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悼亡 (其三)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悼亡 (其三)
王十朋之妻贾氏,人称 “有贤行” ( 《王十朋墓志》 ) ,诗人 《梅溪集》中涉及贾氏诗文多篇,夫妇感情甚笃。乾道五年 (1169)春,贾氏病逝,五十八岁的诗人情丧意失,涕泪横流: “不见音容忽三月,无从涕泗已千行。”( 《悼亡》 其二) 王十朋哀痛已极,决意罢太子詹事任,返归故里隐居: “家山准拟欲归隐,堪叹相随无孟光。” (同上) 诗人在贾氏病逝三月之时,写下了这组情真意切的悼亡组诗。诗共四首,这里所选,是第三首。 一、二句,今昔对比,倍增伤感之情。诗人与贾氏在世之日,夫尊妇敬:“燕寝焚香老病身,细君相对坐如宾。” ( 《悼亡》 其一) 他们曾相约相许相期: 比翼齐飞,白头偕老。现在,这些誓言还在耳际萦绕,两人相对相守的情景也在眼前浮现,但贾氏却已先诗人而去,偕老之愿成空,白头之梦难续。朦胧之际,迷茫之中,诗人以为贾氏尚在人世,或相对而坐,细语家常; 或日为具食。举案齐眉; 或诵经念佛,求佑佛祖……但转眼之间,虚象顿失,幻觉全消,冷酷的现实使诗人清醒地意识到: 妻子已去,昔日相濡以沫的日子不再回来,眼前只有自己孑然独立。虽膝下有子女相慰,但又岂是诗人与贾氏数十年风雨同舟、患难与共的感情可比。诗人顾影自怜,确有形影相吊之感: “而今一榻维摩室,唯与无言法喜亲。” (同上) 按维摩诘菩萨以法喜为妻,以慈悲为女,故苏东坡 《赠王仲素寺丞》诗有 “虽无孔方兄,顾有法喜妻”之句。而今诗人的 “法喜” 已 “无言”,面对妻子的遗像,其哀痛之情可以想见。 三、四句另辟蹊径,再陈哀情。诗人悲苦已极,痛不欲生。时逢春天,诗人有意无意在大自然中转移自己的注意,以遣散对亡妻痛苦的思念。但那熟悉的庭院花径,角亭水榭,假山小池,无处不留下诗人与贾氏当年的倩影。当时“夤缘偶作于飞侣,梦寐相随到数州”,而今 “泥上迹留鸿已去,舟中刻在剑难求” ( 《悼亡》 其四) 。与其旧景往事连续,还不如闭门不出为好。他只能,也只有独自留在书房,让自己在书山字海中打发日子,消除烦恼。不知不觉之中,春天已悄悄溜走,满院的繁花已落红片片,在东风中飞舞、飘落……春天的归去,是自然规律; 但诗人心中的春天,却是他与贾氏的天地。这块天地为诗人与贾氏所共有,现在贾氏离去了,诗人心中的春天也就不复存在。王十朋此后忧闷成疾,两年后即随贾氏之后,辞别人世。 全诗虽仅短短四句,但从这寥寥的二十八个字中读者感到:诗人虽近暮年,夫妇之情虽不及年轻夫妻激切,但其爱恋之意,却显得更为情真,更为执著,悼亡之情也更为深沉,更为哀痛。 悼亡诗所述,虽都是诗人最动感情之处,但对他人来说,却常常是琐碎小事。如组织得不好,诗篇就有嚼蜡之感。王十朋的这首诗,把自己对贾氏的真情实意融进诗句,调动多种艺术手法,将自己对贾氏的爱恋之意,思念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千百年来感动着一代又一代读者。 悼亡 (其三)
诗人少时家境贫寒,十五岁父亡,此后靠教书度日。二十一岁与刘氏成婚。三十二岁时,刘氏病逝。他们共同生活十余年,伉俪甚笃。刘氏亡后,诗人痛深悲沉,作《悼亡》诗三首,这里所选,即第三首。 首联点明了时令的特征。岁阑残冬季节,按照惯例,该作过年的准备了。但今年不同于往年,诗人爱妻病故,悲痛积胸,无心屈指计日,所以用“俄惊”二字表达了他对除旧迎新的突然之感,吃惊之态。 颔联紧承前联,描述家中为过年而忙碌不停的景色: “老亲摒挡迎年酒,弱女经营饯腊盘。”“饯腊盘”是指饯别年终腊月,即过年用的菜肴。诗人只见年迈的母亲和年幼的女儿在忙忙碌碌,却不见妻子的身影。诗中并没有明白说出自己的妻子已经辞别人世,而是通过家中过年情景的描绘,以暗示的方式逐步显示诗人所难于接受的事实: 众人都在,妻子独去,并且是去而不返。 颈联开始触及悼亡本题。爆竹声声,却是空有一番热闹,烛焰冉冉,也似不断滴下的眼泪。一个“虚”字,点明了诗人一家在过年时节的孤独凄冷的心境。下句中的“共”字,说明流泪的不仅仅是燃烧着的蜡烛,也不是只有诗人一个,而定然是诗人全家都在流泪。 尾联逼出悼亡本题,与诗题相应。这首诗的前三联只是着意描述特定时间和特定环境中诗人及其一家哀伤孤凄的心境,并没有点明原因。及至尾联才道及妻子亡故,陈述其悲痛之由: 在滴水成冰的除夕之夜,家家团圆,户户欢庆,而妻子的尸骨却孤独地停放在荒僻的佛寺之中,受着风霜冰雪的侵袭。两句充分表现了生者对死者情深意厚的挚爱之情,读来催人泪下。 这首诗成功地运用对比手法来表现沉痛的追念之情。年关的爆竹、红烛,家中的忙碌,别家的团圆欢庆,这样的“暖热”正反衬了停于佛寺之中的亡妻的冰霜之寒以及诗人一家的孤独之苦。冷与热相比,孤独与团圆相照,强烈的反差,使作品产生了动人的艺术感染力。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