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恶阻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恶阻

病名。出《诸病源候论》卷四十一。亦名子病、阻病、病儿、病阻、病隔、选饭、恶子、恶字、恶食、妊娠呕吐等。是指妊娠早期出现的恶心、呕吐、择食或食入即吐,甚则呕吐苦水,或血性物者称为恶阻。有胃弱恶阻、胃热恶阻、胃寒恶阻、痰滞恶阻、肝热恶阻等。详各条。

恶阻

病名。也称妊娠恶阻,出自《诸病源候论》。指妊娠6至12周期间出现的以恶心呕吐为主要表现的妊娠反应。前人也称“子病”、“阻病”。即“妊娠呕吐”。多出现在早晨起床时,所以也称“晨吐”。轻者,经过一段时间会自然停止。严重者,可影响孕妇健康,引起消瘦、腹水等,应予积极处理。本病多与妊娠后肾气不足、冲脉之气上逆,导致胃失和降所致。

恶阻

恶阻

中医病名。又名 “妊娠恶阻”、“子病”、“阻病”。是指妇女怀孕两个月左右,所出现的胸闷不舒、恶心呕吐、恶闻食气、食入即吐、头重目眩等病症。是怀孕早期最常出现的病症,如反应轻微,属正常现象,不需治疗,不久可逐渐消失。严重的可使孕妇迅速消瘦,或诱发其他疾病。因此,临床需采取一系列措施,积极治疗。发病原因多由怀孕后冲脉之气上逆,胃失和降所致。治疗应从和胃降逆入手。

☚ 妊娠   子痫 ☛

恶阻

病名。又称“子病”、“阻病”。指妊娠早期出现恶心呕吐,头晕厌食,或食入即吐的证候。多由脾胃虚弱,或肝胃不和,冲脉之气上逆犯胃,胃失和降所致。治疗原则以调气和中、降逆止呕为主。服药时可加入生姜汁数滴和药,或以生姜汁涂舌面,以防药入即吐。

恶阻è zǔ

《本草纲目》主治第4卷胎前(香附子)(1)。病证名。亦名子病、阻病、病儿、病阻、病隔、选饭、恶子、恶字、恶食、妊娠呕吐等,是指妊娠早期出现的恶心、呕吐、择食或食入即吐,甚则呕吐苦水,或血性物者称为恶阻。出《诸病源候论》卷四十一,有胃弱恶阻、胃热恶阻、胃寒恶阻、痰滞恶阻、肝热恶阻等。

恶阻惡阻è zǔ

中医病名。指妇女妊娠后出现恶心呕吐,神疲倦怠,喜酸厌食等症。亦称“子病”、“病儿”、“阻病”。《胎气心法》:“恶阻者,谓有胎气,恶心阻其饮食也。”

恶阻èzǔ

病名。出《诸病源候论》卷四十一。指妊娠早期出现恶心, 呕吐, 择食或食入即吐, 甚者呕吐胆汁或血性物者。包括胃弱恶阻、胃热恶阻、胃寒恶阻、痰滞恶阻、肝热恶阻等。详各条。

恶阻

恶阻

妊娠早期,出现恶心呕吐,头晕倦卧,甚或恶闻食气,食入即吐者,称为“恶阻”,又称“妊娠阻病”、“子病”等。《广嗣纪要》说:“恶阻者,谓有娠而恶心阻其饮食也。”本病首见于《诸病源候论》。孕后一般常可出现晨起欲呕,神疲嗜睡等证,这是早孕常有现象,不属病态。若呕吐频作,甚则不能进食,食入即吐者,则应积极治疗,否则会影响孕妇的健康和胎儿的发育。恶阻病机,乃冲气上逆犯胃所致。因孕后胎元初凝,经血不泻,血聚养胎,胎宫内实,冲脉内起胞宫,隶属阳明附于肝,冲气上逆,胃失和降,遂发恶阻。故其治疗本着胃气以和降为顺,胎元以和为安之义,治宜调气和中,和胃降逆,止呕安胎为主。挟痰者,则豁痰降逆; 挟热者则清热止呕。但重坠下降之剂不可过用,以免犯胎。升提补气之品,亦当少用。服药时可加入生姜汁数滴和药,或以生姜汁涂舌面,然后呷服,以防药入即吐。
脾胃虚弱恶阻: 脾胃素虚,孕后经血停闭,血海不泻,冲脉之气较盛,冲脉隶属于阳明,冲气上逆犯胃,胃失和降而呕恶,如《妇人大全良方》云:“妊娠呕吐恶食,体倦嗜卧,此胃气虚而恶阻也。”证见口淡,呕吐清涎,不思饮食,或恶闻食气,食入即吐,头眩体倦,舌淡苔薄白,脉滑而弱。治宜健脾和胃,降逆止呕。方用六君子汤(《和剂局方》)。脘腹胀满者,可用香砂六君子汤(《医学正传》)。
肝胃不和恶阻: 素体肝气偏旺,孕后血聚养胎,肝血不足,肝气偏旺,或恚怒伤肝,肝失疏泄,肝脉挟胃贯膈,肝气挟冲气上逆犯胃。《沈氏女科辑要笺正》沈尧封曰:“呕吐不外肝胃两经病,……又妇人既娠,则精血养胎,无以摄纳肝阳,而肝阳易升,肝之经脉挟胃,肝阳过升,则饮食自不能下胃。”证见呕吐酸水或苦水,饮食不进,泛恶嗳气,头胀目眩,心胸愦闷,时太息或兼胁痛,舌黯滞,苔白薄略腻,脉弦滑。治宜舒肝和胃,降逆止呕。方用济生橘皮竹茹汤(《济生方》),少加黄芩苦降。若证兼有热,口干而渴,心烦不得眠者,则加花粉、炒梔子、枣仁清热除烦。痰滞恶阻: 素体脾阳不足,痰饮停滞,孕后经血壅闭,冲气上逆,痰饮随逆气上冲犯胃而呕恶。《女科经纶》引戴复庵曰:“恶阻者……盖其人宿有痰饮,血壅遏而不行,故饮随气上。”证见呕吐痰涎或粘沫,晨起尤甚,胸隔满闷,口淡腻,倦怠嗜卧,苔白腻,脉濡滑。治宜健脾去湿,化痰止呕。方用小半夏加茯苓汤(《金匮要略》),其中茯苓可重用至30克。
若久吐不止,必致津燥液竭,阴愈虚则呕愈甚,是以无阴而作呕也。证见呕吐剧烈,甚则呕出胆汁或有咖啡色血液,神疲肢软,面容憔悴,目眶下陷,发热口渴,舌红少苔,脉细滑无力。治宜养阴生津,和胃止呕。方用滋阴清燥汤(《盘珠集胎产症治》),或用生脉散(《内外伤辨惑论》)与增液汤(《温病条辨》)。必要时西医协同治疗。如经治疗后,病情继续发展,出现高烧不退,黄疸等证时,则应终止妊娠。

☚ 妊娠病治疗大法   胎漏下血 ☛

恶阻e zu

【医学】vomiting during early pregnancy

恶阻è zǔ

morning sickness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23:37: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