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恩格斯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恩格斯Engels

城市名。在今苏联俄罗斯联邦萨拉托夫州伏尔加河畔。建于公元1747年,始称波克罗夫村庄,1914年称波克罗夫斯克。1922~1941年为日尔曼伏尔加共和国首府。1932年改今名。

恩格斯1820—1895Friedrich Engels

恩格斯


马克思主义创始人之一,国际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伟大导师,马克思的亲密战友。生于德国莱茵省巴门市的纺织工厂主家庭。曾就读于巴门市立学校和爱斐特中学。1837年秉父意辍学经商,余暇自学,并撰写诗篇、论文,抨击封建专制制度和宗教蒙昧主义。1841年去柏林服兵役,其间常到柏林大学听课,参加青年黑格尔派小组,发表论著批判谢林哲学的宗教神秘主义和黑格尔的保守政治观点。1842年到英国曼彻斯特“欧门——恩格斯棉纺厂”工作,经常深入工人住宅进行调查研究,参加工人运动,研究英国古典经济学和英法空想社会主义的著作,为宪章运动机关报《北极星报》和马克思主编的《莱茵报》、《德法年鉴》撰稿。1844年在《德法年鉴》上发表《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和《英国状况:评托马斯·卡莱尔的〈过去和现在〉》两篇文章,以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资本主义经济,表述科学社会主义的某些一般原则,批判历史学家卡莱尔的唯心史观,表明他已完成了由唯心主义和革命民主主义向唯物主义和共产主义的转变。1844年8月到巴黎会见了马克思,后同马克思合著《神圣家族》和《德意志意识形态》,揭露德国“真正的社会主义”的面目。1845年发表社会主义文献《英国工人阶级的状况》。1846年与马克思在布鲁塞尔组织共产主义通讯委员会和德意志工人协会。1847年把“正义者同盟”改组为“共产主义者同盟”,为同盟起草了纲领草案《共产主义原理》。后在《原理》基础上,同马克思合著《共产党宣言》。1848年革命爆发后,与马克思共同制定“同盟”的行动纲领《共产党在德国的要求》,并一起回国创办《新莱茵报》,参加革命斗争。1848年革命失败后,写了《德国维护帝国宪法运动》、《德国农民战争》、《德国的革命和反革命》以及与马克思合写的《中央委员会告共产主义者同盟书》等著作,总结革命经验,进一步丰富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1850年重返曼彻斯特经商,以从经济上支持马克思从事《资本论》的写作。其间经常与马克思通信,商讨各种政治问题和理论问题。并开始系统地研究语言学。1870年9月迁居伦敦。10月被选为第一国际总委员会委员,直接参与国际的领导工作。他热情赞扬巴黎公社革命,总结和宣传巴黎公社的经验,在国际内部坚决反对蒲鲁东主义、巴枯宁主义和拉萨尔主义。1877—1878年写成《反杜林论》,批判杜林的冒牌社会主义,系统地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1883年马克思逝世后,以主要精力整理出版《资本论》第二(1885)、三(1894)卷。1884—1894年间还写下《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法德农民问题》等著作,阐明阶级产生的过程,国家的起源和实质,详尽地阐释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论述无产阶级革命中农民问题和工农联盟问题的重要性。在完成繁重的理论工作的同时,1889年参与建立第二国际,并指导它的活动。1895年8月5日病逝于伦敦。

恩格斯

 科学共产主义的创始人,全世界无产阶级的伟大导师和领袖,马克思的亲密战友。1820年11月28日生于德国莱茵省巴门市的一个纺织厂主家庭。1837年中学尚未毕业就被迫弃学从商。在此期间他一边工作,一边自学,并逐步加深对工人的了解。1842年到英国曼彻斯特他父亲的营业所工作。他经常参加工人的集会和斗争,并与宪章运动建立联系。在革命实践中,他逐步转变成共产主义者。1845年发表《英国工人阶级状况》一书,为工人阶级指出社会主义光明大道,提出了工人运动必须同社会主义相结合的重要原理。1844年在巴黎第二次会见了马克思,从此开始了他们的共同战斗历程。1847年与马克思一起把正义者同盟改组为共产主义者同盟。1848年2月又共同为同盟起草了新纲领——《共产党宣言》,创立了科学共产主义——马克思主义。1848年欧洲革命期间,积极参加革命斗争,并及时总结革命的经验教训。1864年参与第一国际的创立工作,并与各种机会主义进行了坚决的斗争。1871年积极支持巴黎公社革命。第一国际解散后在批判杜林时,第一次系统地论述了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马克思逝世后,担负起整理马克思遗著和领导国际工人运动的重任。1889年第二国际建立后,亲自指导了它前期的工作。1895年8月5日,在伦敦与世长辞。

恩格斯

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之一。1820年11月28日生于德国莱茵省巴门市。1837年在父亲逼迫下中断中学学业经商。1841~1842年在柏林服兵役,其间到柏林大学听课,学习哲学。1842年11月到英国曼彻斯特其父经营的棉纺厂工作。1844年2月发表《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1844年从革命民主主义转向共产主义。1844年8月在巴黎会见马克思,从此毕生并肩战斗。1846年初与马克思创立布鲁塞尔共产主义通讯委员会。1847年1月加入正义者同盟,和马克思一起帮助其改组为共产主义者同盟并和马克思一起为其起草纲领,即写成出版于1848年2月的《共产党宣言》。1848年4月同马克思一起到德国创办《新莱茵报》。1849年参加德国人民武装起义,表现出非凡的军事才能。为从经济上帮助马克思,1850年11月返曼彻斯特经商,直到1870年移居伦敦。其间与马克思保持频繁书信往来。1864年8月帮助创立第一国际。1871年和马克思一起支持巴黎公社。1883年马克思逝世后,恩格斯担负起整理和发展马克思文献遗产和继续领导国际工人运动的重任。全力整理《资本论》第2、3卷,分别于1885年3月和1894年12月出版。1889年领导成立了第二国际。1895年8月5日病逝于伦敦。

恩格斯

恩格斯1820—1895Engesi, Friedrich Engels

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之一, 全世界无产阶级的伟大导师和领袖。出生于普鲁士莱茵省巴门市的纺织厂主家庭。1837年中学未毕业即被迫经商。1841年到柏林服兵役。1842年9月在英国曼彻斯特一家纺织厂工作。1844年3月在 《德法年鉴》上发表《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和 《英国状况: 评托马斯·卡莱尔的〈过去和现在〉》,标志着恩格斯由唯心主义向唯物主义的转变。
1844年8月,恩格斯途经巴黎,拜访了马克思,他们倾心交谈了各自的观点, 从此成了患难与共的亲密战友。同年, 他们合著了 《神圣家族》 一书; 1845—1846年又合著了《德意志意识形态》,第 一次系统地论述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原理。1845年发表了《英国工人阶级状况》 一书。1846年初与马克思在布鲁塞尔组织了共产主义通讯委员会。1847年应邀加入德国流亡工人的组织——正义者同盟,并积极参与同盟的改组工作,6月,出席了同盟的第一次代表大会,同盟在他和马克思的建议下改为共产主义者同盟。同盟的第二次代表大会委托马克思与恩格斯以宣言的形式起草一个新的纲领, 1848年2月, 同盟新的纲领——《共产党宣言》问世。1848年欧洲革命爆发后,与马克思合著了《共产党在德国的要求》,为无产阶级制定了行动纲领。4月与马克思回到德国,协助创办《新莱茵报》。革命失败后到伦敦写了 《德国农民战争》、《德国的革命与反革命》等总结性著作, 分析了革命失败的原因和教训。1850年重返曼彻斯特,进行了长达20年的经商生涯,主要目的是从经济上帮助马克思一家的生活。同时他还认真研究自然科学和军事理论。1870年1月回伦敦, 10月被选为第一国际总委员会委员。巴黎公社成立后, 热情赞扬公社的伟大壮举。对国际工人运动中的错误思潮如拉萨尔主义、蒲鲁东主义、巴枯宁主义进行了批判, 先后写了 《论住宅问题》、《论权威》、《行动中的巴枯宁主义者》等著作。1873年恩格斯开始研究自然辩证法, 写的手稿在逝世后被编成 《自然辩证法》一书出版。1877—1878年写成《反杜林论》一书, 详尽地阐述了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1883年马克思逝世后, 集中精力整理马克思的 《资本论》 第二、三卷手稿, 使之在1885年和1894年分别出版。1884年写成《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1886年写了《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一书, 第一次对哲学的基本问题作了经典的概括, 并着重阐述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
1889年积极帮助、督促倍倍尔等人筹建第二国际。1891年公开发表了马克思的《哥达纲领批判》, 3月再版了《法兰西内战》,对主张和平、改良的机会主义理论进行反击。1895年8月5日在伦敦逝世。

☚ 马克思   共产主义者同盟 ☛

恩格斯

恩格斯1820—1895Engesi, F·Engels

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伟大导师,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之一。生于普鲁士莱茵省巴门市的一个工厂主家庭。1837年,由于父亲的坚持,中学尚未毕业的恩格斯被迫去不来梅经商,在那里,他与德意志运动发生了联系。1839年,他在《德意志电讯》上发表了《乌培河谷的来信》,揭露了当地厂主对工人的残酷剥削。1841年9月底去柏林服兵役,并在柏林大学旁听哲学课,结识了青年黑格尔派。1842年春出版了《谢林与启示》等小册子,批判了谢林所宣扬的非理性主义和蒙昧主义,肯定了青年黑格尔派的历史功绩。1842年到英国的曼彻斯特,在他父亲的工厂里工作,这使得恩格斯能有机会深入了解英国工人阶级的状况,同共同宪章派领袖建立了联系,从而大大促进了恩格斯的思想和政治观点的转变。1844年2月,恩格斯在《德法年鉴》上发表了《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第一次用社会主义的观点批判了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实质和起源,力图从经济学的研究中引出社会主义革命的结论,强调消灭私有制、进行社会变革的必要性,它标志着恩格斯最终转变成了唯物主义者和共产主义者。1844年8月,恩格斯在返回德国的途中,在巴黎再次会见了马克思,从此结为志同道合的战友,开始了四十年的共同战斗生活。两人合写的《神圣家族》批判了青年黑格尔派的唯心主义辩证法和历史观,论证了思维与存在的辩证关系及人民群众的历史作用等一系列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原理。马克思和恩格斯还合著了《德意志意识形态》,对费尔巴哈的人本主义进行了批判,清算了自己以往的哲学信仰,阐述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1846年初,同马克思一起建立了布鲁塞尔共产主义通讯委员会。同年8月被派往巴黎,宣扬科学共产主义,批判以蒲鲁东主义为代表的各种社会主义流派。1847年底,共产主义者同盟第二次代表大会在伦敦召开,恩格斯与马克思一起出席了大会,并接受委托合写了《共产党宣言》,作为同盟的纲领和宣言。《宣言》把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原理融为一体,系统全面地进行了阐述,其核心就是唯物史观。《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正式诞生。1848年革命爆发后,恩格斯同马克思一起回到德国,亲自参加并指导了德国工人运动。革命失败以后,恩格斯又回到伦敦,写了《德国农民战争》和《德国的革命和反革命》,总结了1848年革命的经验教训,强调了武装起义的重要性。1850年以后,为了资助马克思写作《资本论》,恩格斯不得不回到曼彻斯特经商,这期间他主要从事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并撰写了大量的军事论文。1864年国际工人协会(即第一国际)成立,恩格斯积极参加了协会的领导工作。1870年,恩格斯彻底摆脱了经商活动,直接参与了第一国际的领导工作,与蒲鲁东主义、巴枯宁主义等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进行斗争,写出了《论权威》等许多重要著作。19世纪70~80年代,恩格斯一直关心着各国社会主义政党的建设。他发表了《反杜林论》,针对杜林对马克思主义的全面攻击进行了无情的批判,第一次系统地论述了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此外他还写了许多关于自然辩证法问题的论文、札记,从而大大发展了唯物辩证法。1883年马克思逝世后,恩格斯一方面担负起了整理、发表马克思遗稿《资本论》的任务,另一方面还要继续领导国际工人运动。他于1885年和1894年出版了《资本论》第2、第3卷。这期间恩格斯自己还于1884年写了《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一书,1886年写了《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阐述了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理论依据及其历史意义,论证了辩证唯物主义,特别是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1889年,在恩格斯的直接关怀和参与下,建立了第二国际。恩格斯的晚年主要从事与各种机会主义者和把马克思主义庸俗化的倾向作斗争,并写作了《法德农民问题》、《<法兰西阶级斗争>导言》等一大批光辉著作,在一些通信中,也围绕历史唯物主义的问题进行了大量阐述。1895年8月5日病逝于伦敦。

☚ 马克思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
恩格斯

恩格斯1820—1895EngesiFviedvich Engels

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伟大领袖和导师,马克思主义创始人之一,马克思的亲密战友。生于德国莱茵省巴门市一个纺织厂主家庭。1837年中学辍学,被其父强迫经商,在不来梅一家商行供职。接触各种进步思想和激进团体,刻苦自学,开始站在革命民主主义立场上撰文抨击封建专制制度和宗教蒙昧主义。1841年在柏林服兵役,利用空闲时间去柏林大学听课,研究哲学。次年秋,去英国曼彻斯特其父入股的一公司工作。经常深入工厂和工人住宅区调查研究,参加工人集会和斗争,与宪章派运动领袖来往。1844年3月,在《德法年鉴》上发表《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用社会主义观点解剖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矛盾,提出消灭私有制,完成向唯物主义和共产主义的转变。同年8月,会见马克思,成为终身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的亲密战友。此后,致力于创立革命理论,发表《英国工人阶级状况》,与马克思合著《神圣家族》、《德意志意识形态》。两人共同在工人中宣传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蒲鲁东主义、平均共产主义等思潮进行斗争,为建立无产阶级政党作思想上组织上的准备。1847年应邀加入正义者同盟,将其改组为共产主义者同盟,参加同盟第一次代表大会,为同盟起草纲领草案《共产主义原理》。在此基础上,次年,与马克思一起以宣言形式拟定发表新的纲领即《共产党宣言》。1848年欧洲革命爆发后,返回德国直接参加革命。协助马克思创办《新莱茵报》,成为革命民主运动的鼓舞者和组织者。1849年5—7月,亲自参加保卫革命成果的武装起义,发挥了卓越的军事才能。革命失败后,着手总结经验教训,著有《德国农民战争》、《德国的革命与反革命》等。1850年后,以自我牺牲的精神重返曼彻斯特经商20年,在经济上以及科学研究上支持和协助马克思完成《资本论》的创作。在此期间,还独立进行内容极其丰富的科学研究工作,广泛涉及到自然科学各领域和军事问题。关心和指导各国工人运动,支持被压迫民族的解放斗争,参加国际工人协会的领导工作,坚定地与国际内部的蒲鲁东主义、巴枯宁主义和拉萨尔主义进行斗争,支持巴黎公社的创举,总结和宣传公社的经验。1873年起,开始自然科学中的哲学问题研究,持续10年,写了许多札记和片断,逝世后被辑录成《自然辩证法》。1877—1878年写成《反杜林论》、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作了系统的阐述。这部著作被誉为马克思主义的百科全书。马克思逝世后,以很大精力整理出版《资本论》第二、三卷和马克思的其它遗稿,担负起繁重的理论工作,先后写了《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1884年)、《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1886年)、《法德农民问题》(1894年)等重要著作。指导工人运动,关心各国无产阶级政党的创建和发展,推动第二国际的建立并给予具体领导。1895年8月5日在伦敦病逝。

☚ 马克思   俾斯麦 ☛

恩格斯

恩格斯1820—1895Engesi

国际无产阶级的伟大导师,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之一。生于普鲁士莱茵省巴门市。与马克思是十分亲密的战友。他从青年时期开始,就从抽象原则出发,批判现社会给人造成的异化和不自由状态, 并论证建立人类道德新世界的合理性和可能性。以后,在与马克思一起创立马克思主义的过程中,不但拓展了自已伦理思想的视野,而且使自己的思想也日趋成熟, 并成为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的创始人之一。恩格斯的伦理思想集中表述在《英国工人阶级状况》、《神圣家族》(与马克思合著)、《德意志意识形态》(与马克思合著)、《反杜林论》、《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以及《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等著作中。论述了道德的本质、道德自由与道德必然的关系、无产阶级道德的对立以及婚姻家庭道德等问题。

☚ 马克思   列宁 ☛

恩格斯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创始人之一。哲学观点起初受青年黑格尔派的影响。1841—1842年写了《谢林和启示》等著作,批判谢林的天启哲学,捍卫黑格尔思想。通过对英国工人阶级的考察和经济学、哲学的研究,在1844年完成由唯心主义向唯物主义、由革命民主主义向共产主义的转变。与马克思合著的《神圣家族》、《德意志意识形态》,阐述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共产党宣言》对他和马克思的新世界观作了全面深刻的论述。1850—1852年写的《德国的革命和反革命》、《德国农民战争》是运用唯物史观对1848年革命经验的总结。50年代至70年代从事各种军事问题的研究,写了大量的军事著作,创立了马克思主义的军事理论和军事辩证法。从70年代初至1883年,致力于研究自然科学中的哲学问题,写了许多论文和札记(后汇编成《自然辩证法》),完善了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反杜林论》(1878年)全面论述了马克思主义三个组成部分的内容及其联系。马克思逝世后,在整理、出版马克思的《资本论》第2卷、第3卷的同时,写了《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1884年)、《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1888年)以及《关于历史唯物主义的书信》(1890—1895)。这些著作揭示了私有制、阶级和国家产生的经济根源;说明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历程以及它同黑格尔哲学、费尔巴哈哲学的联系与区别;第一次明确提出哲学基本问题;在全面论述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关系的同时,强调了意识形态的反作用;强调唯物史观是研究人类社会历史的科学方法。参见“历史”中的“恩格斯”。


恩格斯

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奠基人。同马克思共同创立历史唯物主义,为伦理学奠定了科学的理论基础。在《反杜林论》等著作中,对研究道德的方法以及道德的本质、道德的历史类型、道德的阶级性等问题作了系统的论述。参见“历史”中的“恩格斯”。


恩格斯

见“历史”中的“恩格斯”。


恩格斯1820—1895Friedrich Engels

科学共产主义的创始人之一,马克思的亲密战友,国际无产阶级伟大导师和领袖。生于普鲁士莱茵省巴门市一工厂主家庭。中学未毕业就被迫缀学经商。1841年到柏林服兵役,公余在柏林大学听课,研究哲学,参加青年黑格尔派。次年服兵役期满,到英国曼彻斯特,在他父亲与人合办的企业工作。这期间他调查了英国工人的生活,参加工人的斗争,并研究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空想社会主义的学说。1844年写成《英国工人阶级状况》和《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控诉了资产阶级对无产阶级的统治和剥削,主张用消灭私有制的办法来结束人类堕落的现象。成为唯物主义者和共产主义者。同年与马克思会见,先后合写了《神圣家族》和《德意志意识形态》,奠定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1847年和马克思一起参加并领导了共产主义者同盟,共同起草了《共产党宣言》。其后又一起参加1848年德国革命,共同创办《新莱茵报》,并直接参加了德国西部和南部地区的武装斗争。起义失败后,写了《德国农民战争》和《德国的革命和反革命》两书,总结德国革命的经验和教训。1850年后,为资助马克思从事理论和实际工作,重返曼彻斯特经商。1864年与马克思一起创立并领导第一国际,支持巴黎公社革命。同国际内部的各种机会主义思潮作斗争。1878年写了《反杜林论》,全面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马克思逝世后,在整理出版《资本论》第二、三卷的同时,继续领导欧洲的社会主义运动,亲自参加创建第二国际,并指导了它前期的活动。为从理论上进一步武装无产阶级及其政党,1884年写了《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1888年写了《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1891年写了《爱尔福特纲领草案批判》。1894年,针对德国社会民主党和法国工人党在农民问题上的错误立场,写了《法德农民问题》,为无产阶级政党在夺取政权过程中争取农民支持,以及在取得政权后把农民引上社会主义道路,提出了正确的主张。1895年3月,又抱病写了《〈1848年至1850年的法兰西阶级斗争〉导言》,分析了1848年以来欧洲无产阶级斗争条件和方法的变化,强调无产阶级推翻剥削阶级的革命所应采取的形式,必须结合历史发展的具体情况。同年8月,病逝于伦敦。列宁指出,马克思逝世后,“恩格斯是整个文明世界中最卓越的学者和现代无产阶级的导师”。


恩格斯

见“美学理论”中的“马克思主义美学”和“历史”中的“恩格斯”。

恩格斯1820~1895

弗里德里希·恩格斯,全世界无产阶级的伟大导师和领袖,科学共产主义创始人和无产阶级军事科学奠基人之一。生于德国巴门城。1841年~1842年10月在柏林炮兵部队服役。1844年与马克思在巴黎会面,从此他们成为最亲密的战友。并共同为无产阶级的解放事业奋斗终身。恩格斯积极参加过英国的工人运动,德国人民的武装起义,组织领导过共产主义第一、第二国际的革命活动。与马克思一起撰写了《共产党宣言》,以经济援助的方式支持马克思撰写巨著《资本论》,并在1883年马克思逝世之后,独立担负起领导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重任,整理和出版了马克思的著作《资本论》的第2、3卷。他本人还著有《反杜林论》、《爱尔福特纲领草案批判》等光辉著作。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做出了巨大贡献。

恩格斯

恩格斯1820—1895

全世界无产阶级的伟大导师和领袖,科学共产主义的创始人之一,马克思的亲密战友。生于普鲁士莱茵省巴门市一纺织工厂主家庭。1837年中学未毕业,被父亲强迫经商。1838—1841年,在不来梅一家贸易公司当办事员时,无心经商,常为《德意志电讯》杂志撰稿,反对封建专制制度。贵族特权和宗教迫害。1841—1842年,在柏林步兵炮团服役时,常到柏林大学旁听哲学课并参加该校“青年黑格尔派”的活动,撰文批判谢林的宗教神秘主义和“启示哲学”,宣传无神论。1842年11月,在英国曼彻斯特的“欧门——恩格斯纺织厂”工作期间,经常深入工厂和工人住宅区了解普通工人的生活状况,支持宪章运动,并为《北极星报》撰稿。1844年2月,在《德法年鉴》上发表《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批判了资本主义的经济制度,提出了消灭私有制的主张,这表明他已完成世界观的转变。1844年8月28日,他赴巴黎与马克思会见,从此,两人结为亲密战友。随后,两人合著了《神圣家族》和《德意志意识形态》,批判了青年黑格尔派的唯心主义,第一次系统地阐述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1845年5月,他发表了《英国工人阶级状况》,首次从经济上论述了社会主义革命的必然性。1846年同马克思在布鲁塞尔建立共产主义通讯委员会和德意志工人协会,宣传社会主义理论。1847年两人应邀参加将“正义者同盟”改组为“共产主义者同盟” 的工作,并共同起草同盟的纲领《共产党宣言》。1848年德国爆发革命时,他返回祖国直接参加革命,协助马克思创办《新莱茵报》,亲临前线组织人民武装起义,表现出卓越的政治、军事才能。革命失败后,经瑞士到伦敦,写下《德国的革命和反革命》等许多著作,总结1848年欧洲革命的经验教训。为了从经济上资助马克思写作《资本论》和维持马克思一家的生活,他重返曼彻斯特经商近20年(1850—1869)。其间,他常与马克思通信商讨政治形势,独自进行科研,写了许多有关军事理论、自然科学、政治评论的论著。1864年9月赴伦敦参加建立第一国际,并在国际内外开展了反对蒲鲁东派、工联派、巴枯宁派、拉萨尔派的斗争,为马克思主义在国际工人运动中占据主导地位作出了贡献。他支持1871年巴黎公社革命者的创举。1877—1878年,写了一系列批判杜林的文章(后汇集成《反杜林论》),系统地论述了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1879年同马克思合写《通告信》,批判了德国党内的“苏黎世三人团”。1873—1883年,完成《自然辩证法》一书,批判了自然科学中的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马克思逝世后,他担负着整理和发表马克思的文献遗稿、继续领导国际工人运动的重任。他整理出版了《资本论》第二、三卷,发表了《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等著作。1889年,领导建立第二国际,并指导它的前期活动,同各种机会主义进行了原则的斗争。晚年的恩格斯在指导、培养欧洲各国工人运动活动家的同时,重点放在同德国党内的右倾机会主义路线作斗争,并写了 《法德农民问题》等著作。1895年8月5日,在伦敦病逝,遵照他的遗嘱,骨灰撒入英国伊斯特本附近的大海。恩格斯的一生和马克思一样,既是革命家,又是科学家,他和马克思一起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尤其是资本主义社会的特殊运动规律。此外,他还为无产阶级的军事学、语言学,历史学及自然科学的理论宝库留下了宝贵的财富。他毕生的革命精神、高尚品格和卓越贡献都是永垂不朽的。

☚ 马克思   拉萨尔 ☛

恩格斯

恩格斯1820—1895

马克思主义创始人之一,世界无产阶级的伟大导师和领袖。生于德国莱茵省巴门市一个纺织厂主家庭。中学未毕业,就被父亲派送去经商。在不来梅城供职时,开始接近进步文学团体“青年德意志”,并为其刊物 《德意志电讯》撰稿,强烈反对封建专制和贵族特权。1841年在柏林服兵役时,常去柏林大学听课,加入青年黑格尔派小组,写了 《谢林和启示》等文章,批判谢林的神秘主义观点。1842年服役期满后到英国曼彻斯特,在其父与他人合营的企业工作。在这里,同英国宪章运动的活动家来往,经常到工厂和工人家里了解和研究工人阶级的状况。同时为 《莱茵报》 等报刊撰稿。1844年在《德法年鉴》上发表的 《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被马克思誉为无产阶级的政治经济学的天才著作,这也表明,他的世界观和政治思想已彻底转向唯物主义和共产主义了。1844年8月,从英国回国,途经巴黎与马克思相会。从此,两人结为亲密战友,为无产阶级事业并肩奋斗终身。在巴黎和马克思合写了 《神圣家庭》一书。1845年出版 《英国工人阶级状况》,第一次说明了无产阶级不仅是一个受苦的阶级,而且是能够争取自身最终解放的阶级。同年,在布鲁塞尔和马克思合写 《德意志意识形态》,批判清算了青年黑格尔派的唯心主义,阐述了他们的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1846年,和马克思共同建立共产主义通讯委员会,并在1847年一起加入和领导共产主义同盟。接着,为该同盟起草第二次代表大会纲领,即 《共产主义原理》。1848年2月发表了和马克思合写的科学共产主义纲领性文献《共产党宣言》。1848年德国革命爆发后,和马克思一起从法国回到德国创办 《新莱茵报》。1849年参加德国人民武装起义。起义失败后,前往伦敦,其后写成《德国农民战争》 与 《德国革命和反革命》两书,总结了1848年革命经验,并对武装起义问题作了重要论述。为从经济上支援马克思,1850年底重返曼彻斯特从事商业活动,直到1870年移居伦敦。在这20年间,和马克思频繁通信,共同关心和商讨工人运动和各种政治问题以及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理论问题,并为 《纽约每日论坛报》等报刊撰稿,对各种重大国际政治事件予以评论。1864年,同马克思一起参与组织和领导国际工人协会即第一国际工作。在与国际工人运动中的各种机会主义派别斗争中,极力维护马克思主义在工人运动中的主导地位。1871年3月巴黎公社成立,标志着历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的诞生,和马克思一起积极支持它,并在演说和信件中高度评价其首创精神和伟大历史意义。第一国际解散后,为使马克思能致力于《资本论》写作,主动承担了反击和批判各种敌对思潮及错误理论的斗争。1875年和马克思一起批判 《哥达纲领》 中的拉萨尔派观点。1876—1878年写作和发表了一系列文章,迎头痛击对马克思主义进行大肆诬蔑和攻击的杜林,并第一次系统地论述了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个组成部分,这些文章后来辑为《反杜林论》一书,成为 “每个觉悟工人必读的书籍”。从70年代初至1883年,亦致力于自然科学中的哲学问题研究,写了许多札记和论文,以马克思主义理论高度对当时自然科学取得的成就作了科学的概括和论述,提出辩证法是关于普遍联系和发展的科学,而自然界是检验辩证法的试金石,同时批判了自然科学中的形而上学和唯心主义的观点。这些札记和论文被后人辑为 《自然辩证法》 一书。1883年,马克思逝世后,担负起继续领导国际工人运动和整理出版马克思的 《资本论》 第二、三卷的重任,同时写出了许多马克思主义重要著作。1884年写出 《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一书,揭示了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阶级和国家产生的根源和实质。1888年写出 《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阐明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和黑格尔哲学的关系以及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1889年参加建立第二国际,并指导它的活动。1891年初排除阻力发表马克思的 《哥达纲领批判》,同年六月写了 《爱尔福特纲领批判草案》,1894年写出 《法德农民问题》,这些文章都对工人运动中的形形色色的机会主义作了坚决批判。晚年在写给各国活动家的书信中,进一步发展和阐述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1895年8月5日,这位为无产阶级事业,直到生命最后一刻仍战斗不息的伟大导师,在伦敦逝世。

☚ 马克思   列宁 ☛

恩格斯1854~1945Hubert Engels

德国教授。1890年~1924年任教于德累斯顿工业大学。以首创河工模型试验著名于世,为近代河工界权威之一。他以研究世界上为害最烈的黄河为志向。他迷恋于黄河的研究,从民国9年至23年(1920年~1934年)间,广泛收集黄河史料,以兴趣相同与费礼门由文字结交而成相识。但他对费礼门的治河主张则持批评态度。恩格斯认为,一般治河通则,无不以实现固定之中泓为主要目的,根据经验,惟有 “之” 字形河道才能达到此目的。他认为缩窄河槽的主张,非但不能于短期内见效,且会由于水位壅高而引出层出不穷的灾患,在实施过程中必将使决口之祸愈益增加。
恩格斯1924年3月退休时,曾以黄河为主题,在德累斯顿工业大学讲授最后一课。他强调黄河之病,不在于堤距过大,而在于缺乏固定的中水位河岸,洪水在两堤间左右移动不受约束,一旦中泓逼近堤身,底部被掏空,则决口之灾不可避免。恩格斯主张在现有内堤之间,塞支强干,并缓和河槽过于弯曲之处,施以适当的护岸工程,谋求中水位河岸的固定。
恩格斯十分关注黄河的事情,多次与李仪祉函商治理黄河意见。恩格斯一生执教,为中国培养了郑肇经、沈怡、谭葆泰等水利专家。

恩格斯Engels

全名为弗里德里希·冯·恩格斯(1820—1895),世界著名思想家,科学社会主义的创始人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奠基者,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之一。生于德国普鲁士莱茵省巴门市(今伍珀塔尔市)。1847年同马克思一起加入正义者同盟,指导该同盟改组成共产主义者同盟,先后为同盟起草了《共产主义信条》和《共产主义原理》两个纲领草案。与马克思一起受同盟第二次代表大会委托,于1847年12月至1848年1月起草同盟的纲领,即1848年2月问世的《共产党宣言》。马克思逝世后,恩格斯担负了整理和发表马克思的文献遗产和继续领导国际工人运动的重任,并写了许多重要著作。经他整理的《资本论》第2卷和第3卷分别在1885年和1894年出版。1895年为马克思的《1848年至1849年的法兰西阶级斗争》一书再版写了导言,根据阶级斗争变化了的条件制定了工人运动的新策略。他在晚年的一些书信中进一步发展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原理,批判了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的倾向,强调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的学说。1895年8月5日在英国伦敦病逝。

恩格斯

恩格斯1820—1895

全名弗里德里希·恩格斯。无产阶级伟大的宣传家、理论家、新闻活动家,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之一,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伟大领袖和导师。1820年11月28日,诞生于德国莱茵省巴门市。父亲是个笃信宗教、政治上保守的纺织工厂主。恩格斯先就学于巴门市立学校,1834年秋转入毗邻的爱北斐特中学。少年时代勤于好学,学业优异,对外语有非凡的才能。1837年,他到父亲的营业所学习经商。一年后又去不莱梅一家商行当办事员。他利用经商余暇刻苦自学,如饥似渴地阅读各种外国报刊和进步文艺政治书籍,还同激进的文学团体“青年德意志”来往,并参加一些有关政治问题的辩论。这时,他开始拿起笔作武器,站在革命民主主义的立场上向封建专制制度和宗教蒙昧主义开战。他以“弗里德里希·奥斯渥特”的笔名,写了一些充满革命激情的诗篇。1839年发表在《德意志电讯》上的《乌培河谷来信》是他在这时期的代表作,也是他从事新闻活动的开始。他以生动的笔调描写了封建专制社会的黑暗,表达了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1841年9月,他参加了青年黑格尔派,展开了一场反对谢林的斗争。恩格斯不迷信权威,勇敢投入战斗,写了《谢林论黑格尔》、《谢林与启示》、《谢林——基督哲学家》三篇著作,批判了谢林的宗教神秘主义。特别是《谢林与启示》这本小册子不仅在德国,而且在国外引起强烈的反响。1842年秋,恩格斯去英国曼彻斯特,到他父亲入股的“欧门——恩格斯棉纺厂”的办事处工作。他经常深入工厂和工人住宅作调查,同宪章运动的领袖来往,参加工人的集会和斗争。他为宪章运动的机关报《北极星报》和马克思主编的《莱茵报》撰稿。1844年3月他在《德法年鉴》上发表了两篇著作:《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和《英国状况:评论托马斯·卡莱尔的〈过去和现在〉》。马克思对这篇著作作了摘记并给予很高评价,认为是“批判经济学范畴的天才大纲”。他在1842年前往伦敦途经科伦时曾到《莱茵报》编辑部拜访过马克思,到英国后也同马克思通过信。1844年8月,他从英国回国途中又拜访了乔居巴黎的马克思,他们倾心交谈了各自的政治理论观点。1845—1846年间,他们合著了《德意志意识形态》。这部著作是对历史唯物主义的第一次系统的阐述。恩格斯同马克思一起不仅致力于创立革命理论,而且积极投身革命实践。1846年初,他们在布鲁塞尔组织了共产主义通讯委员会,在工人中宣传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同当时流行的魏特林的平均共产主义、“真正的社会主义”和蒲鲁东思想展开斗争,为建立无产阶级政党作思想上、组织上的准备。1848年欧洲爆发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恩格斯协助马克思创办《新莱茵报》,通过报纸指导人民群众的斗争,为革命运动指明斗争方向和策略。
1850年,恩格斯重返曼彻斯特,重新从事他十分厌恶的经商活动。他这样做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为了从经济上帮助马克思一家度过艰难生活,支持马克思完成《资本论》的伟大著作。恩格斯还独自进行了内容极为丰富的科学研究工作。为了使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更牢固地奠定在科学的基础上,他研究了各门自然科学,刻苦学习外语,取得了惊人的成就。1870年10月,被选为第一国际总委员会委员,开始直接参加国际的领导工作。他在总委员会会议上和在报刊发表的文章中,积极支持,热情赞扬巴黎工人的首创精神和英雄气概,总结和宣传巴黎公社的经验。恩格斯在70年代最伟大的理论贡献,就是在1877—1878年写成《反杜林论》这部光辉著作,被誉为马克思主义的百科全书。后来他应拉法格的请求又将该书中的三章编成《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马克思称它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入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9卷,人民出版社1963年版第263页)。恩格斯在宣传科学社会主义理论过程中,几乎和欧洲的一切进步报刊打交道,并亲自指导第一国际各国支部所办的报刊。他不仅给这些报刊写了大量新闻稿和时事评论,而且写出许多重要的新闻理论论文。象1884年写的《马克思和〈新莱茵报〉》、1890年写的《给〈萨克森工人报〉编辑部的答复》和《给〈社会民主党人报〉读者的告别信》、1892年写的《致奥·倍倍尔》等一些重要的信件,系统、深刻地阐明了无产阶级的党报理论和新闻思想,提出许多关于坚持社会主义办报原则的重要论断。
恩格斯晚年在完成繁重理论工作的同时,还挑起了指导国际工人运动的重担。1889年,在他的直接关怀下,各国社会主义政党成立了第二国际。第二国际在成立初期对传播马克思主义、团结工人阶级队伍、推动各国工人运动的发展起了积极作用。1895年在伦敦病逝。

☚ 监督党的机关报   党报应吸收党外人员发表言论 ☛
恩格斯

恩格斯1820~1895Engels,Friedrich

马克思主义创始人之一。生于普鲁士莱茵省巴门市,父亲是威斯特伐利亚一位纺织品制造商。作为长子,父亲要把他培养成商人。1837年中学尚未毕业,就被父亲责令经商。在不来梅供职时,接近了激进的文学团体“青年德意志”,并在其刊物 《德意志电讯》 上发表文章,强烈反对君主政体、等级制度、贵族特权等。1841年在柏林服兵役,并参加了青年黑格尔派小组。1842年,恩格斯前往英国曼彻斯特他父亲的公司工作。他在摩西·赫斯 (Moses Hess) 影响下信仰共产主义,而当时的英国正孕育着一场社会革命。他经常到工厂和工人住宅区去调查研究工人阶级的状况。1844年2月在 《德法年鉴》 上发表 《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1845年于莱比锡出版 《英国工人阶级状况》。这两部早期著作,是恩格斯形成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标志。
1844年,恩格斯取道巴黎回国,与马克思首次会晤,并合写 《神圣家族》 一书,批判青年黑格尔的唯心主义哲学,阐明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随后于1845~1847年两人又合写了 《德意志意识形态》 一书,首次系统地阐述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1846年与马克思在布鲁塞尔共同建立了共产主义通讯委员会和德意志工人协会,1847年同马克思一起加入共产主义者同盟,并领导该同盟。之后为该同盟第二次代表大会起草了纲领草案,即《共产主义原理》。1847年12月至1848年1月,和马克思合写了科学共产主义的纲领性文献《共产党宣言》。《共产党宣言》 总结了以往无产阶级斗争的经验,论述了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重要思想,完整、系统而严密地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伟大学说,成为世界各国无产阶级运动的指南。
1848年,德国革命爆发后,恩格斯同马克思一起从法国回到德国,创办了 《新莱茵报》。1849年夏,他参加了最后阶段武装抵抗反革命的斗争。
1850年,恩格斯再次返回曼彻斯特,在他父亲的公司工作,直到1870年退休。在此期间,他努力宣传马克思的 《政治经济学批判》 (1859) 和 《资本论》 第1卷 (1867),并对历史唯物主义与自然科学的关系问题产生了兴趣,遗著 《自然辩证法》 在他身后于1925年出版。1870年,恩格斯移居伦敦。
1864~1872年,由于马克思健康状况的衰退,恩格斯担负起第一国际的大部分政治工作。在此期间,他在与德国小资产阶级社会主义者欧根·杜林 (Eugen Duehring) 的论战中,发表了最重要的著作 《反杜林论》 (1877),该书从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个方面阐述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这部著作的成功,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在国际传播方面的决定性转折。1883年马克思去世后,恩格斯在晚年根据马克思的手稿编辑和出版了 《资本论》第2卷 (1885)、第3卷 (1894)。
在阐释和拓展马克思的经济理论方面,恩格斯的著作具有重要意义,主要表现在:
恩格斯充实了政治经济学对象和特点的分析。他认为,政治经济学,从最广的意义上说,是研究人类社会中支配物质资料的生产和交换的规律的科学; 政治经济学作为一门研究人类各种社会进行生产和交换并相应地进行产品分配的条件和形式的科学这种广义的政治经济学尚有待于创造。而研究适合这一切社会的经济规律的广义政治经济学的建立,必须依赖于研究某一特定社会经济规律的狭义政治经济学的发展和完善,这也显示出政治经济学是一门与自然科学特点不同的历史科学。
恩格斯透彻地阐明了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他依据马克思的遗愿,利用美国摩尔根 (Lewis H. Morgan) 的 《古代社会》 等文献,撰写了名著 《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全书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系统地研究了血缘家族、普那路亚家族、对偶家庭、一夫一妻制家庭等的起源和历史变迁; 以生产技术的发展和社会分工为线索,探讨了氏族制度的演进和灭亡的历史必然性; 从私有制和阶级的产生与发展过程,深刻地揭示了在氏族制度废墟上兴起的雅典式、罗马式和德意志式三种主要国家形式的起源与特征。这一研究极大地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关于前资本主义经济关系和经济制度的学说。
恩格斯提出了农业合作化的理论。依他所述,在农业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尚未控制的落后国家和地区,对于小农,首先是把他们的私人生产和私人占有变为合作社的生产和占有,但不是采用暴力,而是通过示范和为此提供社会帮助。对于剥夺大土地占有者而“归还给社会的大地产,在社会监督下,转交给现在就已耕种着这些土地并将组织成合作社的农业工人使用。……这些农业合作社的范例,将使最后一些可能仍在反抗着的小块土地农民看到合作的大规模农场的优越性,而且也许会使某些大农看到这些优越性” (1894)。
恩格斯分析了自由竞争走向垄断和毁灭的客观必然性。早在19世纪40年代,恩格斯就论证竞争作为私有制的固有规律,将导致财产的两极分化和集中,断言“自由贸易制度”是一个通过其固有规律的作用走向自我毁灭的过程。到了90年代,他在编辑 《资本论》 第3卷时更加清晰地指出,历来受人称赞的自由竞争已经日暮途穷,必然要宣告明显的可耻破产。这种破产表现在: 在每个国家里,一定部门的大工业家会联合成一个卡特尔,以便调节生产,甚至成立国际卡特尔。在欧洲,最大的一个实例是联合制碱托拉斯。在英国,在这个构成整个化学工业的基础部门,竞争已为垄断所代替,并且已经最令人鼓舞地为将来由整个社会即全民族来实行剥夺做好了准备。
恩格斯科学地揭示出资本主义基本经济矛盾及其发展趋势。他指出,社会化生产和资本主义占有之间的矛盾表现为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对立,并表现为个别工厂中的生产的组织性和整个社会的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对立。这种对抗性的矛盾导致周期性的经济危机和资本主义国有制的大量出现。它表明,生产资料的扩张力撑破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所加给它的桎梏。生产资料从这种桎梏下解放出来,是生产力不断地加速发展的惟一先决条件,因而也是生产本身实际上无限增长的惟一先决条件。而一旦社会占有了生产资料,商品生产就将被消除,而产品对生产者的统治地位也将随之消除。社会生产内部的无政府状态将为有计划的自觉的组织所代替。“生存斗争停止了。于是,人才在一定意义上最终地脱离了动物界,从动物的生存条件进入真正的人的生存条件。……这是人类从必然王国进入自由王国的飞跃。” (1877,P. 323)。
当代某些西方学者 (如美国D. C.Hodges) 编造出恩格斯与马克思“对立” 的谬论,认为两人在自然观和历史观及对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看法等方面,存在带根本性的 “分歧”,没有统一的马克思主义。事实上,恩格斯与马克思经常商讨问题,《反杜林论》等著作也均同马克思具体交换过意见。尽管两人有研究分工和侧重,但在理论和实际斗争方面都是完全一致的。(孟氧,1986)

☚ 马克思   列宁 ☛

恩格斯

Engels,Friendrich(1820-1895)—one of the founders of scientific socialism or Marxism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12:3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