悔斋明崔伯栾、朱泰堪,清汪楫室名。汪著有《悔斋诗文集》。悔,改过。《诗经·召南·江有汜》:“不我以,其后也悔。”明王守仁为崔氏作《悔斋说》:“悔者,善之端也,诚之复也。君子悔以迁于善,小人悔以不敢肆其恶,惟圣人而后能无悔,无不善也,无不诚也。然君子之过,悔而弗改焉,又从而文焉,过将日入于恶;小人之恶,悔而益深巧焉,益愤谲焉,则恶极而不可解矣。故悔者,善者之分也,诚伪之关也,吉凶之机也。君子不可以频悔,小人则幸其悔,而或不甚焉耳!吾友崔伯栾氏,以‘悔’名其斋,非曰吾将悔而已矣,将以求无悔者也。”(见《王文成全书》卷二四)室名寓内省修身之旨。 [附目]南朝梁简文帝有《悔赋》。明崔铣有《悔斋铭》(见《洹词》卷一)。 悔斋汪楫,字次舟(一作舟次),号悔斋,清安徽休宁人,寄籍江苏江都。明天启六年生(一作崇祯九年生),清康熙二十八年卒。康熙十八年荐应“博学鸿儒”,试例一等。授翰林院检讨,纂修《明史》。历迁福建布政使。楫工诗。著有《悔斋诗文集》、《悔斋正续集》及《观海集》。亦能曲,尝作《补天石》传奇。又有《中州沿甘志》、《琉球奉使录》。 朱宝善,字樱船,晚号悔斋,清江苏泰州人。官福建海澄知县。工山水,著《红粟山庄诗》。 王锡彤,字筱汀,号悔斋,晚号抑斋,河南汲县人。清同治五年生,民国27年卒。清末在河南从事教育工作,曾主持三峰实业学堂等,民国以后则从事实业,曾参与启新洋灰公司、天津造胰公司等企业之经营。卒年73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