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澧县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澧县 澧县属常德市。位于湖南省北部,洞庭湖西岸,澧水下游,北邻湖北省松滋县、公安县。面积2107平方公里,耕地面积68.04千公顷。1995年工业总产值29.69亿元,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0.65亿元,财政收入8590万元,支出1.13亿元。人口86.59万。辖澧阳、王家厂、码头铺、甘溪滩、火连坡、梦溪、盐井、复兴厂等14镇、18乡。县人民政府驻澧阳镇。澧县汉为孱陵、零阳县地,属武陵郡。三国吴时为零阳、作唐县地。明为澧州。元为澧州路治。民国2年废州改名澧县,沿用至今。属北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年均气温16.5℃,降水量1272.4毫米。农业实行一年三熟制。澧县是湖南省商品粮、棉、油基地。农作物还有小麦、薯类、麻类、茶叶、柑桔等。主要工业产品有水泥、碳酸氢铵、棉布、丝织品等。焦柳铁路纵贯西部。澧县~江华、澧县~松滋等公路干线沟通县内外。澧水常年通航。有澧县文庙、余家牌坊、花瓦寺塔等古迹和梦溪镇三元宫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 ☚ 汉寿县 临澧县 ☛ 澧县 澧县位于湖南省北部,居澧水下游,洞庭湖的西北部。北与湖北省松滋市、公安县相邻。隋开皇 (581—600)初置松州,兼置澧阳县为州治,寻改松州为澧州。大业(605—617)初改澧州为澧阳郡,州、郡、县同治于澧水南太和村(今澧南乡邢市村)。唐武德四年 (621) 又将澧阳郡改名澧州。天宝元年 (742) 复名澧阳郡。乾元元年 (758) 又改置澧州,仍治澧阳县。大历十四年(779)移州,县治于今县城。五代置澧州。宋朝称澧州澧阳郡。南宋建炎四年 (1130) 迁治于仙眠州南岸陶家市山寨。元至元十四年 (1277) 改置澧阳路。大德十年(1306),一说至正十六年 (1356) 路、县治迁于新城 (今津市市新洲镇)。明太祖甲辰年 (1364) 改置澧州府。明洪武五年(1372) 迁府治于今县城。洪武九年 (1376) 降为澧州,并省澧阳县入澧州。清雍正七年 (1729) 升直隶州。1913年废澧州,改置澧县,仍治今县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1950年12月将湖北省公安县的同德小垸划归澧县,同时将澧县的罗田乡、刘功乡、太平垸划归公安县。1953年9月又将松滋县坌处乡的媛水街及打鼓台、唐坪乡、爱市乡第四组划归澧县。1952年9月县人民政府由城关镇迁驻津市镇,1954年又迁回城关镇。1955年2月再将公安县第六区的严家嘴乡划归澧县。1979年12月划澧县的津市镇,新洲公社的关山大队、团湖大队,灵泉公社的大旗大队等第三次重置津市市。现属常德市。县人民政府驻澧阳镇。面积2075平方公里。人口以汉族为主,另有回、土家、苗等民族。澧县地处雪峰山脉向洞庭湖平原过渡地带。西北部多山地和丘陵,东南部是著名的澧阳平原,平原和湖泊约占全县面积的一半。太青山海拔1020米,为境内最高点。澧水及其支流涔水、澹水、道水、松滋西河流贯全县。年平均气温16.5℃,1月平均气温4.2℃,7月平均气温26.8℃。年平均降水量1372.4毫米间。矿藏有煤、铁、芒硝、石膏、岩盐、水泥灰岩、膨润土等。澧阳平原系全国商品粮、棉、油重要生产基地。澧县为全国棉花产量百强县、全国油料产量百强县。农副产品主要有稻谷、棉花、蚕桑、食用油、鱼、蛋等。工业有啤酒、化工、采掘、建材、包装彩印、制药、医疗器材、油脂化工、纺织、肉类食品加工、电讯器材等。交通有焦柳铁路穿过县境西部。207国道和302、304省道贯穿,公路汽车可通往各乡镇,水运以澧水及其支流为主要航道,常年通航。澧县历史文化悠久,名胜古迹有彭头山遗址、城头山古城址、八十垱遗址、十里岗遗址、鸡叫城遗址、丁家岗遗址、澧州故城、松州故城、华阳王府遗址、钦山寺、澧县文庙、八方楼、多安桥、蜚云塔、花瓦寺塔、花瓦桥、余家牌坊、滟洲、天供山森林公园等。 ☚ 汉寿县 临澧县 ☛ 澧州故城/澧县文庙/华阳王府遗址/八方楼/多安桥/蜚云塔/滟洲/松州故城/钦山寺/周荣森墓/余家牌坊/游玉圃墓/花瓦寺塔/花瓦桥/天供山森林公园/松竹桥 ☚ 杨幺墓 澧州故城 ☛ 澧县 澧县位于湖南省北部,澧水下游,与湖北省接壤。隋置松州,后改澧州,明改为府,1913年改澧县到今。面积2107平方公里,人口86万。县城城关镇,隶属常德市。207国道过境入鄂,枝柳铁路纵穿县境,澧水干流常年通航。是湖南省商品粮、棉、油、猪主要生产基地县之一,棉花产量居湖南省首位。有铁、煤、石膏、盐、磷、硫磺等矿藏,并建有羊耳山、赤峰两大煤矿和湘澧盐矿。工业有纺织、造纸、制盐、建材、化工、食品、采掘业等。名胜古迹有宋朝文庙、花瓦宝塔、余家牌楼及八方楼等。 ☚ 华容县 临澧县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