遗三部分,其中包括词八首。另有“诗外集”一卷,包括试帖诗四十首,乃应付科举考试之习作。十卷本《惜抱轩诗集》有清仁宗嘉庆三年戊午(1798)刊本。其后有其从侄姚原绂刻本,文诗一仍其旧,无所增补。嘉庆二十一年丙子有姚雉增订之“诗后集”、“诗外集”问世,其后有穆宗同治(1862—1874)间刻本传世。民国年间,有中华书局排印《四部备要》本。另有《惜抱轩诗释》六卷,为鼐玄孙姚永朴注释,选诗三百五十首,有1926年排印本。中国书店于1991年将此本影印出版。 ☚ 懋斋诗钞 复初斋诗集 ☛ 惜抱轩全集别集。八十八卷。清姚鼐撰。姚鼐(1732—1815),字姬传,一字梦穀,室名惜抱轩,人称惜抱先生。桐城(今属安徽)人。乾隆二十八年(1763)进士,官刑部郎中,记名御史。历主江宁、扬州等地书院凡四十年。著有《惜抱轩全集》,选有《古文辞类纂》、《五七言今体诗钞》。《惜抱轩全集》包括文集、诗集、《法帖题跋》、《左传补注》、《国语补注》、《公羊传补注》、《穀梁传补注》、《九经说》。 姚鼐为桐城派的重要作家。他继承了方苞的义法论、刘大櫆的声气论,在散文理论上有所发展。他主张义理、考据、文章三者结合;总结文章的“神理气味”、“格律声色”为八大要素;指出文章的阳刚、阴柔两类风格不能偏废。他的文论对后世有很大影响。姚鼐的散文富有情韵,偏于阴柔之美。他行文惜墨如金,简练生动,讲究声调,迂徐畅达。名篇有《登泰山记》、《游灵岩记》等游记文,《伍子胥论》、《李斯论》等议论文,《老子章义序》、《海愚诗钞序》、《刘海峰先生八十寿序》等序跋文,《复鲁絮非书》等书信,为人所重。 有同治间刻本。又有咸丰间杨以增辑《海源阁丛书》本《惜抱先生尺牍》八卷。徐宗亮刻《惜抱轩遗书》三种,十二卷,包括《庄子章义》、《惜抱轩书录》、《惜抱先生尺牍补编》,有光绪间刻本。 惜抱轩全集诗文别集。清姚鼐(1731—1815]撰。四十九卷。鼐有《惜抱轩文集》已著录。治学以经为主,工古文,兼及子史、诗文与方苞等为“桐城派”代表。著作有《古文辞类纂》、《庄子章义》、《九经说》、《惜抱轩遗书》等。此集约三十八万字。所收均为五十九岁以后之作,含文集十六卷,文后集十卷,诗集十卷,诗后集一卷,诗外集一卷,法帖题跋三卷,笔记八卷,收文凡三百二十一篇,古今体诗七百七十九首,文多书序、碑传之类。为学推尊程、朱,又长考据,主张以神理、气味、格律、声色为作文要旨,其说宗方苞,重“义法”,“言有物”,也,法即“言有序”也。所著山水小品,如《登泰山记》,颇清逸,为诗长于五,七言近体,法帖题跋精于鉴核。于清代经学、文学影响颇大。有嘉庆六年(1801)十二年、二十一年刻本等多种。另同治间省心阁刻有八十八卷本。 惜抱轩全集 惜抱轩全集别集。八十八卷。清姚鼐撰。姚鼐(1732—1815),字姬传,一字梦穀,室名惜抱轩,人称惜抱先生。桐城(今属安徽)人。乾隆二十八年(1763)进士,官刑部郎中,记名御史。历主江宁、扬州等地书院凡四十年。著有《惜抱轩全集》,选有《古文辞类纂》、《五七言今体诗钞》。《惜抱轩全集》包括文集、诗集、《法帖题跋》、《左传补注》、《国语补注》、《公羊传补注》、《穀梁传补注》、《九经说》。 ☚ 词选 白香词谱 ☛ 惜抱轩全集别集。清姚鼐作。因作者室名“惜抱轩”,故名。八十八卷。包括文集、诗集、《法帖题跋》、《左传补注》、《国语补注》、《公羊传补注》、《谷梁补注》、《九经说》、《老子章义》、《庄子章义》等。有同治间刻本。又有杨以增辑《海源阁丛书》本《惜抱先生尺牍》及徐宗亮刻《惜抱轩遗书》等。 惜抱轩全集 《惜抱轩全集》清姚鼐著。共88卷,其中文集16卷,后集10卷,诗集10卷。姚鼐的散文,上承刘大櫆、方苞、归有光,远绍唐宋八大家,与欧阳修,曾巩的风格相近,纡徐清淡,简洁要约,偏于阴柔之美,恰与他在理论上对阳刚之美的偏尚相反。议论文如《伍子胥论》、《李斯论》、《贾生明申商论》,序跋如《老子章义序》、《海愚诗抄序》,书信如《答翁学士书》、《复汪进士辉祖书》,传记如《登泰山记》、《朱竹君先生传》等名篇,颇可看出他散文的这种风格。这使得他的散文在桐城派诸家中最富情韵。从另一方面看,他的散文笔力不够雄健,规模不够阔大,与社会现实不够贴近,是其不足之处。 ☚ 小仓山房文集 文史通义 ☛ 惜抱轩全集八十八卷。清姚鼐 (1732—1815)撰。姚鼐,字姬传,一字梦谷,室名惜抱轩,旧时或称惜抱先生,安徽桐城人。散文家。乾隆进士,官刑部郎中,记名御史。历主江宁、扬州等地书院四十年。治学以经为主,兼及子史、诗文。曾受业于刘大櫆,为“桐城派”主要作家。主张文章须以“考据”、“词章”为手段,阐扬儒家的“义理”;并以阳刚、阴柔区别文章的风格;同时又发展刘大櫆的拟古主张,提倡从模拟古文的“格律声色”入手,进而模拟其“神理气味”。作品多为书序、碑传之属,大抵以程朱理学为归依。著有《惜抱轩全集》、《惜抱轩遗书三种》、辑有《古文辞类纂》、《江宁府志》。《惜抱轩全集》包括文集十六卷、文后集十卷、诗集十卷(包括古今体各五卷)、诗后集一卷 (包括词)、诗外集一卷、法帖题跋三卷、《左传补注》一卷、《公羊补注》一卷、《穀梁补注》一卷、《国语补注》一卷、笔记八卷、《九经说》十七卷、五言今体诗钞九卷、七言今体诗钞九卷。文集十六卷,收文一百八十篇,分论、议、考、序、跋尾题辞、书、赠序、寿序、策问、传、碑文、墓表、墓志铭、记、赋、祭文诸类。文后集十卷,收文一百三十七篇。诗集十卷,收古体诗二百一十四首,今体诗四百三十七首。诗后集收古体诗四首、近体诗八十四首。外集为试贴一卷四十首。笔记八卷,分经、史、子、集四类。《九经说》十七卷,为 《易》、《书》、《诗》、《周礼》、《仪礼》、《礼记》、《春秋》、《论语》、《孟子》。五言今体诗九卷,收自初唐至晚唐八十三人,四百七十八首。其中王摩诘四十七首、李太白四十二首、杜子美一百六十首。七言今体诗九卷,前八卷收唐五十七人,二百八十一首,其中杜子美六十首、苏子瞻三十一首。第九卷收宋,主要是陆放翁之诗八十七首,余者三人,四首。有嘉庆三年(1798)至道光元年(1821)刻本,同治五年(1866)省心阁重刻本,中国书店1991年影印本。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