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悬车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悬车典源出处 《汉书·薛广德传》:“与丞相……俱乞骸骨,皆赐安车驷马,黄金六十斤,罢。广德为御史大夫,凡十月免。东归沛,太守迎之界上。沛以为荣,县 (悬) 其安车传子孙。”《文选·蔡邕 〈陈太丘碑文〉》:“及文书赦宥,时年已七十,遂隐丘山,悬车告老。” 悬车xuán chē古代官吏年七十而辞官告老,废车不用;因用以指年老辞官;也借指七十岁。《汉书·薛广德传》:“以岁恶民流,与丞相定国……俱乞骸骨,皆赐安车驷马,黄金六十斤,罢。广德为御史大夫,凡十月免。东归沛,太守迎之界上,沛以为荣,悬其安车传子孙。”《文选·蔡邕〈陈太丘碑文〉序》:“及文书赦宥,时年已七十,遂隐丘山,悬车告老。”白居易《刑部尚书致仕》:迷路心回因向佛,宦途事了是悬车。白居易《近见慕巢尚书诗中屡有叹老》:应须待到悬车岁,然可东归伴老夫。许浑《贺少师相公致政》:六十悬车自古稀,我公年少独忘机。 悬车典源出处 《汉书·薛广德传》:“与丞相……俱乞骸骨,皆赐安车驷马,黄金六十斤,罢。广德为御史大夫,凡十月免。东归沛,太守迎之界上。沛以为荣,县 (悬) 其安车传子孙。”《文选·蔡邕 〈陈太丘碑文〉》:“及文书赦宥,时年已七十,遂隐丘山,悬车告老。” 释义用法 汉薛广德告老还乡,诏赐安车驷马,回到家乡沛时,太守亲自迎接。至家中将所赐安车悬挂起来,以示荣典。又有七十岁告老悬车辞官之说,遂以七十岁为悬车之年。后以此典指官员告老归乡。 用典形式 【悬车】 唐·韦应物:“君子独知止,悬车守国程。”唐· 白居易:“应须且为苍生住,犹去悬车十四年。”宋·陆游:“偶观挂席乘潮快,便觉悬车纳禄迟。”明·高启:“吏收封印朝辞郡,人贺悬车晚在乡。” 【车先悬】 唐·白居易:“七旬才满冠已挂,半禄未及车先悬。” 【悬车守】 唐·杜甫:“借问悬车守,何如俭德临?” 【悬车岁】 唐·白居易:“应须待到悬车岁,然可东归伴老夫。” 【无车可悬】 宋·陆游:“宁有骆堪鬻,尚无车可悬。” 【吾车已悬】 宋·陆游:“吾车适已悬,吾驭久罢叱。” 悬车 悬车《汉书·薛广德传》:‘后月余,以岁恶民流,与丞相定国……俱乞骸骨,皆赐安车驷马、黄金六十斤,罢。广德为御史大夫,凡十月免。东归沛,太守迎之界上,沛以为荣,悬其安车传子孙。”后以此典指官员告老还乡。张镃《临江仙·余年三十二》:“肯闲何必更悬车。非关轻利禄,自是没工夫。” ☚ 旋锦回文 悬鹑索 ☛ 悬车《汉书.薛广德传》:“后月余,以岁恶民流,与丞相定国……俱乞骸骨,皆赐安车驷马、黄金六十斤,罢。广德为御史大夫,凡十月免。东归沛,太守迎之界上。沛以为荣,县其安车传子孙。”后以此指官员告老荣归。杜甫《提封》:“借问悬车守,何如俭德临。” 悬车 悬车xuánchē┃━ 指七十岁。古人七十辞官家居,不再用车,故称“悬车”。唐·白居易《近见慕巢尚书诗中屡有叹老思退之意又于洛下新置郊居然宠寄方深归心太速因以长句戏而谕之》诗:“应须待到悬车岁,然后东归伴老夫。”宋·玉禹偁《北楼感事》诗:“五十拟归耕,何必悬车期?” ☚ 崦嵫 银丝 ☛ 悬车借指夕阳。三国魏阮籍《咏怀》之三八:“悬车在西南,羲和将欲倾。潮光耀四海,忽忽至夕冥。” 险阻 险阻险(险棘;险捍;阻险;崎险;梗险) 崄(崄阻;崄介;崄阸;碍崄) 悬车 堙厄 迫厄 习坎 倾阻 威夷 另见:危险 阻碍 ☚ 难行 路途 ☛ 家居 家居居舍 居家 斋居 处家 ☚ 居住的方式 聚居 ☛ 悬车xuán chē❶辞职,辞官。蔡邕《陈太丘碑文序》:“时年已七十,遂隐丘山,~~告老。”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