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急喉风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急喉风

病证名。见《普济方》卷六十。系指喉风之发病急骤者。详紧喉风条。

急喉风

病证名。见《普济方》。又名紧喉风。指喉风发病急骤,迅速出现咽喉肿疼、阻塞气道、呼吸困难的病证。多因肺胃积热,复感风热,火动痰生,毒邪壅塞咽喉所致。可见突然咽喉红肿疼痛,喉部壅阻,呼吸困难,吞咽障碍,痰涎壅盛。严重者可发生窒息死亡。

急喉风

病名。又称“紧喉风”。以发病急骤,迅即咽喉肿塞,痰盛喉鸣,呼吸困难为特征。若牙关拘急,口噤如锁,又称“锁喉风”,甚则窒息死亡。多因痰火邪毒壅塞咽喉所致。可由喉痈或各种急性咽喉病发展而来。治宜清热解毒,祛痰开窍,当缓缓饮药,并以药散频频吹喉,配合针刺疗法。

急喉风jí hóu fēng

《本草纲目》草部第14卷瑞香根(1)。病证名。系指喉风之发病急骤者,见《普济方》卷六十—。

急喉风jíhóufēnɡ

病名。见《普济方》卷六十。又名紧喉风。指喉风之发病急骤, 迅即咽喉肿塞者。多因嗜食膏粱厚味, 醇酒炙煿太过; 或肺胃热蕴, 复受风热, 火动痰生, 痰火邪毒壅塞咽喉所致。包括喉部水肿、咽后壁脓肿等。初起咽喉迅速肿起, 吞咽不利; 继之则全喉焮赤肿痛、痰涎壅盛、喉部紧缩感、痰鸣气促、呼吸困难、声音嘶哑、咽喉肿塞、汤水难下, 甚则窒息死亡。治宜消肿解毒, 清热利咽。方用清瘟败毒饮加减。若神烦昏冒者, 宜开窍豁痰, 方用安宫牛黄丸。如果脓已成, 可切开排脓, 外吹冰硼散。如呼吸迫促而窒息者, 可行气管切开术进行抢救。

急喉风

急喉风

以发病急骤,呼吸困难,痰涎壅盛,壮热烦躁为特征的喉风,称为“急喉风”,又称紧喉风。本病常由肺胃蕴热,复感风热,火热邪毒上攻,结聚咽喉而成,或过食膏粱厚味,醇酒炙煿,内酿湿热,痰火邪毒上结咽喉。亦有因时行疫疠之邪侵犯人体,上犯于咽喉,以及其他咽喉疾病发展,病情加剧转变而致。
本病发病迅速,咽喉疼痛,吞咽不利,痰涎多,咽喉红肿。继之,因胃腑内酿湿热上熏,痰火结于咽喉,则全喉红赤肿痛,痰涎壅塞,喉部紧缩感,痰鸣气促,呼吸困难,声音嘶哑,甚则咽喉肿塞,汤水难咽,引发锁喉风之症。全身可有身发寒热,或高热神烦,口干欲饮,小便短赤,大便秘结,舌质红或绛,舌苔黄或腻,脉来洪数有力等见症。《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说:“紧喉膏粱风火成,咽喉肿痛难出声,声如拽锯痰壅塞,穴刺少商吐下功。”治宜泻热解毒、消肿利咽。可选用清瘟败毒饮加减。并可含服六神丸。若大便秘结者,可酌加大黄、芒硝。若痰涎壅盛者可加瓜蒌、贝母、天竹黄、枳壳、陈皮等清热祛痰药。若高热神昏者,可选用紫雪丹、安宫牛黄丸、至宝丹等。
外治可选用如下方法:
❶用具有解毒清热、消肿止痛之品吹于咽喉患处。常用者有冰硼散、神效吹喉散等,每天4~5次。
❷蒸气吸入,可选用薄荷、藿香、葱白、佩兰、金银花、菊花等各适量煎煮,令患者乘热吸入其蒸气,以达芳香通窍、疏风清热之目的。
❸以金银花、薄荷、甘草、连翘、菊花各15~20克,煎水漱口,或以淡盐汤漱口,以保持口腔清洁。此外,针刺疗法方面,体针常用合谷、关冲、陷谷、少商、尺泽等穴。每次选2~3穴,针用泻法。或可点刺少商穴出血,以泄肺中之热。耳针可选咽喉、扁桃体、平喘等穴。留针10~20分钟。每日1~2次。根据病情,可配合擒拿法及提刮法,其方法参考“咽喉病擒拿法”及“咽喉病提刮法。”此外,若有痰涎壅塞,气促痰鸣,呼吸困难,有窒息之虞者,可考虑行气管切开术。预防方面,应注意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宜过食膏粱炙煿,醇酒厚味等,戒除烟酒。发现咽喉不适即时治疗。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增强抗病能力。

☚ 喉风   烂喉风 ☛

急喉风卒zújí hóu fēng

acute laryngeal infection; acute pharyno-laryngitis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18:28:40